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师德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德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异地红烛》。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秀美的南通,我日夜思念的家乡?”五山巍峨,长江回响:他,用满腔的热情,用无私的奉献,在异地书写着南通教育新的诗行!“星光奉献给长夜,白鸽奉献给蓝天,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崛起的淳化,我眷恋的异乡?”秦岭横亘,黄河欢唱:他,以真诚的友情,以智慧的犁铧,在这里激荡梦想,播种希望。他,石港小学沙建国,一位的平凡赴陕支教老师!
让时空定格在20xx年7月2日的晌午,定格在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淳化县城关小学。
淳朴的陕北老乡领着孩子,顶着烈日汇集在学校里操场,他们来为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送行。亲切的话语、殷殷的叮嘱、惜别的泪花使倾斜的古树为之动容,凝结成这莽莽古原的永恒的记忆。此时此刻,沙建国,这个在淳化县城里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就如同熠熠生辉的红烛,又一次在山里人心目中闪亮。
城关小学寇校长紧紧握着沙老师的手,久久地,久久地不舍得松开。他抚摩着沙老师粗糙的手背,心里涌动着多少的歉疚与敬佩啊!他清楚地记得,因天气干冷,沙尘肆虐,沙老师嘴唇开裂、鼻血直流的情景;记得因一日三餐,除了辣椒面就是炒土豆,沙老师加入了陕西“十人九痔”行列时痛苦而尴尬的神情;记得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沙老师那双皮肤开裂、剥落的双手;记得沙老师因常饮用矿物质超标的重水而浑身奇痒难耐、坐立不安的背影。他更清楚地记得,这位来自于鱼米之乡的老师,得知学校为了照顾他要给他单独开伙食小灶时,他一口谢绝的坚定话语;记得这位文弱书生面对高原反映而刻喘不止时的那份坚韧与从容;记得沙老师满面尘土、汗流浃背地翻越几十里山路到达村小时的那份欢畅与自信……
寇校长深情地环视校园,多少感激的情愫一次次在心头激荡!校园里的哪一间屋舍、哪一寸土地,不曾倾注沙老师的智慧和汗水呀?夜深人静,寒气袭人,学校微机房里灯光依旧,沙老师正忙得欢畅。他娴熟地摆布电线,安装插座;他一边阅读说明书,一边凭着记忆,摸索着把学校里闲置的16台电脑安装到位,并互相联网,实现老师和孩子们接触鼠标键盘感受现代科技的梦想;教学楼过道里,沙老师指导开辟的橱窗,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闪光足迹,孩子们总爱驻足欣赏;办公室的报夹上,沙建国老师亲手编辑校对的《城小短笛》《课改简报》《教苑风》等油印校报,已经成为老师们的最爱;沙老师帮助建立的科学管理制度,已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带来了学校崭新的面貌,带来了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带来了县城令干群啧啧称赞的办学质量……这一切历历在目,深深地刻在年过半百的寇校长脑海里。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帮手,在并肩战斗了458天,结下了深情厚谊的今天,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魏大嫂从人群中挤到沙老师面前,把一袋从自家果园里采来的苹果塞到沙老师的手里,泪眼婆娑。她怎么也不会忘记,是这位来自开放城市的老师,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重续了孩子的求学梦。去年秋季,由于家庭贫困,拿不出学费,魏大嫂准备让儿子魏小军回家种苹果。可就在开学的第二天晚上,沙建国老师竟和孩子的班主任走了十多里的山路来家访了。由于不熟悉黄土高原山路的特点,半路上,沙老师重重地跌了一跤,脚脖子被坚硬的黄土坷垃硌得钻心的疼。当沙老师忍住疼痛,一瘸一拐地走到她们家,魏大嫂激动得泪流满面,都忘记了给老师们让座。魏大嫂清楚地记得,沙老师见他们家三、四口人挤在窑洞的土坑上,蛇皮袋子装些草当被子时,两眼噙满泪水,悄悄从袋里掏出二百元钱塞到她的手里,那可是雪中送炭啊!魏小军紧紧拉着沙老师的衣襟,哽咽着,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这位来自千里之外的支教老师心头挥不去的牵挂啊!
其实,何只是小军,他的那帮小伙伴有几个没有得到沙老师的资助。寒来暑往,四个学期,沙老师就搞了四次集中捐助,他把请家人和家乡同事张罗来的书包文具、衣物、书籍整理得熨熨贴帖,分发给那些贫困的孩子们。两年里,沙老师几乎把自已所有的支教补贴都捐给那里的贫困孩子,虽然这不足以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但他觉得,只要人人都尽力付出一点,孩子们的明天就会离幸福更近一步。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沙老师带着无限的眷恋,辞别了城关小学。不,沙老师没有离开!他的精神化作了城关小学老师们的工作动力;沙老师辞别了纯朴的淳化乡亲,不,沙老师没有离开!他的精神成为山里人心中光芒四射的异地红烛;沙老师辞别了八百里秦川,不,他没有离开!他带去的南通教师爱岗敬业的拼搏精神化作了绵绵山脉中的一座奇峰。
两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用一生中不长的时间做一次无悔的奉献,沙老师,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普通支教老师的自豪与幸福。两年来,沙老师凭着对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热爱之情,对淳化教育事业的关注,热忱待人,痴心工作,展示了南通教师的新时代风采。《咸阳日报》、《通州日报》、淳化县电视台、通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他在淳化县支教的事迹;淳化县教育局、淳化县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授于他“先进支教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20xx年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受到市委的表彰。今年教师节,他被表彰为南通市师德标兵,受到市委罗一民书记、市教育局王炎斌局长的亲切接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讲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场同学聚会时,一位诗人献给启蒙老师的诗——《红烛》:你是一支燃烧的红烛,却是我心中的太阳,烛照着我人生的前方;你是一支摇曳的红烛,却给我卑微的灵魂带来了希望,引领着我积蓄力量,走出了迷茫……是呀,在遥远的淳化县城,在城关小学师生的心中,沙建国老师不就是一支燃烧的红烛,他用自己的烛光,点亮了城关人的信念与希冀,点亮了城关孩子的未来与梦想!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朴实的行动,一次次让“南通教育”的名字在八百里秦川闪亮,谱写了南通支教事业的华彩篇章!
异地红烛,光耀秦川,南通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闪亮在陕北大地,闪亮在江海平原!
谢谢大家!
师德演讲稿 篇2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师德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够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学生也不断地感受到幸福。
在短短数十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
在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诗:“生命的远景,艰难而稳重,美丽而动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给时间的方向,从脚下开始,从脚下结束。
说不清是为什么,我还是努力地工作。最终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就要努力追求。
苦中寻乐,我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试想一下,有什么能比从事教育事业所收获的精神财富更多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情景: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能三心二意吗?课外,一个个学生围着你,用崇拜的眼神期待着你,你能不热血澎湃吗?
节日来临,一张张饱蘸着学生敬意的贺卡飞向你的时候,你能不激动吗?夜深人静,就着一盏孤灯,品读着一封封信件的时候,你能不感到幸福吗?这一幕幕,只有为人师者,才能亲身经历;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坚定你的选择。
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
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是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我亲爱的学生们,是你们的期盼给了我激情;是你们的仰慕给了我信心;是你们的怀念让我甘守清贫,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让我最终能自豪地说一句:我,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朋友们,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努力奋斗吧!为了我们的学生,抛弃一切埋怨与牢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吧!奉献自己的青春,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吧!
师德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名句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科学素养,还要具备最基本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身正"就是师德,教师的师德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其影响力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老师优良的师德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不只是教授文化知识,还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见证。
师德,她融进了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之中,她体现于为师之人的方方面面。
对事业:忠诚坚守、全心全意、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对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对学生:一视同仁、释疑解惑、坦诚相待、倾心相助;
对同事:融洽和睦、互帮互助、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它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我曾经几乎在一个研究生的退学申请书上签字,他的心理疾病已使他几乎无法正常生活,我知道这一签可能毁了其一生,师德让我拒签,把他带在了身边,关心他开导他,后来他成功了,考了博、结了婚、生了子。一个曾经因网瘾而颓废的学生,两年留级让他到了退学的边缘,多次的促膝谈心终于触动了他,师德的力量把他拉了回来,终于本科毕业了。随后,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报考他最尊敬的人——我的研究生,旁人都认为可笑、不可思议,其实我可以婉拒,但我给了他鼓励的承诺,他成功了,419分,以全校六千余名考生总分第5的排名考入。4年前寒冬的一个夜晚,我的一个学生找到我,羞涩不安的谈起自己生活很艰难,他接受了我两次总计七千元的资助,但这次我被蒙蔽了,据说他加入了传销,我曾经发送千字邮件苦口婆心劝他回头,20xx年2月12日他给我发了最后一个邮件:"对不起,老师,感谢您还挂念着我,其实有时候我做梦都在回想读书的那段岁月,可惜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很多事情回不去了",从他此音信杳然。我失败了,但我不后悔,我的师德已印记在他的身上,相信他以后时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或许有一天他幡然悔悟,师德的力量就会在现。
在我们高等学府中,往往让徜徉在科研、文章、经费、学术和教学中的教师迷失了方向,削弱甚至缺失了师德的建设,甚至少数人弄虚作假、沾染了不良风气、堂屋腐化,触碰了道德的底线。我感觉,课题价值可以经费数额来衡量其大小、文章水平可以用影响因子衡量其高低、学术影响力可以用获奖等级来鉴定其深浅、教学工作量可以以学时数来衡量其轻重,但师德用什么来衡量呢?它高无顶、大无边、深如海、重如山。师德的伟大在于过程,其无法度量,不求回报。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