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当我真正参加到劳动中才发现劳动周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打扫卫生、拖地板、在大厅登记外来人员,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做好并不容易。首先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还要和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这就需要有团队精神、团体观念,不能拈轻怕重。

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有这种体会,打扫后的宿舍楼十分整洁,在这种环境里会感觉很舒服。可到晚上,楼道、地板上就十分地脏乱。瓜子皮、水果皮、塑料袋,甚至污水、烟头满地都是。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至于此。在垃极桶的附近每一天都有很多塑料袋,地上甚至会有残羹冷炙。礼貌只离我们几步之遥!在劳动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礼貌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我改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周里参加完劳动后,还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这是一个复习功课的绝好时机,平时难得这么集中的时间。或总结前一段的'学习或预习下头的课程或看自我喜欢看的书,总之我们要好好把握而不是浪费时间。有这种时间观念,一个星期才不会转眼就溜走。

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今天听了陈碧瑜老师对小学劳动新课标的解读和变化分析后,再联系自己所教的劳动课,心有感触,下面我将从二大方面去阐述我的观点。

一、劳动课程的设置目的。劳动是人民生存的基本要求,热爱劳动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品德,陈碧瑜老师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课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是希望孩子通过体验劳动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以及孩子家长都是一件好事情。同时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各学段的学习能力,目的不是简单的'培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们真正喜欢这门课程,并从这门课程中获益。同时,劳动成为独立课程,无疑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志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如何体现劳动课的价值。劳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新课程方案强调“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的教学实践,要尊重学科的基本特性,要体现学科的精气神,每门课程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灵魂,只有特定的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特定价值。要体现劳动课的价值,要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紧密配合。劳动课要发挥作用,如何落地是关键,一方面要按教育部门的要求做好五育并举,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用好劳动课本,从师资力量到配套好实践场地,有专门的劳动实践实验室,实验室有相关的劳动实践工具,解决好劳动课落地的应用问题。同时要健全完善监督机构,防止劳动课被挤落占用,导致学生在纸面上屏幕里完成有名无实的拍照打卡。对家庭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的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家长不要大包大揽,给孩子养成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习惯,不妨让孩子“沾沾灰、闻闻土”,体验过耕作之苦,自然珍惜盘中之餐,感受过打磨之类,必然尊重匠心之作。经历过志愿服务,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因此劳动教育才会在孩子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意识到劳动课的价值,改变我对劳动课可有可无、随便占用的看法。原来劳动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从小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劳动社会生活,拓宽孩子的视野,通过多项劳动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做到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后会形成他们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明白不能浪费,养成节检的习惯,此外激发孩子勤劳,乐观的性格形成。

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学生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学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超负荷的包揽,在学校里,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我校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劳动意识、劳力技能的教育。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家务我来干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如种植树浇水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并把学生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这样学生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校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学生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小区公园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三、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充分利用学生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如: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整理床铺等。我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能使学生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校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搞卫生;放学前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培养学生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加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在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学生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校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学后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后我校还需进一步把这项内容深化,为培养新时代自理能力很强的接班人付出最大的努力。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实践场所,加之学校环境幽雅,教学楼巍然耸立,设有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美术室等,全部达到县级一类标准,学校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

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不仅关乎人的健康和智慧,也关乎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而不爱劳动、不会劳动,轻则让人丧失基本技能与生活常识,耽于安逸,沦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之人,重则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缺少立业创新之本。重构劳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设置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这份细致、系统的学生劳动标准是劳动教育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呼唤新型劳动教育。各学校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最新标准要求,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纠正偏重分数的教育误区,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安排科学的劳动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健全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可感性、可学性、可用性的劳动课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以身作则、热爱劳动,带领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

总之,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必修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配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获得真正的劳动技能,让劳动光荣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学生争做崇尚勤劳、全面发展的快乐劳动者,从而激发出整个社会源源不竭的创造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