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爱惜粮食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惜粮食演讲稿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当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摆脱了粮食贫困的危机,保证了中国国人均能吃到饭,吃饱饭,吃好饭。然而这一切是许许多多农业劳动者“足蒸熟土气,背灼炎天光”辛勤地在田间工作换来的,是一代代农业科学家忘我投入农业技术研究换来的。粮食来之不易,而我们作为学生,虽然不能够去下地亲身耕种,但是爱惜粮食却是我们每一个同学能够做到并且应该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的。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更令人痛心。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事非经过不知难。于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安然的吃饱饭之后,爱惜粮食的意识却在随之不断的下降,这就导致了厨余垃圾成为人民日常生活垃圾的一大部分。因此,我们可见爱惜粮食,迫在眉睫。爱惜粮食的意识逐渐开始在广大人们群众之中流行起来,我们作为青少年,也应该跟着指示走,节约爱粮,取粮有道。
此外,爱惜粮食已经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优秀传统习俗,新时代的我们虽然不曾体验过下地种田的滋味,可是我们的父辈们脚底下的泥土才刚刚洗刷干净,他们身上还留存着稻谷夹杂着肥料的味道,他们深深地了解粮食的来处,对粮食保有崇高的敬意。因此,我们常常听见他们“孩子们一定要节约粮食”的唠叨。有言道节俭,所以彰其美也。节俭,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当历史的交替棒传到你我的手中,我们更加应该不忘先辈的警戒,爱惜粮食,传承传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川流不息。
可是在我们身边却出现了不少浪费粮食的现象。有人说,点餐点多了,吃不完很正常,可是即使餐饮的消费是不可控的,节约粮食却是主动的,可控的。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点餐,剩下的餐饮打包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吗?有人又反驳道,食物的钱已经付过了,没吃完也没有关系。诚然,处理食物的主动权已经归属于你的手上,可是资源却是大家共享的。浪费粮食,也是在消耗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必须资源。还有的人说,中国人热情好客,聚会当然以应该多点一食物来显示自己的豪气。可是热情好客从来不是意味着要铺张浪费,何况这是在倡导取之有道,绿色消费的当下社会,豪气阔气也已经不再是社会的潮流,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是麦田中学,学校创办者取麦田为名,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麦田学子要牢记粮食的来源出处,对待粮食充满着敬畏之心,对生命充满着敬意之心。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吃完餐盘的一饭一菜,不浪费一米一粮。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呼吁身边的父亲母亲、亲朋好友一起来加入到爱惜粮食的大部队。相信在未来的不久之后,爱惜粮食就将会成为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共识,全民节约粮食将成为社会新风尚,而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的繁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爱惜粮食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还要多;而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们却用这么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我为我们国家的壮举深感自豪,为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
诚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同样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贫穷落后地方的人们。实事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耗一直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增速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种铺张浪费的风气悄然升起。食堂里,餐馆里,厨房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到处都随手扔掉的馒头面包……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扼腕痛惜。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不节约粮食,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呢?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
还记得《悯农》那首古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而这种美德就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一点,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量又是多么的巨大呢!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不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节约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在拯救你自己的灵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做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的好风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富有,我们精神也会更加的富足!
爱惜粮食演讲稿 篇3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啊!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唉,多么可怜呀,再看看我们,每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到处浪费。也许他(她)家里很有钱,也许他们家里有的是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如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见同学们这样做一定会很心痛,并会指责同学们。在饭馆,有的'人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钱,便点了一桌子的饭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倒去。其实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这样也是一种节约。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的营养早餐,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演讲稿 篇4
各位在座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每天的“盘中餐”是哪里来的吗?米饭是由大米制成的,而大米则来源于水稻。而水稻的种植、生长、加工过程极为复杂而艰辛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整个过程吧!
播种。农民伯伯要在稻田(泡在水的土地)里撒下种子,播种时要提防水中的生物误伤(如蛇、水蛭等),并要每天关注育苗田里的水温、水质,确保秧苗的茁壮成长。
分苗。当秧苗长出有十余厘米时,需把它拔出、分散重新栽种到更大面积的秧田中,并讲究行距间隔的分开,使其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不能使用农业机械化的稻田,需要人工弯着腰,用手一根接一根的把秧苗插到稻田里,这种劳作方式延续了千百年,就是常见的插秧场景。
锄草。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把其他杂草拔除。在烈日的照晒,秧田好似一个大蒸笼,农民伯伯弯着腰,一根一根的把杂草拔除,汗水顺着胳膊、脸颊一滴一滴的滴入田中,正是“汗滴禾下土”,每一颗稻穗都是一滴一滴汗水培育出来的。
收割。收割是最农忙的时节,要赶在好天气,及时的把成熟的麦穗收割起来,收割时还要小心稻谷麦芒割伤,收割下的.谷子还要打谷、碾壳把米粒和谷壳分开,才是能食用的米粒。
同学们,以上就是我们天天餐桌上最普通米饭的原材料———米粒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间农民伯伯要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可是另一方面,据统计,全球每年在粮食的浪费上面就价值2亿多美元,是个多么庞大的数量呀,中国的耕地只占全球的7%,却有23%的人口需要养活,农民伯伯一年的收获,难道我们就忍心这样把它倒进垃圾桶?中华文化历来就有勤为俭的传统美德,就是指不要铺张浪费,如果你体验了这种粮食种植的艰辛过程,更要从每天的餐桌做起,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一起从自己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就是尊重自己,传承中华勤俭好美德,做中华好市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