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4-28读后感

欢迎阅读《西游记》的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我们学校小学必读的书,所以我就到书店买了一本来看。没想到一看就上瘾了。里面的人物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画面。

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一个故事了。白骨精的阴谋诡计都被孙悟空看破了,觉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很厉害。可唐僧竟然以为孙悟空错打了好人,要赶孙悟空走。可如果不是孙悟空的话,唐僧都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次了,唐僧真是把孙悟空的好心当做了驴肝肺。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因此孙悟空就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真是为孙悟空感到悲哀。好心好意帮唐僧除妖,还被赶出了师门,真是太委屈了。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唐僧肉眼凡胎,根本不值得孙悟空这样保护,但孙悟空还是想一心一意的跟着唐僧。在唐僧危难的时候赶回来救唐僧,不会因为唐僧的.误解而恨唐僧。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孙悟空的宽大胸襟。被人这么误会也还会原谅唐僧。我想,要是我,我应该不会再管唐僧的死活了,谁让他当初那么狠心的把我赶走呢?被妖怪害死也是死有余辜。跟我根本没关系。可是孙悟空却又回去救当初把他赶走的师父。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习孙悟空知恩图报的精神。不要因为一些挑拨离间的事而去轻易的恨一个人。

而唐僧也真是太固执了,根本不同孙悟空的解释。《西游记》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些故事来启发我们一些事,这本书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以此改编的电视剧以生动鲜活的演绎,印照在无数人心中,既是年代的记忆,也是人们共同的回忆。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几度被提至微博热门,之后又有网友发出猪八戒的图片,上面写着:“还有三年就是猪年,答应我,你们的热情不要散好吗?”让人捧腹的同时却又引人反思,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热情能持续多久,对于猴戏传承的关注是否只是灵光一闪。

猴戏有以人表演为主的戏剧文化,它集脸谱、扮相、表演等为一体,有“人学猴”的南派,也有“猴学人”的北派,许多老艺术家耗费二三十年学习,然而却少有新一辈的传承;此外猴戏还有以猴子为主的动物表演,河南新野猴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要求持有驯养繁育证、表演证和野生动物运输证,“持证上岗”让许多老的表演艺人处境尴尬。不论以人为主,还是以猴为主,猴戏的.存续都让人担忧。

小朋友的兴趣班包含古筝书法却不包含传统手工工艺,不囊括所有传统文化。许多艺术形式,多种技艺技巧,没有考级要求定义学习的成就成果,不能在考试中加分为学生加持。它们似乎一直在向学习者提要求,要长长久久不求回报的付出,要甘于平淡不求名利的内心。所有付出得到的回报,不能兑换财产,仅有的是文化延续的桥梁。关于传统文化的存续,并不是所有人都与之无关,水是不可再生资源,传统文化也是无形、有限、不可再生的宝贵财产,对于环境资源我们大力保护,对于文化财富,更应该珍惜扶持。文化的存续以什么为准,是想进化论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是以作为受众的社会民众接受程度来判断,这些都是人为,而事,也在人为。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对传统文化保持一个足够的关注度,让它们在社会主流中频频出现,总有人会被艺术所吸引,成为下一个,下一群传承人。关注所带来的市场也定然会让传统文化成为别具特色的产业。希望传统艺术文化能够以切合时代的方式长久存在,交口相传固然是一本文化之说,然而现场切实的表演才更生动真实。希望未来不会用到“很久以前”作为开头介绍不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用“今天”来概述它们的时代内涵。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尤其是里面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互帮互助,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我。

《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还能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踪。当然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的知恩图报,宽宏大量。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像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三藏帮他逃出了五行山,他便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取经途中他勇往直前,斩妖除魔,为了唐三藏舍命相救,毫无怨言,这么多可贵的精神。而我呢,只要爸妈稍微说我几句,我就觉得很烦,和他们顶嘴,这样的我和孙悟空差远了。想到这我惭愧的地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样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发誓要像他学习。

《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大白骨精。白骨精变化多端,变成人形来迷惑唐三藏这样的肉眼凡胎,为了白骨精三番四次对孙悟空动怒,最后把他赶走,然后被抓才醒悟过来,错怪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听到师傅有难时,二话不说就去救唐三藏,这才化险为夷。

读完《西游记》,我才明白感恩的意思,不要去计较别人给予你多少,然后再去衡量给别人多少,要学会包容,这样世界上才会没有那么多纷争和冲突,才会和平美好。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4

诙谐有趣的《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传奇神话小说,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度过童年。从我开始接触电视,《西游记》就是我看的第一部动画片。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一提到《西游记》,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懒惰滑稽的“呆子”猪八戒,憨厚老实、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每个人物都妙趣横生,精彩绝伦,栩栩如生。

细心的你一定会问:“悟空呢?”哈哈,现在我就把悟空请上来:大名鼎鼎的“美猴王”,威名显赫的“齐天大圣”,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和最崇拜的角色。勇敢机智,武功高强,狭义嫉恶,是悟空的真实写照。

《西游记》的第六章,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孙悟空大闹天宫。调皮的悟空偷吃蟠桃,困住七仙女,还偷吃了造酒仙官的玉液琼浆,把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偷了个精光。玉皇大帝火冒三丈,便派众神捉拿悟空。美猴王雄赳赳气昂昂地率领着群猴迎敌。面对众神众将,悟空丝毫不惧,把金箍棒舞得像漫天的流星,快得如飞云掣电,很快,众神众将便一个个败阵而逃。

但是武功高强的悟空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二郎神擒拿归案。小时候,看到这里,我郁郁寡欢,百思不得其解,悟空竟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他不是齐天大圣吗?于是爸爸妈妈告诉我,并非人人天生就可以神通广大,即使是悟空,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锤炼,才能够练就一身降妖伏魔的好本领。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我从《西游记》中学到的道理。

勤勤恳恳的唐僧,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从不言放弃;任劳任怨的沙和尚,告诉我为人处世要踏实稳重,勇挑重担;即使是好吃懒惰的八戒,他乐观的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感谢陪伴我成长的《西游记》,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踏实更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