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爱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了《打招呼与尊师爱生》这则案例,我感受非常深刻。因为,同样的现象每天都在自己的身边发生着,学生问好老师,可是老师却吝啬地连一个“同学好”都舍不得说;上课时,学生向老师问好后,老师只是冷冷地说一声“坐下”就完事了,甚至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势而已!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教师节那天,我们去学区开会,大门两边站了二、三十名学生,每到一位老师,她们都会深深地躹上一躬,并齐声问候道:“老师好,老师辛苦了!”前面几位老师一个个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位老师向学生表示一下敬意。心中颇不是滋味。轮到我进校门了,学生们好像并没有因为前面老师的不敬而有所抱怨,仍然一如既往地向我表示着敬意。也就是在他们的问候刚刚结束,我轻轻地回了一句“同学们好”,便从他们身边过去了,可我却听到了他们小声的议论:“哎,老师说‘同学们好’了”“这位老师真不错,还向学生问好”。他们的语气中有惊喜,但更多的是惊讶。
来到老师们放车的地方,问其中的一位老师,这里的学生真有礼貌,还问老师好。你回应他们了吗?
“谁理他们呀……”
我的心顿时冰凉了,我感到了一种悲哀!
这不由地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
老师,为人师表,整天教育学生工讲文明,有礼貌,尊老爱幼的。可我们做到了吗?我想,这不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个师德问题,更是一个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行。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你说什么不是很重要,而你做了什么,学生可是要学习的。这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吧。所以,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自己,跳出“教”与“行”不一的矛盾怪圈。
教育,从自己开始,用心去教育,用行去教育,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有时,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爱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论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并不时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当了许多工作渴望小朋友依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身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生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沛的发挥。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沛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身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协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繁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溢了好奇欲望和发明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只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沛利用小朋友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身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实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自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沛尊重和依循生命的实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沛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一起发展和生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发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发明力都被禁锢没有发明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天性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小朋友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小朋友的生命中充溢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所收获肯定能走出教学的误区与盲区从面实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前景。那个时候就是中国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完全能够实现中国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我想这一天应该为时不远了。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年级主任,必需爱生如子,切实做到“以情感人”。有了爱,师生之间才干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干架起一条心灵的桥梁。
一、营造爱的氛围。
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恬静的和谐的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有寓爱于美的育人环境,如:设立宣传橱窗、建设文化长廊,在教室走廊上悬挂名人画像和名言名句,宣传学校的校风、校训,让学校环境处处都能说话,处处都能起教育作用。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庭,班主任必需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使每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协助、鼓励,每个同学都会感到集体的温暖。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
二、运用爱的合力。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网上家长学校,定期开学生家长会,切磋家庭教育子女的艺术,沟通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一起教育小朋友的桥梁;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使他们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学会读无字书,培养他们伟大的'志向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起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懂得爱的艺术。
只有爱学生才干信任学生。在对侍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要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导之。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用爱心加耐心才干感化这些掉队的学生,积极发现他们身上显为人知的闪光点。事实证明,后进生或犯了错误的学生,心理上处于脆弱状态,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信任。在选拔和任用班干部上,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沛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与发明性,让他们在宽松,信任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爱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了,从一名一线老师到幼儿园副园长,从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到成为人母的妈妈,我给自身始终坚持的信念就是“做有良心的人,做有爱心的事”。在日常的细节工作中体现爱生如子,切实做到“以情感人”。有了爱,师生之间才干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干架起一条心灵的桥梁。
(一)爱是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爱小朋友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幼儿相对于学龄儿童,更需要用加倍的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我们常见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总要跟着一位特定的教师。这是由于幼儿人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这时假如教师能用自身的师爱感化、滋润幼儿,他们就很容易适应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生长,相反,假如小朋友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平安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幼儿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在各种平时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和蔼程度和对幼儿的喜爱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幼儿的回答一般是,“因为她喜欢我”,“因为她总是对我们笑”。事实标明,幼儿最喜欢有爱心的老师,而且越是年幼的小朋友越突出。老师的爱使小朋友感到欢快,满足了他们精神的需要。
(二)幼儿教师只有爱小朋友才干教育好小朋友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溢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发明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形式。年幼的幼儿园小朋友感受到的只有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爱的环境,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情感的给予,而体会不到知识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些的获得是以爱心为基础,以师爱为媒介获得的,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因此借助师爱创设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小朋友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发生平安、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发明,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爱是儿童和教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儿童心智的钥匙,一个教师的最终胜利,就在于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以自身的生命之光去启迪小朋友的心灵。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总之,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发展、国家振兴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所以,每个教师都要认真领会师德内涵,紧紧掌握师德灵魂,用自身对教育事业、对纯真儿童的热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