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教师实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1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耐心浇灌的过程,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一边盼望着她的花儿优美华丽得生长,一边满怀耐心与希望为她的花儿浇灌。而我们的学生们又何尝不是那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儿呢?

一提到孩子,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他们比作祖国的希望或祖国的花朵来突出孩子们的成长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作教师之前,听到这样的一种比喻便一笑而过,可是真正的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简单的一句话的意义。我们需要把每一位孩子当作即将优美盛放的花朵,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开花的希望,需要的是我们做教师的多一份的信任与鼓励,这样教学才会多一些美好与快乐。

在这过去的一周里,自己感受到了信任的力量。有时,我们需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对一件事情要抱有信心,那么事情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确实是如此,虽然以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的角度去看,初中生学习的知识是相对于简单和疏浅的,但是也不能就以此来否定他们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仔细的反思自己的实习教学,忽视的最大问题就是如此。自己对学生不信任,不相信学生的潜能 加上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又比较调皮,所以自己果断的认为,学生只适合单一的讲课模式,而且他们的水平有限我并不需要将知识讲深,讲深他们又听不懂。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学生不仅能够听懂,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

有一次,在讲到感叹句时,我把自己讲的感叹句式以及例句边讲边整理到了黑板上,基本都是写满的黑板,一共有5点,我给了学生一分钟时间进行强化理解记忆,任务分配下去,我心里对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不自信的,虽然给了他们一分钟,但是我认为这对他们可能会有困难。但是当我说时间到准备提问时,学生们的回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非常令我震惊,几乎被提问道的学生都可以准确快捷的回答出来。本来这个我所认为的难点似乎在那一节课变成了易点。我还是不相信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于是在过了几天的测验中,我故意提到了这个知识点,发现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准确度达到了90%。那之后我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仔细备课,以前经常忽略的一些自己认为出他们的接受能力的知识点也会适时的对他们提示,不再只是教会那些极简单的知识,我会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教会他们方法,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自己便也有了自信,更加有收获。既然是花儿,你就要相信他们有绽放的能力。

其实,初中生的各方面都在发展,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机会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而提供机会的前提便是信任。自己布置了背诵任务,由于不相信组长的'提问能力,便都是自己亲自提问,害怕提问有疏漏。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自己的时间被挤占,学生的背诵任务的完成又效率低下。

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后,便开始改正,不再只是怀疑学生们,而是用一颗积极的心,满怀希望与信任的鼓励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精心分配组长,让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后面的任务即使自己不亲自检查也可以完成的比较好。当你看到孩子们一点一点的成长你会发现自己用希望与耐心浇灌的花朵,绽放的是那么的美好。作为老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做事,而不是要为学生做事,否则,一味的不信任只会越来越限制学生们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弊端。如果不信任与鼓励,再美好的花朵都会枯掉!

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就相信在学生的身上有无限的潜能,他才能在教学管理中做到“权力下放”让学生做学习和课堂管理的主人。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的确,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意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永远都不要低估学生们的能力,你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是一个巨大的藏宝库,而我们要帮助学生将宝藏挖出。他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相信他们并且能够适当指引他们的老师。

我想,只有信任与鼓励,才会充满希望,才会愿意细心浇灌,我们的美丽的花朵才可以勃勃盛开,展现出无尽的活力!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2

顶岗实习已有两月有余,深刻感受到一个老师的本职除了教学还是教学,教学才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任务,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听课为主,讲课为辅。最开始是先听指导老师讲课,对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吸取了很多经验。指导老师在课下也给我讲解了很多技巧和方法。起初讲课时很紧张,后来经过几次锻炼之后,对自己的状态调整的还好。总的说来,上课时能够把自己要强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但仍然感觉自己缺少经验和技巧。

首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好多次课上,总是内容没有讲完就听见下课铃声响了。每次在备课的时候总想把尽量多的内容传授给我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也忽略了要让学生在40分钟内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后来我总结,主要是因为自己缺少授课经验,备课准备不充分,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讲课的.节奏感没有把握到位,一堂课下来总有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学生的收获也甚微。当然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以后的讲课和听课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这个问题。

其次,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课堂上,只顾多讲写知识点,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知道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观察他们的回馈。可能实习前,我的确太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初二的学生正是基础学习的过程,要有一个反复和强调的过程,操练对学生学习很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更牢靠。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不知所措。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的方法。如罚站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课堂秩序。却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更加极端化。

但我们从站上讲台那天起,就已经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了,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更是益友。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我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两页书;后来经过备课、上课,我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讲课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甚至走神、开始说话等。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师的真正实力,每位教师是否在前面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是否把上讲台讲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对实习学校、对学生负责。

我们应到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好教书,教好书,方知教书好!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3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虽然最后的结果并没有我预期的那样好,但是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学生也努力了,这样就已足够。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学生学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慢慢来,学好英语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其实,说实话,有的时候感觉有些对不住学生。因为刚开始实习的时候自己没有太多教学经验,也没有相应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仿佛就是在把知识点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且起初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我以为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学生一定会,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所以初期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也知道,万事开头难,很少人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做得尽善尽美,实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然而,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自己和学生磨合的过程,也是自己与自己磨合的过程。在磨合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

实习将近两个月,和学生相处下来,感觉我在不断地适应着学生,学生也在不断地适应着我,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由最开始的莽撞懵懂到现在的冷静沉着。以前讲课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现在,我吸取了期中考试的教训,在备课,上课和作业的布置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备课方面,我不再单单地依靠教参,我会先把课文读三遍,熟悉课文之后,把练习册上的知识概览和适度扩展浏览一遍,再把习题做完,大体地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再根据教参顺一遍课文意思并梳理本课的知识点。以前整理知识点时,会把课文中涉及到的之前讲过的内容一个不落地全部画上和新知识点一起讲,但结果就是花费太长时间在回顾上,而忽略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讲授新课。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再次出现,我必须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根据对学生的理解,我大约能估计出哪个知识点学生是会的哪个知识点学生是不会的,如果学生会的话,会的程度有多大,然后对于有些知识点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事事都逃不了万一,为了保险起见,我会提前把这些回顾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圈出来,在讲课的时候我不直接翻译,而是把问题“丢”给学生,让学生来翻译,然后我就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了。如果学生没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话,我就把它并入到新课的知识点中。而新课的知识点我也是严格把关,根据教参和练习册确定重难点,教参讲解知识点有时候过于理论化,所以我会自己想办法或者是去网上查询,最大程度地把知识点讲的通俗易懂。每课的知识点都控制在一定的数目范围内,做到条理清晰。

其次,上课方面,我调整了自己的语速。因为有学生向我反映说我讲的太快,尽管有课时少任务重的原因,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放慢速度,以学生为重。

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面,除了练习册上的习题,我会适当地留一些抄写的作业。每课讲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数目,比如第25课有14个知识点,但我不会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抄上,那样的话作业量太大。讲完一课我会告诉学生用其他颜色的笔把重点圈出来,然后作业就是抄写这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能会有人问,只是抄写短语,单词怎么办?其实,我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用了一点“小心机”,我把课程中的重点单词归入到本课的知识点中,这样就可以兼顾短语和单词了。而且跟既抄课后单词又抄短语的两项作业比起来,可能显得作业量就没有那么大,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留作业的时候我会先问一下学生的建议,然后再决定抄写的次数和交作业的截止时间。抄不是目的,学生能够记住才是根本,作业交上的第二天给学生听写单词和短语,做到及时巩固和记忆。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自己和学生磨合的过程,也是自己和自己磨合的过程,自己和自己磨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改变自我,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反思,在磨合中不断地成长成熟。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4

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于爱的教育我们听之甚多,可是真正实践起来却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而我就遇到了这样一群你爱不起来,又不得不爱,最后又很爱的学生。

弹指一挥间实习已过去两个月,思绪随时间跳动,从一开始的初出茅庐,探索尝试,到现在小有收获,还算游刃有余,中间经历了许多次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由最初的恼怒、害怕、质疑,失望到现在的窃喜、快乐和欣慰。其中9班就是带给我五味杂陈所有感受的一个曾经让我“恨”但现在又让我爱(被称为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他课都会掀房顶)的一个班级。

上9班的第一节课由于他们对我并不熟悉,新老师上课,感觉比较新鲜,表现还算可以。但是第二节课他们的本性就暴露无疑了。整个班级有一多半的人没有在听课,仿佛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摸准了我的脾气,说话,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故意制造声音吸引注意的,完全像乱了阵的伏兵,并且还有一个专门挑战我的小男孩,当时站在讲台上的自己恼羞成怒,几乎所有的血液飞速涌到头顶,满脸通红。这一节失败的课彻底打败了我勉强建立起来的自信心。课下反思自己是不是第一节课没有上好,还是方法不对,还是不够严厉。之后的课依旧如此,他们捣乱,我训斥他们,他们仍然变本加厉,我就更生气,仿佛我和他们之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及其强大的推阻力,排斥力。他们,甚至我都是眉头紧锁,板着面孔。寻找班主任并不是长久之计,我在摸索,渐渐害怕上他们班的课,渐渐质疑自己,渐渐对他们对自己失望,一度让自己心情很低落。

直到有一节课我利用最后5分钟询问他们对我的.意见,可以匿名写。虽然收上来的建议并不多,其中还有说老师挺好的之类的话。但我从为数不多的几份中看到了学生的细腻。有的在建议中直言:“老师,你不喜欢我们。”“你老拿我们和别的班比较”当我看到一个个用稚嫩的笔画写出来的文字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才认识到了原来他们是最聪明的,原来是他们在用行为表达对我消极情绪的反应,原来我在影响着他们。经过这次心与心的交流,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开始转变自身固执的观念,把他们的顽皮,抵抗,倔强当成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固有的标签。我开始接近他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课下我会主动和他们聊天,细心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人爱画画,并且画的很好,我就利用机会让画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给他们讲时事政治。有人成绩提高了,哪怕是一分,我也会鼓励表扬。渐渐地我看到了他们可爱的笑容,他们愿意和你说真心话了,他们会很尊敬的向你问好,上政治课也会收敛不那么捣乱。他们会傻乎乎的问你:“老师,我是一个好孩子吗?”我思考几秒,一边点头一边很坚定的说:“是”。他们会喜欢上政治课,后排的学生也会抬起好奇的脑袋听你讲国家大事。自习课我去班里,会有学生问你不会的习题。好喜欢,好享受这样融洽的氛围。是他们告诉了我如何去爱,如何经营课堂,如何走进学生。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赫尔巴特的这句话使我感同身受。并且我更加认为他们没有不值得爱的时候,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天使。

他们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礼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