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1

学校办起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张桂梅发现,即便有了免费高中,大山里的家长也还是不愿意把孩子们送进来。她劝说家长,守在大山里干什么,让孩子去读大学,才会有未来。读大学如果没有钱,学校也会帮忙。

张桂梅苦口婆心劝导,打消了很多家长关于学费的顾虑,从那些重男轻女的家长手中把女娃们带出家门,牵着孩子们的手去敲响走向世界的门。

开课后,张桂梅又面临着另外的难题。山区们的孩子基础差,有些连小学都没读完,高中的知识对于她们来说太难了。张桂梅与老师们制定学习计划,拼尽全力帮助孩子们从基础一点点学起。

沉重的工作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肺气肿、肾囊肿等23种疾病,每天要靠止疼片顶着,拒绝住院治疗,她把全部时间都给了学校的女孩子们。

20xx年,张桂梅突然病倒昏迷,大家赶忙将她送到医院抢救,没想到她醒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了,我要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我才放心”。以为自己将死的张桂梅,都不忘想着她的孩子们。

第二天,张桂梅不顾医生劝阻又回到了学校。作为校长,她是严厉的。作为孩子们的“老妈”,她是拼命的。

孩子们基础差,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高考时与那些从小底子就很好的学生竞争,唯有带着好孩子们一起“拼命”。

女高里,孩子们从早课到晚自习,张桂梅一刻不停监督和督促孩子们。在食堂,她都拿着喇叭管理纪律,孩子们午饭时间都是规定好的,她们竭尽全力把有限的时间整合起来用于学习。

这是最笨的办法,但也是唯一的办法。很多人认为张桂梅的教育是“填鸭”,但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山里孩子们最可行和高校的办法了,他们只能靠高考去改变命运。

张桂梅回忆,当年有一个学生差5分没有考上北大,那个学生把所有教材都背了4遍,最后还是与梦想大学失之交臂。张桂梅讲道,自己都“后悔死了”。也许在某一天她再督促一些,孩子的未来可能就会增加更多希望。

张桂梅自己知道,她正是在与时间赛跑,这时间里有女娃们多彩的未来,有她无悔的人生。华坪女高建校12年,成就了1804名大山女孩的求学之梦,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第一。

从女高毕业的学生,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有的考进了双一流。如果没有张桂梅,这些女孩子可能早已经在高中前结婚、生子,务农养家,一辈子困在大山里,根本不知外面世界的样子,又何谈创造自己的人生。

女高的孩子们大学毕业后,有的继续攻读研究生,有的成为了律师、医生,还有大部分孩子选择成为了老师。她们的人生选择里,印刻着张桂梅的影子,带着张桂梅的精神。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2

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

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3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4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落实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为师者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张桂梅18岁从东北家乡来到云南后,当地领导和群众在她身患重病时伸出援手,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坚定了以教育扶贫回报山乡、用爱心传递温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作为教育的前提和目标。在她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爱,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而是称他们是“大山里的孩儿”。正是秉承着一颗单纯而真诚的仁爱之心,张桂梅长期扎根红土高原,为山区孩子放飞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支撑着我的,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中无愧。”年幼时就已“渗入红色基因”的张桂梅,始终坚持树人先树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创建的学校,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确立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办学宗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成为校园里铿锵有力的'呼号,诵读革命故事、传唱爱*曲、开办法治讲座、弘扬传统文化、组织理论学习成为塑造师德师魂的日常功课。师生们在举手投足、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和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对党忠诚、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的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张桂梅传奇的源头活水,是“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的强劲动力。

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就要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以家国为己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