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07读后感

欢迎阅读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1

时光飞逝,转眼半个学期又过去了,荔枝班的宝贝已进入中班下学期了,每天跟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你不用费心的猜他们心中所想,因为他们就是一面镜子,生气了他会怒、会哭、会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高兴了他们会开怀大笑,完全不会在意任何人的想法。有时,甚至他们还会跟别的小朋友“打架”,但是没过多久你会发现他们两个合好了,感情好象比之前还好,其实每个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成长,他们每渡过一个敏感期,说明他们又长大了一点。

有一阵子听班里的小宝贝特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开灯”,“为什么吃饭前要洗手”“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有白天晚上”总之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你会被他们问的哑口无言,不知如何面对,狠不得自己是一部百科全书。这些都说明宝宝进入了语言敏感期,每个家长在家里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在某一时期对于某一样东西特别情有独,比如有的小朋友看到电视上的一些画面,一个劲的拉着你说,完全不在意你在干什么,这个时候的家长不要给他们一个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把他们打发了,这样你或许会错过很多。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每次在玩米,玩玩具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为了一个玩具抢来抢去,老师会适时的来一句,小朋友之间要懂得分享,实在不行就问谁先拿到,要后者征求别人的同意才可以玩。如果在家里有小客人来,小朋友不喜欢跟其它小伙伴分享他的玩具,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他,这就是他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如果特意强制他,会让他有恐惧感和危机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慢慢学会和他人分享或交换。

每次上课或睡觉,就会有几个小朋友咬自己的指甲或吮吸自己的手指头,比如像Tony,他每次一坐下就会咬手指甲;像Peter,Micheal他们每次睡觉前就会把自己的被角或枕头拉到嘴巴里咬,每次看到他们湿呼呼的被角,我总是特意制止,还跟他们的家长有交谈过,强制让他们改掉这个所调的坏习惯,现在才知道这些所谓的坏习惯都是孩子进入了口腔敏感期。

孩子想学就让他学,不想学就让他玩个够,作为家长就是每天细心的发掘他们的每个敏感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2

最近幼儿园传阅的一本书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刚开始,我连书本都没有拆封,但是我听老师们说这本书写的真的很不错,值得看看。这个时候才拿出书本来看看,觉得哎呦,不错哦!往后翻了两个事例,和我们班孩子很像很像,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可以了解到孩子很多东西,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各个年龄段的敏感期,印象深刻记在大脑里面。

"成人粗糙的感情有时很难体会孩子细腻的心灵",这句话我很喜欢,我赞成,在与我们班孩子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孩子很爱帮助老师阿姨做事情,他们常常喜欢等待,等待你分配事情给他,有一次,我手头上的事情很多,我们班的姐姐妹妹就在等老师忙好,就问老师要不要撕字宝宝。她俩就会很安静的在等待,孩子的心灵是细腻的。

爱与自由这个教育甚好。有段时间我们班小男生特喜欢带玩具过来在放学时和好朋友交换,我并没有干涉,既是放学时间又是孩子的自由,而他们的家长也很配合,都没有干涉。我觉得这样的机会能在周围世界中活生生地去经历与他人的交往,体会各种喜乐和忧伤。这是成长所必需的过程。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我很幸运也很开心能参与孩子的敏感期,他们是需要被疼爱的。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快快乐乐的成长。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3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说它真的是以一种简单案例呈现的方式却是能直观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以及对案例的分析。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宝宝们的成长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成长中的宝宝有着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而这本书就从四个孩子:畅畅、恒恒、缇缇、毛毛开启的敏感期观察之旅,也开始了我的收获之旅。

我觉得我们成人对于孩子的一些思维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用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殊不知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己发展的探索行为。孩子在敏感期内的固执、蛮不讲理,老师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孙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宝贝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爱和自由是我们老师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还没跨进这个工作岗位时常挂在嘴边的,可是等到的真正的情况下,我们还能记得吗?这时的你是不是只有那句:不能对学生好,他们会骑在你头上,要凶到让他们怕你,才是好老师!才认为是真理。这时我依稀记得林剑萍老师在一次教研中也提到过爱和自由,林老师要我每天要抱抱每个宝贝并说“我爱你”,就像孙老师说的“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这件事会成为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后第一件要做的事。

在这本书中我重点看了3-6岁一些案例,也为我先积累一些处理经验,有些幼儿执拗的问题如恒恒一定要拿着影碟穿外套,这只是他怕光碟会被拿走而已,教师此时所要做的只是理解他,然后去变通,这只是幼儿对事物一种秩序的追求;幼儿的色彩敏感期,小班属于此阶段,她们喜欢乱涂乱画,尝试不同的新颜色,在以后的绘画中我就会对此有所了解,给幼儿提供形式、材料的绘画工具让其尝试;语言她们追求完美;她们在用手思考;人际关系也有敏感期等等,都有大量非常典型、鲜活的实例阐述和理论的,让我读后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又有实践上的指导。

总之,这本书让身为教师的我去感受到了幼儿的世界,帮助了我了解幼儿,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经验下去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情况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爱和自由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个观念。

捕捉幼儿敏感期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的书,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还有他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喜欢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等等。书中举了很多的案例,从0岁到6岁,以及6岁以后,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和作者精彩的剖析,让你一点一点的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很多疑问也不断地得到解决。

就说说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吧!班里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用咬人来解决问题,以前总以为他们是凶、是狠的表现,觉得很恼火。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是口腔的敏感期没过渡好,儿童口腔的敏感期应该是在半岁左右来临,由于很多的家庭原因会导致部分孩子的敏感期推后。当出现这个现象时,不必再大惊小怪,只需把他拉到一边,用平和的语气告诉他这是不行的,并且要为他提供一些较坚硬的零食,如糖果等,以满足他的敏感期的需要,帮助他渡过这个迟来的敏感期。

两岁左右儿童的自己意识开始苏醒,首先他会用“打”来表示“他不按照我说的做”,“打”是儿童的心理语言,儿童用打表示“不愿意!”“走开!”,这里打的含义是排除,但这个时期会很快过去,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在这样的重复中,儿童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每看一次这本书,我都会忍不住感叹一次:“哦,原来是这样!”这对我了解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个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都在书里得到了解释。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相对应的敏感期,当孩子的某一个敏感期出现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自由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好好的渡过敏感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