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多美网

2025-04-27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居里夫人传》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1

暑假里,当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居里夫人的种种精神总是激励着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记得有一次体育期末考,老师告诉我们考试的内容是四百米长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在1分50秒之内跑完全程!我一听,顿时傻了眼:长跑是我最不擅长的,更何况只有110秒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到终点呢?想到这,我不由得垂下了头,为了这次考试而伤脑筋。没过多久,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号次是30号到40号的同学考试!”我一听到自己的号次,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考试的同学都站在跑道上做准备工作了,她们个个信心百倍、精神抖擞,而我却迟迟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她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可考试快开始了,我来不及多想,只好硬着头皮上。我无奈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犹犹豫豫地走到跑道上。当我做着起跑的姿势时,看着老师手中的口哨,脑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整整奋斗了45个月,这点困难对我来说有又什么呢?想到这,我做了一个一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好成绩!于是,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预备——跑!”我一听到这个口令,马上飞跑起来,速度就像是一根离弦的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刚开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几个,心里不由得舒了口气,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奋力向前跑。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终点仿佛离我只有一步之遥!我兴奋极了,连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却远远不如起跑时那样快。一开始,我没在意,可没过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整个人似乎都没力气。我想用尽力气跑,可脚就像灌上了铅,怎么也跑不动了。我只感觉口干舌燥,额头上都是一颗颗汗珠,真想坐下来休息!就在我想放弃考试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精神……我的心中总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持着我要坚持到底!我甩开重铅,用尽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终点!近了,更近了,我激动地跑过终点!

当我回过头看着跑过的道路心里有种别样的自豪感,耳边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是啊,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战胜它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2

今天,我看完了《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妇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著的感受极深,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居里夫人名叫玛丽亚·斯可络多斯卡,她生在波兰,被践踏和蹂躏的波兰,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耻辱感到愤怒。她在上学的时候,比所有同班同学都小两岁,可她学习任何课程似乎不觉得困难,算术第一、历史第一、语文第一、德语第一、法语第一、课堂回答第一 ……这样好的成绩使她的老师看她时,眼睛里充满了慈爱。由于波兰所有大学不招收 女子和家庭生活所迫,马妮娅(玛利亚的昵称)和她的姐姐们去当了家庭教师,只有她的哥哥约瑟夫了大学。而这时,玛利亚的姐姐苏西亚染上斑疹伤寒后,静静地死去了;她的妈妈也得肺结核死了。马尼亚和她的姐姐布洛尼亚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法国巴黎大学,去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当马尼亚找到了一份每年四百卢布的工作时,当她得知布罗妮娅这一理想实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姐姐而不是她自己。她先把姐姐安顿在巴黎大学学医。自己则在一个理华很近的小镇里当家庭教师,把自己每一年四百卢布的薪水寄一半给她,剩下的钱自己留着为自己的出国桌准备。布罗妮娅在自己学业有成的同时,又找了一个男人做自己的丈夫,这个“丈夫”三四十岁而布罗妮娅这时才二十四岁,但其父亲并没有反对,因为这是他女儿自己的选择,中学生作文《读《居里夫人传》有感》。在布罗妮娅结婚后,马尼亚攒够了去法国上学的钱,独自坐火车去了法国。住在布洛尼亚的家里,这时布洛尼亚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小诊所来维持生活。马尼亚来到巴黎大学门口,看见门房附近的墙上贴出一张白色的海报:

这是神奇的字眼,这是光芒闪耀着的字眼!马尼亚用她凭着努力辛苦积攒下来的钱,终于赢得了在此听课的权利。但在布罗妮娅的家里,布罗妮娅的丈夫德卢斯基先生是一个社交丰富的人,经常有人来登门拜访,打扰了玛妮娅,于是她决定搬出去住。在新家里,她半夜冷的无法睡觉,就把所有衣服拿出来盖在自己身上,还把一个凳子压在自己腿上保持温暖,她只靠涂着黄油的面包和茶过日子,便患上了严重的贫血。波兰侨民中间有一种传闻,说是“斯可络多斯卡小姐不知道汤是用什么做的。”

后来她遇到了她现在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皮埃尔和玛妮娅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根本没时间讨论关于自己的人生 、未来,可当他遇到玛妮娅后,就被她所吸引,多次拜访她。但玛妮娅不同意这门婚事,因为皮埃尔是法国人,这时的玛妮娅心里还装着救国的思想。后来,她同意了,并把法国人成是自己的第二母国。皮埃尔的父母并不为玛丽·居里是波兰一个贫穷教师的女儿感到羞愧,反而大大赞扬她,说她具有非凡的智慧,皮埃尔和玛丽拥有一样的品质,相反的性格。过了几年,居里夫人怀孕了,生下了居里夫妇的第一个女儿艾莱娜·居里,居里夫人对她百般呵护,又找了两个保姆来帮忙照看她的婴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居里夫人凭着自己大胆的想象,认为某种东西里含有某种物质,居里夫人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名字叫“放射性”,居里夫妇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他们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也精心呵护着。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们并不把此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视名利如粪土。1906年,皮埃尔不幸被飞驰而来的马车撞。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从居里夫人的一生中,我体会到她是一个探求真理 、沉醉科学 、淡泊名利 、追求自由 、坚韧不拔的人。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3

居里夫人发明了钋和镭,为人类的化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居里夫人在一八六七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在他一岁时他母亲就得了肺结核,在当时是一种很难治的病,结果她母亲在他十一岁时也就是1878年去世了,在母亲去世不久,居里夫人的大姐素希雅,也患上了肺结核也去世了,居里夫人幼年丧失了两位亲人。这时,居里夫人转学去了公立学校,在公立学校他受到了沙皇的迫害,只能学习俄语。

终于他在7,8后在24岁时他到了法国巴黎去求学,1893年26岁他考取了物理学学士的位置,27岁时岁时考取了数学学士的位置,28岁时和皮埃尔·居里结婚,30岁时大女儿出生了,1898年居里夫妇在7月和12月分别发明了钋和镭,居里夫人在36岁时和丈夫皮埃尔一起获得诺贝尔奖,37岁时,居里夫人的第二个女儿出世了,居里夫人在做实验时听见了自己的丈夫生命垂危,立刻放下模具,去医院找皮埃尔,去时才得知她丈夫的头骨已经被马车压成16块,有5块分别插入大脑和小脑,44岁时他又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世人无不称赞。

居里夫人在1934年因长期触摸高辐射的化学物质,患白血病离开了人世,一颗科学巨星就这样坠落了!!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4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日记

后来,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教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失恋的痛苦经历,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人,透析一个人。这六年的磨难也教会了她如何面对挫折,使她在后来的实验中败而不馁,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见到了缤纷的彩虹。

而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但在这两名学者,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在他们心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并把世界上第一颗纯镭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了世界。

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学者。

不仅仅是对于科学而言,对于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而在等待收获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二字。许多人因为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败了几次后,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后,摇摇头,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许成功就仅仅离你是一步之遥,而你不愿再走了;或许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愿侧身寻找;或许成功就在你头上,而你不愿抬头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许就在你回头返回的那一刻,灰飞烟灭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成功其实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