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
xx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李淑章教授到我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讲座,报告的主题是《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攻坚与守护》,李淑章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诠释“何谓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何谓教师”等问题,听了之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讲座中,李淑章教授引用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具体、精要地论述了《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之攻坚与守护》这两部分内容。针对教师的品格、职责、基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师德、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全面诠释了“如何履行教师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通过学习,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成为一名21世纪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从李教授的讲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2
7月11日,对于我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也是不平凡的天。平凡就在于在这一天里,没有什么突起的波澜,突然发生的状况,还是平常的过日子;不平凡就在于在这一天里,我学到的东西比以往每天学到的东西多得多,自己从熊哲昆哥哥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不平凡的,在以往的生活中所汲取不到的。
那天上午,我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了熊哲昆哥哥的讲座现场,静静地等着他传授给我们他长年累月从生活中体会出的一些道理。讲座开始了,熊哲昆哥哥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谈了他对那些事的见解和看法,把他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经过这一次讲座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具体如下:
一、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的一点一滴。老师上课的四十分钟是最精华的部分,老师所讲的一点一滴都是他们从多年的生活中体会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听老师讲课,不能漏掉老师讲的任何细节。如果你上课不听的话,你课后再认真,花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把课堂上漏掉的知识补回来。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的一点一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注入到每一堂课中去。
二、我们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熊哲昆哥哥考得长沙理科高考状元这个头衔之后,许多家长就问他,你在哪里上的培训班,为什么考得这么好?而熊哲昆哥哥只是莞尔一笑,说:“我没有上过培训班,我只不过是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老师出的习题罢了!”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点,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并要做到高速度、高效率。做什么作业就把全部的精力给灌进去,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只能看到这一方面的书,不能在桌上放两本小说,放两袋零食,从而扰乱了你的思路,就不能安下心来做作业,就会降低效率。做作业时还有一个妙招:先做自己感觉最乏味的作业,做到你不想做为止,再拿出你最感兴趣的作业,提高自己的兴致。当你的兴致非常高的时候,再做你感觉乏味的作业,就为样循环下去,再加上你的全神贯注,就可以做到高速度、高效率了。
三、我们要有求知欲,不懂就要问,直到自己理解了为止。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上过于腼腆,遇到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为出来的问题时,不去问老师,没有要把这道题弄懂的欲望,从而导致考试时类似的题型不会做。如果他当时自己勇敢一点,鼓起勇气向老师讨教的话,说不定还能举一反三,做出别的题呢!还有,上课的时候,很多人心中有疑问,有自己的见解,可他总是畏畏缩缩,不敢举手,生怕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或提的问题别人认为太容易从而取笑他,让他难堪。其实,那些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如释负重,敢说敢问,勇敢地提问,绘声绘色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顾忌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只要你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成功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跨出了一步。
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应该多放松,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开展活动。有很多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放松自己,在这里,他给我们推介了一个好方法: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那样你就会感觉很快乐,把自己所有的烦恼抛到脑后,紧张的神经自然也就松弛了下来,还能增强自己的体质,那岂不是一举两得?
五、对梦想要有追求。我相信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都有着一个梦想,也许很大,也许很小,不过都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因为那是你学习中、生活中所有力量的源泉。没有它,就等于缺少了一根顶梁柱,就等于缺少了一只手臂,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迷茫、乏味、没有色彩,你也就只会盲目地指挥身体做一切又一切,而自己只会变得不知所措。没有一个目标存活有你的心中,你就不会去努力,你也不会试图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梦想、这个目标目标去不断奋进,这样,你就会成功。
六、对奥数、课外阅读、英语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文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只要抓好语文就行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从小就要抓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以后的考试做铺垫。如果他科科成绩都很好的话,可以多方面培养他的兴趣,奥数比赛得了奖,高考可以加分;课外阅读量大的话,作业可以下笔成章;英语口语好的话,还不愁以后出国留学,真是硕果累累啊!就算只对某一科感兴趣,也不能灰心丧气,重点抓好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东西,在这一个点上做个突破,将来把它当成突破口,为别的科目拉分,也可算是个好事吧!
七、积极参加谭外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根本,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活动,这样长年累月,那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变得不喜欢运动,不喜欢活动,身体也会越来越经不起考验,抵抗力越来越差,到头来孩子动不动就生病,害的也是他们自己呀!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还有,我们要积极参加区、市、省甚至国家的活动、比赛,增强自己临场考试的能力,测试自己到底有多高的水平,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为以后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
总而言之,那天我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数也数不清。哎呀,快要十二点了,我得赶紧去睡觉了,下次再叙!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3
四月份,我有幸听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孙朝霞教授的有关小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讲座,受益匪浅。为了预防和减少学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特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仔细阅读,知道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会引发学生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明确法律责任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有以下体会。
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体会到,对于在校老师、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予以妥善、正确处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老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也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老师、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它不仅避免了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让我们老师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严抓教育管理和校园建设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划定了学生事故伤害的责任范围及其责任人,将学校、老师、学生及其监护人所负的责任明确,将有助于更妥善、更准确地解决处理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人身事故伤害,兼顾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小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一些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在事故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要牵扯学校、老师太多精力和财力,并且学校往往要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而被推上被告席。不管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校担大头,这对学校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学校成了事实上的“弱势群体”。
仔细阅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后,体会到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帮学校摆脱责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在教育我们学校老师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作为老师、班主任,一定要尽责尽力教育好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当然学生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在学校期间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还提醒我们,如果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或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学校,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可依法起诉。每位教师都要牢记:当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紧急救助。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避免了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也让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4
提前安排好了课,早早地等在电脑前,就怕错过了周四上午温儒敏教授《谈谈中小学语文的备课》的讲座。可以收听到现场直播的讲座,实数机会难得。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我耳目一新,听到了好多新鲜的声音,我一边做着记录,一边也思考了很多,回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番。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新课标的每个环节,到底该怎样去备课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们年轻教师思考的。
首先:温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了当代很多教师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备课前对新课标缺乏整体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是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自己要讲授的一课上,对于每个年级段的目标自己也只是简单的了解。那么究竟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怎样能对课程目标有个通盘的认识?怎么把课程目标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呢?温教授指出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整过的小学,初中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整体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标准。要尽可能了解每个单元在整过教学目标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遍地开花,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重点不突出,目标达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学目标都错了,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没什么意义。所以对于课标我们要反复读,仔细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把课标牢记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师的做法,就是把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贴到自己的教案上,这样就能随时温习课标,时刻把课标铭记于心。
温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针对性,并举例说明,要求我们广大的老师一起摸索或者尝试确立教学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据每个年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温教授指出很多教师对课本不能深入探究,过分依赖教参和名师教案是一线教师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师都是在临上课前,简单地看一看要上课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本就没办法实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每个地区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循序落实课程目标,还要备学生。不同年段,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就决定了在备课中如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落实教学内容。信息化时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考验,如果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工作的亵渎。语文教师首要的是要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师要不断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课文,教师也不能轻车熟路,也要重新阅读,针对每一篇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学会知识的变通,绝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味的教书匠。
第三:针对温教授提出的另一个通病,我也很赞成,就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课堂程序太多。眼花缭乱的教学设计让课堂非常活跃,孩子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孩子的收获很少,知识点被分离的支离破碎,潜心阅读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上,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温教授的讲座实实在在提出了老师在备课中的很多问题,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浅!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探究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