《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09读后感

欢迎阅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篇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书中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就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要达到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关怀、爱护每一个生命个体。

他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一语中的地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教育应当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学生老是不带书本、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仍然错在那里,和同学吵架惹是生非。任我们怎么摆道理、讲事实,都收效甚微。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一度认为是无药可救,不报希望了。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是啊!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没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呢?我们常常觉得孩子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不可理解。于是,我们总是表现出不满和愤怒,采用训斥和惩罚,而少了一份仁爱和宽容。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任何人,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凡人,都是从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一点过失和错误为什么不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呢?我们总是说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吗?所以对我们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我们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不但要关注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孩子的发展情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篇2

最近学校开展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读书活动,我也积极阅读了他的著作,特别是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认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孩子们将成为冷冰冰的机器。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特色迥异的孩子,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们每天要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恰恰就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这一理论。“爱的教育”要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融合在每一天与孩子的相处中去,教师要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学到这些道理。比如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儿歌、动画等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真心的关心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周围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虽然他们不会明白这些大道理,但是小小的他们还是会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中学会“有爱”。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怎样更好的处理孩子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回想以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有的处理就不是很好,看到作者写的各种例子,真是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很伟大的人,他把“爱”时刻揉碎在教育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爱”这个字。我们班刘逸航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以前我总是批评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隔三差五还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我想仅仅批评他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用满满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对其晓以利害,推心置腹的说明了不完成家庭作业、不认真学习的危害,而不是简单的训斥,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老师不是要批评他,而是真心想要帮助他,并表示对以往的问题不再追究。我相信,如果孩子真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他一定会有所改变,借此机会再全班表扬他,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慢慢地他就会有进步了。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我的教育启示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教育者很多的建议,每一条都启示着我怎样作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并要将它们铭记在心。他说:育人先育心。要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份信任就像一朵朵娇嫩的花儿,需要积极呵护。我们做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困难学生,只要你积极观察,他也总有点滴的优点值得你去赞赏。而老师就是把点滴的优点发掘出来并放大孩子们就会因此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用爱来关心孩子,他们就会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篇3

七月暑假,细细品味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要培养学生感受到爱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教育的永恒的主题便是爱。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预想的。从教多年来,我深知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当未成年儿童成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时,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只要在教育中真心的关爱孩子们,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呢?

我们应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关爱他人是必需的.,只有知道关心他人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周围快乐的人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相互宽容,相互进步。学会关爱他人,也就学会了爱惜自己。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我终于发现,原来最动人的世界是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善良。只要你爱他们,他们也会爱你。

一如既往的真爱我们的孩子们吧,即使他一时不能理解你,终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师爱是激励学生特色和谐发展的教育力量,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篇4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从教以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作为教师,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真正的人。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