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正面管教》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一书。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懊悔和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其实想要“赢得”孩子,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一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教孩子就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三步骤:承认、和好、解决。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有激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当心逻辑后果,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非惩罚。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自然后果总能有所收获,但逻辑后果则很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假设一个孩子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你需要在下课前完成作业,要么就在课间体息时去作业台写作业。”(注意,给出一个选择作为逻辑后果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个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并且开始做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这个孩子则可能拒绝做作业,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过事先与这个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并且问过了她的选择,而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这个孩子可能会以拒绝写作业来伤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伤害的感觉得到处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记住,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要求孩子做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并且没有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这个作业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如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让孩子事先参与。关注于解决问题。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暑假里,读了简尼尔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书,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惩罚和骄纵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会从这两个极端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惩罚有效的人,惩罚就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认为鼓励有效的人,往往演变成了对孩子的骄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作者所说的鼓励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让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如何关注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家长和老师们的一个难题,阅读《正面管教》后,我有了如下的看法。
一、把教育孩子的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后果上进行纠缠,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正面管教关注的就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人生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
二、积极的暂停,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感觉更糟”。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要和孩子谈谈好处,在解决问题前要等待每个人感觉好起来很重要。
2、让孩子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好计划,其码自己先要认可做,去做。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发现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只有在大人理解了人类行为和各种管教方式的长期效果后,才会有意义。
三、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格外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少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它听起来像是在指责。
恰当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
1、不要预设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同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的感觉是,孩子离开我们就会起不良变化,而不是保持或者做得更好,孩子的问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坚持,或者说在坚持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积极的暂停,导致越走越远,话又说回来,在我们冲动的时候让我们照着书中所说的做到那样有很多时候不现实。
实际上,所有的观点从提出者的角度看都是对的,过多的指令会增加孩子们的依赖性,消除主动性和合作意愿,经常我们会感觉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经常勉强把这件事做了最少的部分,留下尽可能多的'部分让老师去“烦恼”,这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如果你注意到自己不得不经常去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并且抱怨学生们不听话,你就是给出了太多的指令。如果是那样,你可运用邀请和鼓励来促进沟通,如“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会感激你们帮老师整理讲桌,为下节课做准备”。指挥会招致被动或主动的抵制和反判,邀请则会鼓励合作。在实际的运用中,比如,课前,老师可以说,“预备铃已经响了,我非常欣赏按时回到座位的同学,我非常高兴咱班的某某同学已经做好课前准备了,非常感谢咱班某某为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把讲桌整理的这么好,”而不是“今天该谁擦黑板和整理讲桌了?”
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与独立性,而不是只是期望。比如说,一个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孩子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可是他的问题与你正在讲的东西没有关联,我们不应该批评他上课没集中注意力或者插嘴,在肯定他善于提问之后,然后要问他对于正在讨论的话题是否有话要说。对于作弊的学生,我们可以肯定他想得到一个好分数的愿望,然后邀请他探究实现这一日标的其他方式。几乎所有以“应该”或者“应当”开头的话或者用生气的语调说出来的话,都是一种成人主义。成人主义给孩子们造成的是内疚和羞辱,而不是鼓励和支持,它传达的信息是:“由于你不明白我能明白的,你就是错的。”当你尊重学生时,你会认可你和你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比如,不要说,“你知道这个题目的要求!”而是要说,“你对于这个题目是怎么想的?”
关注于解决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促使我们避开对后果的关注,如分数考的不理想这个后果,正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后果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没有一丝不苟的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这些方面“引导”很重要,对于孩子的独立,我们在支持的同时,要学会和善而坚定的说不,同时最重要的我认为,引导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做家务、个人卫生等等,每个孩子的境况都不一样,方法也会不同,在这条路上我们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有时也要回头看看,想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孩子会成为我们内心的那个期待。
“以诚相待”、“让孩子受到尊重”、“关注于解决问题”、“和善而坚定”让我们记住这些有智慧的话,并努力去实践吧!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5
改变、改变先改后变!有改才有变!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之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却不知孩子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这种改变的意识很重要,当我们有了这种意识之后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条正确的方法去改变。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简·尼尔森等人撰写的一本关于怎样更有效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养育之书,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上完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对于我感触最多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正面管教的课堂是体验式课堂,《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以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一个个理论,不枯燥不干巴,看着不乏味,原本有些难懂的育儿理论变得轻松易懂,还容易记忆。它不仅告诉你要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还会以案例的形式告诉你这么做的效果。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自己,不仅仅是关于怎样养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待事物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过去我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凡事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在学习过正面管教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上方卡是老鹰,对待别人会控制,不然会感到不安,这些不过是我在追寻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方式罢了,但是我可以采用更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