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学生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本次调查以大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40名同学(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会工作的1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相对其他年纪有充裕的课外上网时间,大三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考研等原因,对上网的关注度相对淡薄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上网的时间和其他人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上网的内容。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98%,这么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网络知识的获得有52%的人是通过自学,通过同学获得的占32%。而从学校获得才18%,可以反映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是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是很多,对学校网络知识的宣传也没用着重。学生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摘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广居民营养膳食的科学化。确实,饮食习惯的良好与否极其重要。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代表了其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正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是否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饮食不仅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一天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任何才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不知,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长期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正在影响着大学生身体的发育,威胁着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饮食现状,以便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有关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
调查正文
一、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多数大学生饮食习惯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饮食状
况,以便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由于调查是在寒假期间进行,因此问卷发放形式主要是
通过网络发送并回收。)
四、调查时间:20xx年1月~2月寒假
五、调查内容:见附录
六、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汇总,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早餐方面。很多大学生都不注重早餐的重要性。虽然通过调查得知93%以上的大学生都吃早餐。可是在中间有大约47%的人选择带到教室里吃,通过进一步了解,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时吃早餐。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其中还有23%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吃,而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走路时吃饭,尤其是在公路旁,容易加大对灰尘的吸收量,同时在走路时吃早饭,对于胃功能的消化差生一定的负作用,尤其是在一边吃一边跑时,更容易对胃造成损伤,造成消化不良,胃痛等情况。而从问卷汇总上显示再不吃早饭的学生里面有28%的人是为了减肥。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不吃早餐并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加虚弱。相反,按规律合理的吃早餐反而是一种不错的减肥方式。早餐在饮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处于睡眠状态时,新陈代谢的速度会达到最低。随着清晨的苏醒,新陈代谢就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醒后越快吃早餐,新陈代谢的速度就提高得越快。如果早饭后能够做一会儿晨练,就更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对于要减肥的学生来说每天吃早餐是一个不错的减肥计划。
对于早餐具体要吃什么,有将近67%的学生选择了喝豆浆、奶,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早上食用这些东西确实有利于吸收。不够调查中也显示有15%的人选择吃甜点作为早餐。这样反而有利于脂肪的堆积,不利于减肥。对于早餐来说,最好多吃一些粗粮更有利于减肥。同样,不规律的早餐也同样不利于身体的发育。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会选择在节假日时把早餐和午餐一起吃,这样反而不利于消化,还会使胃功能有所退化。据一些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展开一天所需的能量。不食早餐会令人更易肥胖,因为: 身体感觉较饥饿,以后的食量会增加 。能量不足,降低了新陈代谢率,继以令脂肪更易积聚 。人体会习惯储存脂肪以消耗空腹时的热量 。不少研究长生术的人认为早餐应该吃得最多、最丰富。
在调查中也显示有近68%的学生会选择吃油炸类食品。其实,油炸食品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油炸类食品的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卫生标准尚不规范的国家。油炸食品的卫生问题主要有两层:第一,油炸食品的原料并不卫生,许多油炸食品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快要坏或已将坏了的,只不过用油给修饰了一些,看上去好看,吃起来也比较香。第二就是使用的油不卫生,许多街道旁的小商贩经常使用一些地沟油来做油炸食品。除此以外,油炸食品尤其是油饼都是高脂肪食物,闻起来香,吃起来爽口,但其所含的高脂肪却不易被胃消化,会导致肥胖,重则会引起消化不良,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其所含的油脂经过反复高温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并破坏了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等有益物质,是人体难以吸收。油条、油饼等所含的铝也严重超标。 当回答“你就餐时,那一顿最丰富”时,竟然有53%的学生选择差不多。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句话将人体一日内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合理的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了。早上一般占全天热能的30%,午餐占全天热能的40%,晚上占全天热能的30%,以适应人体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
通过调查还发现有近40%的学生有吃夜宵的习惯。从网上获悉经常吃夜宵也不利于身体的发育。其危害主要有:
危害一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夜宵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危害二 夜宵都吃得比较好,虽然营养丰富,但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即营养如何消耗。据科学研究报告,在吃夜宵时往往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况且,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吲哚、硫化氢等毒素,刺激肠壁,诱发癌症。再加上饮酒,则更容易与“酒精性脂肪肝”结缘。
危害三 经常喜欢吃夜宵,如果进食的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很容易使人体内血脂突然升高。人体的血液在夜间经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夜间进食太多,或频繁、屡次进食,会导致肝脏合成的血胆固醇明显增多,并且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过多的胆固醇到动脉壁堆积起来,也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阳痿的诱因之一。同时,因为长期夜宵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造成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减退,甚至提前衰退,发生糖尿病。这些病症均能影响性功能,导致性衰退。
危害四 夜宵过饱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它部位,诱发失眠。
因此,想拥有健康最好的方法是不吃夜宵或少吃夜宵。如果晚上确实需要补充营养,最佳选择是碳水化合物,即淀粉和糖类。因为这类食品会间接地改善脑的化学反应,令身体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据调查显示,有大约15%的学生把零食当做正餐,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零食中含有很多添加剂对人体不利,而且零食大多含有较多的油脂等不利于人体吸收,容易导致肥胖等,重则会导致食欲不振、呕吐等现象。
在个人饮食习惯总评估以及有关学生饮食喜好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偏食现象。单一的食品并不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是人类保持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单一的靠一种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在每天的饮食中最好搭配不同的食物。例如在吃肉食时搭配一些蔬菜等,最好在日常生活中也吃一些水果,使各种营养合理搭配并发挥作用。
在关于对学校食堂的评价中,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在这些人中有一些人只是为了省钱才在食堂吃饭。有大约12%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外就餐,这其中约有73%的学生会选择在路边饭店用餐。然而就实地调查发现,学校周围有很多饭馆的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其中有大约60%的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一次性筷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不太卫生,里面含有猴头菌等,而且一次性筷子还有保质期,这是很多学生所不了解的。在这些餐厅中,因为条件有限,有将近90%的饭馆没有对餐具消毒。至于厨房里的卫生条件,有的就更差了,油烟满墙,所有的厨具随意摆放,炒菜时,厨具随意用水一冲就用。因此经常在街旁的饭店吃饭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相比之下,学校食堂的餐具等都比较卫生,因此比较建议多在学校食堂用餐。而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的用餐环境,主抓卫生和饮食的合理搭配,使更多的学生选择在食堂用餐。
结论
现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仍存在很多问题,仍需要加以引导。只有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有一个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因此是否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饮食习惯的引导,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以便更好的提高学习质量。个人也应该更加重视自我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注重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提高,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人们使用和消费的热点。手机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也不断地被人们关注和亲睐。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和想拥有高新产品的欲望比较强烈,尤其是在手机使用方面更为突出,此次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正是对当前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进一步了解。
本次调查主要以某一高校的不同学院的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较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
一、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
经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广泛,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一部手机。大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是高中,占被调查人数的60%,有34%的大学生是在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的,更有5%的同学在初中就开始使用手机。
二、大学生对手机附加功能的要求
在当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更多的大学生对手机能否上网有一定要求,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希望手机带有上网的功能。另外对带有游戏的要求占35%,照相也是一种需求大的功能,大约有60%的大学生要求手机能带照相,还有40%的大学生乐于手机能带MP4.
三、平时使用手机做哪些事
四、一个月的消费情况
五、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
六、大学生对追随潮流的看法
七、手机的危害
面对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自己的伤害问题,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但主要的伤害有着几种:手机辐射、影响视力和占用时间,分别占了被调查人数的45%、30%和40%,另外只有9%的人觉得长时间使用手机没什么伤害。
八、大学生更换手机的动机
经过调查,大学生更换手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手机坏了或者丢了,他们占63%和52%,追随潮流而换手机的比较少,约占5%,有其他原因而换手机的占了3%。
九、大学生对手机的要求
十、小结
本次调查是以问卷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咨询他们使用手机的情况,经过大量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是非常理性和现实的。追求潮流和高价位手机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不盲目、不奢侈是他们的特征,也能充分了解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危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