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呼兰河传》,文题简简单单,只不过是地名加个“传”字,说明是发生在呼兰河的事。如此简单的题目,却饱含萧红对家乡深深的怀念,那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第三章主要写了童年的欢乐与无限的回忆,而第四章讲述了家里院子的荒凉。此时的一切在萧红的眼中都无比的凄惨、落寞。正应了《呼兰河传》结尾那句“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童年的家乡不一定是温馨、和谐、欢乐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让人怀恋,给人启迪的。这些便是促使萧红有感而发写下《呼兰河传》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简练、明了的文字,却给予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感触,仿佛亲眼所见。这样白描的方法,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不同于那些写得令人一知半解让读者觉得深奥却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书第五章开始讲述萧红记忆中的一些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戏弄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响,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那可怜、穷苦的冯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后,把一个好端端的王大姐给糟蹋了。一个个探员围在他家门口看热闹,看见绳子就说他要上吊;看见菜刀就说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经了这么一折腾,把呼兰河的热闹气氛和人间烟火味又加深了几分!
这章最后以冯歪嘴的二儿子的笑话直接插入收尾,显得很文章连贯。萧红用她那诗化的语言结尾,显得无比凄凉,正应了矛盾评论中的那句“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给读者启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经的景象,曾经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清晨,当太阳从美丽的东方升起时,我为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将其置于写字台上,嫩嫩的茶芽散发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内,我顿时感到格外神清气爽。看《呼兰河传》时,轻轻呷上一口,似乎每个细胞都舒展了。随着这清醇的浓香,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本漫溢人间情的书。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萧红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庄乌云蔽日,无半点阳光,在这里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评论,那个更值得我痛恨,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说东二街上有个大泥坑,人、家畜,无论是睛天还是雨天都会受到伤害,为什么没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为人们认为这坑是上帝赐予这小镇的。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啊!他们的脑海中只是顺从天命,真是他们的悲哀!”萧红在文章中写到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刚来时那样活泼、健康,一个人孤单的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有人打骂她。在人们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让她更加听话。
可团圆媳妇没有多久便匆匆离开了人世,而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吓死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死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这个城市,在这个旧中国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那个年代,团圆媳妇这样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没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乐的,她快乐的来源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花园里作者与祖父一起玩耍、干活,童年充满了乐趣。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无限温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戏水,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几个伙伴一起去郊游,爬山,采下几片枫叶夹入书中,作为秋天最好的纪念;在飘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对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萧红更美好,所以我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效力!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就描述着萧红的童年,她的童年,虽然艰苦。但和呼兰河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妙时光,总是在她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写了这本《呼兰河传》。书中,洋溢的是她对祖父的那份爱,官僚父亲,严厉母亲,还有古怪的祖母,都不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痛苦与充满伤痕,因为她有一个无比爱他的祖父。祖父的园子便是她快乐的天堂。
她与祖父之间的快乐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在呼兰河的那段生活,也使她小小的心充满了快乐。祖父教她的古诗启蒙,也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跳大神,逛庙会,看戏,小团圆媳妇之死,农村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还记得这本书结尾的那段话:“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祖父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童年享受到的唯一温情就来源于祖父。所以祖父的.去世给萧红极大的打击,她的童年便结束了。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他没有渲染萧红的伟“大”,而是承认了萧红的渺“小”。她的字里行间,正是一派稚拙可爱的孩子气。
我们固然没有萧红那样悲惨的命运,我们拥有宠爱自己的父母,我们享受着自己美好的童年。还记得她和祖父的那段笑话,她往祖父帽上插着玫瑰花,祖父毫无发觉。当他们俩往家走的时候,不知所情的祖父说了一句话:“今年雨水真大啊!玫瑰花香离了两里地都闻得到。”小萧红乐坏了,边走边笑个不停。回家后,父亲、母亲、祖母看到了祖父都笑了,祖父把帽子拿下来,这才发现玫瑰花插了一头,难怪花香这么大呢!小萧红还对祖父说:“爷爷,今年的雨水大呀……”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我们的童年中,肯定也会有一段这样的回忆,儿时的不懂事,也会给亲人带了许多笑料。不管是萧红的童年,还是我们的童年,都存在着一段让自己的难忘的回忆,这就是童年,无拘无束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高中的时候读过萧红的传记,对其悲惨的身世有所了解,知道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个,也了解到《呼兰河传》这部自传小说饱含作家的人生况味。
然而真当自己翻开这本书细细品读时,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无限寂寞凄凉、悲愁无奈,还是着实令我震惊。在小说里,作者追忆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那些林林总总的回忆,在纸上铺展开来,带给我们的,并非童年美好怀想,而是一种时隐时现的寂寞感,以及掩藏在这寂寞之下的沉重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