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假期冰雪活动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期冰雪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今天在国家体育场进行闭幕式准备工作之余,线上收听了李教授所带来的“冬奥中的黑科技”主题讲座,再结合从1月24日以来所见所感受到的冬奥会中的一切,感触颇深;众所周知,“绿色冬奥”是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之一,可谓是冬奥会的底色。
作为冬奥会最瞩目的名片,场馆建设便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从源头上减少了排放。在冬奥开幕之前,我便看过一个宣传片,其中就阐明了“水立方”仅仅用几天时间便可转换成为“冰立方”,在游泳与冰壶和轮椅冰壶之间切换自如,一场多用;而且这次三大赛区26个场馆,均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电,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同样在交通系统编织成的绿色大网中,我在日常交通通勤中所切实看到的就有大量的新能源车辆,并且了解到这些电动车电池为新型的全天候电池,不惧严寒;这些在这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的所见所闻,结合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使我更加切实的`感受到冬奥的魅力不仅仅是运动员带来的精彩,这些绿色科技也是不能让人忽视的一抹风光。
假期冰雪活动心得体会 篇2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无声流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年过八旬的`首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冰雪运动推广大使代表以及少年儿童代表共同揭晓了中国冰雪荣耀榜单,以雪花造型分别致敬突破、耕耘、友谊、拼搏、同心和卓越。
首先揭晓的“致敬突破”环节中,现年82岁的中国第一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罗致焕特意穿上当年夺冠时的队服,录制了滑冰视频,远程与北京冬奥会男子500米速度滑冰冠军高亭宇一起向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单板滑雪运动员荣格等人颁授“突破”荣誉。
在北京冬奥会上,闫文港获得了男子钢架雪车铜牌,刷新了中国选手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他坦言之前从不了解这个项目,甚至连危险不危险都不清楚,“就知道是为国争光,就来了”。在他眼中,钢架雪车是一个“没有刹车”的项目,要滑行就要“一路向前”,“每天快一点、提高一点就很高兴”。闫文港说,他对于未来突破还有信心。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韩聪、隋文静揭晓“致敬耕耘”。医护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领队、it保障团队等团队代表上台接受了荣誉雪花。“耕耘者”段学斌在国家队备战期间,驻守冬运中心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两年多,守着坝上的大雪寒风和寂寞,送出了一位位世界冠军,他笑称自己是个“看门老头”,正是两年的坚守换来了队员的“零感染”“零兴奋剂”。
假期冰雪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冬奥会开幕式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20xx年北京承办第24届冬奥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用它来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24节气引导大家进入北京冬奥会,让大家对中国的24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冬奥会的健儿们,你们就是寒风和冰雪中绽放的寒梅,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也无法阻碍你们向上前进的脚步。加油吧,让我们的国家滑雪运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健儿在冰场上飞舞,犹如一只自由的小燕子,在这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纯白的雪花,任何东西也比不上它的'纯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则展示了中华民族那份独有的青春和活力。在健儿们的身上,是冬奥精神,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经过那无数次的摔跤和流血,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里,选择了耗费精力的练习,每个动作一遍又一遍,这是专业,这是爱国!有了她们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心,这个冰雪世界也不再是寒冷的,这些一个个小小的元素,点亮了这个世界!
我们只是平凡的小学生,但我们有那么多的理想,我们最单纯的愿望就是想让祖国强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对于我们小学生最简单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的梦想就是:能够为自己在未来在社会开辟一块崭新的道路。加油!
假期冰雪活动心得体会 篇4
响应号召,“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几年的举办,如今,“冰雪大篷车”活动已举办近200场,全面覆盖丰台全区21个街乡,惠及352个社区,超20万人次参与体验。
发展冰雪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参与全民健身,并通过体育锻炼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以此促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因此,发展冰雪运动一定要夯实群众基础,更要扎根群众,只有让普通大众充分享受到冰雪运动的快乐,进而从冰雪运动中受益,才能使冰雪运动得到更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