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多美网

2025-05-05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一位“黎明从中午开始”的作家——路遥,就知道了一本特别有名的书叫《平凡的世界》。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黄土高原上。在这块贫瘠而又荒凉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以孙玉厚夫妇为代表的典型的.中国农民,以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兄妹为代表的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年轻人,还有以田润叶、田晓霞等为代表的热心人。震撼我的,是他们如高粱般朴实的心灵,是他们对恶劣环境的不屈抗争,是他们屡屡受挫后的再度奋起,是自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仍无私地关心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可以说,在我上学特别是复读的日子里,这本书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我看到了生活中许多熟悉的影子。

从孙玉厚夫妇等人身上,我读到了自己父母的正直朴实与无私奉献。“手心手背都是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仍善良本分,他们被儿女榨干了血汗仍无怨无悔。支撑他们的只有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意识——让儿女们以后都有出息!而当时有出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奋读书,考上大学,不再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们活着的全部价值。识字不多的父母给了我无比健壮的身体,正直无私的品质,以及面对一切困难的莫大勇气。除了节衣缩食供儿女们念书,那时候他们还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啊!每年“黑色七月”里的焦灼万分,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的忐忑与煎熬,他们丝毫也不比我们自己逊色……我落榜后,他们在外边听够了左邻右舍的风凉话,回到家还要尽可能小心翼翼地对我察言观色,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送上温言软语的安慰。哪怕他们心里泪雨滂沱,脸上却始终阳光灿烂。极其敏感的我又怎能体察不到他们的诸多苦衷?

从孙少安的坚忍里,我读懂了小妹的巨大牺牲。作为长子的孙少安上小学时也是乡里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但是为了帮助父亲撑起那个穷困潦倒的家,十三岁的他仅仅上完两年高小就被迫告别了心爱的校园。他干过各种各样的杂活,受过各种各样的苦累。在我们家担任这一角色的是小我两岁的小妹。

那时的我争强好胜,尽管非常明白那个八口之家已被我们姐弟四个高昂的学费拖进了极其困窘的深渊,但是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复读。于是一向善解人意的小妹主动提出了退学,理由是她的头曾遭受过疾速飞来的足球的重创,一用脑就头痛得厉害。也许是妹妹的软磨硬泡打动了父母,也许是仅靠几亩薄田同时供读三个高中生的父母已实在无法承受生活的重荷,他们终于含泪答应了了妹妹的请求。从此我的小妹忍辱负重踏上了漫漫打工路。知道我矢志不移地报考聊师,她动身去了聊城。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同时兼着几份工作:写稿子,做家教,拟广告,有时忙到夜深仍不眠不休。她舍不得添置一件衣服,她的薪水除去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剩下的供我零花。……后来她曾无意中说出了真相:当初她的毅然担当,全都是为了圆我的大学梦。除了深深的感激与愧疚,我无言以对!

从孙少平和妹妹孙兰香的经历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相对于两个哥哥来说,孙兰香是幸运的。他们兄妹不甘贫穷落后,不畏环境恶劣,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高中时我成绩优异,可几度落榜。每次落榜后,我都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已精疲力竭的父母,读后感一边是不断向我招手的梦想,我该何去何从?选择复读吧,我不忍心再拖累爱我的亲人们;就此放弃吧,我又不甘心:自己多年的大学梦化为泡影,对父母也将是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多年的心血和渴盼啊!那时的我丝毫不羡慕白领阶层的悠闲,我只有一个念头:回报父母的辛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于是,背负着自己的美好愿望,背负着父母的殷切期望,背负着对小妹的无限歉疚,我再次开始了自己的复读生涯,如传说中逐日的夸父一般又无比悲壮地上路了。

我明白,无论从哪个方面,我都比孙氏兄妹幸运一百倍,因此我丝毫不敢懈怠。夏日的中午同学们都去午休了,偌大的教室里只有我在冥思苦想;万籁俱寂的冬夜,舍友们全已酣然入梦,滴水成冰的宿舍里只有我秉烛夜读。穿着姐姐给我的不太合身的旧衣服,嚼着自家腌制的白萝卜咸菜条,我信心十足地穿行在校园里。家在县城的同学生活十分优越,他们的父母隔三差五送来各种补品。每到高考,那么多父母专程来加油助威。我每次都是孤身一人走进考场,因为那时我的父母和妹妹也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孙氏兄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着我不断前行,正是那艰难而又充实的岁月让我变得无比坚强,正是父母和妹妹的无私关爱让我永远心怀感恩……《平凡的世界》里,有我也有你。我相信和我有相似经历的学子们,一定也从书中看到了世间千千万万如孙玉厚夫妇一样淳朴的父母,看到了世间千千万万如孙氏兄妹一样饱经风霜的兄弟姐妹,看到了世间千千万万如田润叶、田晓霞等在别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的真挚的朋友……

我们永远感激你们,我们的人生因你们而变得无比丰富,平凡的世界因你们而变得无比美好!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巨著,当合上它的最后一页时,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浪漫的彩虹,飘渺的世界!印象中最喜欢小说中的这句话。当泪水浸湿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我又感动了。为里面主人公的困苦,更被他们那种至高无上的亲情所打动。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之间的兄妹之情,三兄妹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那种亲密,那种无私而伟大的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会动摇。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在风雨中,在困境中,在挣扎中走完了一生的一段又一段,山水亦为之动容!孙玉厚一生有几个这样出色的儿女,真是太值得骄傲了。孙少安的不怕吃苦,和那颗有社会感知力、有经济的头脑使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苦苦挣扎而不至于失败,甚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姑且有“辉煌”这个词来形容他吧,我想这样不算是很过分的。但孙少安的成功离不开秀莲的体贴、理解和支持。如果孙少安不是娶到这样的妻子,他的成功谈何容易?这使人不得不想起了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再看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他们的爱没有地位的隔阂,没有权力和金钱的支配,那种高尚与纯洁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也许,一次浪漫的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合。哪怕,即使两个民族,天各一方,语言不通,甚至相互间连名字都不知道,竟也牵挂得神魂颠倒。怎不使人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读完路遥先生的这一著作后,我的心如同书名一样,平静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结局。但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命的搏斗,命运的抗争,精神的洗礼,社会的变迁,爱情的萌动等诸多人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注定就是一种不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昨晚,我把《平凡的世界》读到第21章。

我终于看见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许多不平凡的点点滴滴,还有爱情的丝丝光亮。

谁能想像得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钱有权人家和众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两重世界?

村书记田福堂把自己的穿旧了的三双鞋用报纸包着送给贫困潦倒的孙玉亭,还没轮到孙玉亭自己“享受”,他的三个孩子,就一起扑上来,从报纸里把鞋拉出来,一人拖拉一双,在烂席片的炕上,磕磕碰碰的跑着,高兴得呜呜直叫。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渲染得尽致,有时既能让人深信爱情是多么的美好,又不得不让人有点怀疑,爱情是不是很自私,很无奈?

我原以为孙少平和郝红梅,他们两人心心相惜,一定能生出一段传奇的爱情的故事。可没想到,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原来是个心机女,她眼里哪有一贫如洗的孙少平?这个穷小子只不过是蒙在她寂寞贫困头上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她早已想把爱情做为自己的一个跳板,来极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果不其然,在篮球场上,但她突然发现到家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对她有那么一点点好感后,她立马把捧在手上的篮球,毫不犹豫地扔给了顾养民,让站在她身后孙少平,泄入无限尴尬,最后悻悻离开操场。

小说中村书记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虽然在城里教书,从此过上了人人向往的城里生活,身边不乏有钱人家的公子的执着追求,但她依然深深的爱着从小在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孙少安。可这个孙少安,孙少平的哥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产队队长。尽管他们的内心深处还寄存着对爱情的强烈渴望,但这俩人的爱情故事,注定着是一场人间悲剧。(我还没读到那个结果,只是做下推测)

一切都毫无办法。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

爱情亦是如此。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

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

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哪一位是孙少平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