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师爱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爱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爱这份神圣而又辛苦的工作,更要爱我们的学生,“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记得有首歌的歌名叫“让世界充满爱”,这或许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是我们每位老师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师爱”洒向班级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在每个班级里,每个孩子都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有些孩子很乖,有些很顽皮,有些成绩很优秀,而有些去不如人意,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后进生”。老师们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爱,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我们的关注、信赖、鼓励,而不是忽视他们,讨厌他们。我看过一则关于一只铅笔有多少中用途的故事,大家能想想这个问题吗?(请老师们讲讲)。其实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还可以能用来做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还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工具,还可以当作我们给孩子的奖品,等等,总之,一只铅笔有无数种用途。

想想看一只普通的铅笔,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用途都有多种多样的,何况是我们天真活泼的学生呢!作为老师要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魅力,要懂得欣赏他们,渴望被欣赏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赏识尤为重要。在我的班级里有位非常特殊的学生,他有严重的多动症,记得一年级的时候,上课从来不拿书,也不听,只管自己玩,有时甚至会在教室后面跑来跑去的。第一单元的语文和数学就教了白卷,后来的成绩也不理想慢慢地发现他对学习失去的兴趣,变得越来越自卑,家长也非常着急,为此我和家长也进行交流,在我们对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发现他很喜欢课外书,而且课外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我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并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同学们也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慢慢地对学习产生兴趣,越来越自信,当他取得的成绩时,我会在大家面前好好夸奖一番,在平时他的作业也认真多,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只要我们尊重差异,克服“精英教育”的弊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因材施教。我对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我爱我们班的每个孩子,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发展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自爱。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不要吝啬你的爱,爱你们的学生,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活泼,让他们能快乐成长。

有人说过宽容是人的最高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就我来说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自己生气个半死,他们却没有多大的内疚,真想把自己的想法加在他们的脑子里。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是小题大做,我们经常会以大人的要求来要求他们。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也是在不断的错误和失败中成长,何况只有十来岁的孩子们,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同时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蹲下来教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他们的意志很薄弱,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他们,宽容他们的错误。但是我们是不是真正做到对他们的宽容吗?我这里有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一次他和帮手在研制灯泡的时候,经过数天的'制作,终于成功制作成灯泡,他就吩咐自己的学徒把灯泡拿到楼上去,学徒也很小心翼翼,但还是把灯泡摔破了,爱迪生没有责怪他。

过了几天,爱迪生再次把制作成功的灯泡递给学徒时,在旁边的人很不解的问,你还让他送,你不怕他再把灯泡打破。爱迪生却说,原谅别人不是光靠嘴巴说的,而是要做出实际行动。爱迪生就是从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他已经宽容了学徒的错误,真正相信他了。我班级里有个很调皮的男孩,他很爱捉弄人,记得刚开学不久,几乎每天小朋友要告状十几次。我批评过他,也对他心平气和诱导过,对他有更好的表现期望过,可以说什么方法都用尽了。久而久之,大家渐渐不喜欢和他玩了,每次小朋友来向我告状的时候,我总是表现出对他很失望,但是我发现有时候是别人先打他,有时候同学不跟他玩,或者用话激怒了他,他是个容易暴躁的孩子。

在一天课上,当小朋友向我告状的时候,我就大声地说:我相信他不是故意打你们的,有时还是你们先动手的,你们好好的跟他玩,他是不会欺负你们的。这时我看到他的表情很差异也很羞涩。后来告状的人渐渐少了,他的朋友渐渐多了,看者他那天真的笑容是多么可爱。孩子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老师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和信任他们可以改正,成为好孩子。不可对他们失去信心,认为他们是教不起的“坏孩子”。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

让我们试着多给学生一分宽容,一份关爱,一份期待,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让孩子在爱的乐园了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很多地方的不足,还有很多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提宝贵的意见。

师爱心得体会 篇2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作为班主任,仅仅德才兼备、刚柔并济还不足够,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我们班有一个家庭情况“特殊”的小朋友,她有一个新妈妈。小朋友面对新妈妈时会显得比较任性。特别表现在早晨迟到这一点上,每天早晨穿衣服都要一件件试,直到满意才肯出门。第一次迟到时,我尽可能地耐心劝阻,对她讲道理。可是小朋友似乎不能听懂我的话,眼睛直直地看前方,问她迟到的原因和以后的想法,一点反应也没有。几次三番下来,我的耐心也渐渐告罄。于是,我便改“利诱”为“威逼”,表情严肃地批评了她,希望她能觉得羞愧而改正过来。哪知,她却像是被我吓到了,隔天早晨又迟到后,她竟站在校门口,怎么也不肯进校门了。听到这个消息,我赶忙来到校门口,叫她赶紧进班级,可是她却一动都不动。我想: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在这么任性了,一定要“悬崖勒马”,让她养成遵守校纪校规准时到校的好习惯!于是我下课见到她,就更频繁地提醒她。结果却发现她“守门”的次数更多了。我心中越发焦急起来。

正在我纠结该如何教育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有幸研读了《陶行知教育著作》一书。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读了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于是,我潜下心来,认真反思我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我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其一,原来我在教育这个小朋友时,总是站在我的角度,过于重视老师的需要,没有真正让她明白她自己守时的需要。其二,发现她“屡教不改”后,我对她总是以批评的方式来教育,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的个性特点。这个孩子个性比较强硬,直接的.批评教育让她很难接受,最后导致她和我在心灵上越来越远。其三,我没有及时去了解孩子行为表现出的内心的感受。她守在校门口不肯进来的行为,正是在说明她对我这一教育方式的不认同,相同方式的教育再多,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明白问题所在后,我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当这个小朋友再一次在校门口因迟到而不肯进门时,我没有板着脸叫她自己走进来,而是若无其事地走上前,轻轻地牵起她的小手,轻轻松松就把她带进了教室。知道她可能暂时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我,路上我并没有说多余的话。孩子进了教室的表现也镇定多了。回班级后,阅读课上,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一本《迟到大王》的绘本,孩子们都被迟到大王的各种理由逗笑了,她,也笑了。故事的结束后,孩子们对于“守时”有了比原先更丰富的想法。下课以后我留心观察了这个小朋友的反应,欣慰的发现,在开心之余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懊恼。我想,这一次“讲道理”的教育,可算是成功了吧!中午吃饭时,小朋友吃得特别快也特别干净,我马上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在她高兴时,我有意提了一句大家都很喜欢她,想要早上想早点见到她的想法,她也眼睛亮亮地点头答应了。果真,她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活泼了。

经过这一次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流于表面的教育,也不是“锦上添花”的夸赞,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以学生的立场来思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来为孩子选择他能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师给学生的爱,应该像母亲那样细腻而温柔,应该像父亲那样广博而深沉,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沐浴着的都是温暖的阳光。只有不断学习,用师爱谱曲,用师责填词,才能脚踏实地地当好一名小学老师。

师爱心得体会 篇3

xx年5月16日下午,我在本校即福源小学聆听了河南省灵宝市远程教育中心杨丰烈主任的《师爱铸辉煌》精彩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上进才能茁壮成长,最终才会有所成就。现将我的感想与大家一起共勉:

杨主任今年已经五十有四,但操作电子课件应用自如,娴熟的技术让我们在坐的老师都很敬佩,杨主任的报告会从三方面展开:“三平精神”、“爱岗敬业”、“幸福人生”。

一、 三平精神

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他和我们重温了“三平”精神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做三硬教师:思想硬、业务硬、质量硬。是呀,做教师就该拥有三硬功夫否则我们怎么样教书育人呢?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就得以身作则。多读书多学习,让知识武装自己,让儒家思想充盈自己,做一个勤业、精业的好教师。

杨主任的一句句名言,富含人生哲理。他激励我们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从一线行家起步向草根专家迈进。鼓励我们多读书,多积累。要写书,书写得多了,离专家也就不远了。

二、爱岗敬业

爱岗是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态度要求。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忠于职守、表现出来的。敬业应包括乐业、勤业和精业。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热爱教育事业,静下心来教书,集中心思地做一点自以为重要的事——教书;还要立足平凡岗位,潜下心来育人,专心致志地做一些有益于孩子的事——育人。作为一名教师,不要让家人期待太久,失望过多,更不要用家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荣誉。要记住:幸福比“优秀”重要。也就是说,既要教好学生,更要教好自己的子女。

三、教师的幸福人生

我们教师的`幸福人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能用物质来体现,而是用人格来度衡,用仁爱来体会的。教师虽然不是家长羡慕的物质富翁,但必定是学生爱戴的精神贵族。

其实做教师是很幸福的,只要时常保持一颗阳光心态,我们就不会有烦恼。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是幸福人生,幸福人生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幸福人生应该用人格来度衡,用仁爱来体会;幸福人生不是人人羡慕的物质富翁而是人人爱慕的精神贵族。杨主任将幸福人生总结为十个字:“健康、快乐、感恩、奋斗、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名言说的好“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因而我们应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了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快乐的心智,在任何环境中能够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就更有把握走近成功,我们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简简单单地生活,轰轰烈烈地做事,在物质生活中懂得知足才会常感快乐;在精神生活上,我们要心存不满才会有追求。我们更要懂得感恩,感恩于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他让我们的生活、事业在顺境中走向成功;感恩于反对我们的人,因为他的反对让我们增加了勇气,增强了奋斗的动力,使们的生活、事业在逆境中走向成功。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最终走向成功就实现了人生的目标。

教师职业生涯的“平凡”是种人生,“平静”是种境界,“平常”是种态度。教育教学的“追求、热血、责任”,说起来容易,却意味着要付出聪明和智慧。这种聪明和智慧,就是要求教师在自己爱岗的基础上,拥有“思想硬、业务硬、质量硬”的作风和“乐业、勤业、精业”的美德。唯有这样才能打造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快乐、感恩、奋斗、成功”的幸福人生。最后我想说,教师的每一天都是最平凡的,又是最精彩的。让我们好好把握每个平凡与精彩,用成长的轨迹谱写出一个个辉煌的人生吧!

师爱心得体会 篇4

1、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我们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不就在于他对学生实施“仁爱”吗?陶行知先生能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不就在于他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吗?爱,是一种情感。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人的需要满足与不满足的一个集中的反映。如果满足,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反之,则是一种否定的情感。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理解教师对他的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和所有的教师一样,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和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想,我们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有这种爱,才能够贯彻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才能够实施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我们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师德的魅力从哪里来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3、对待学生“问题”的教师行为艺术

(1)对学生的教育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并不等于包庇和迁就。学生毕竟还小,自控能力差,如果他的言行违反了纪律,影响了他人,你就应该让学生从你的表情中明白对错。

(2)每当我们班的学生去参加比赛或者获得奖项时,我总是充满笑意地高举奖状,郑重其事地把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然后转过身来,笑眯眯地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说:“我为你们的努力感到高兴,我为你们能取得如此的好成绩而感到自豪,相信我们的班级在以后的各种比赛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的笑容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同时,也是在弘扬一种正气,是在十分鲜明地向学生表示自己欣赏的态度,这些只靠语言是不能表达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