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多美网

2025-04-24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篇1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不,我最近就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它让我获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居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和玛利亚兄妹俩想收养一个男孩帮助马修干活,不料却收养了一个天真可爱、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安妮。刚开始的时候,安妮经常会闯祸,但她凭着她的天真与诚实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的怒火。也正是她那诚实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后来,安妮靠着自己的聪明、勤奋,考上了大学。但为了照顾孤身一人的玛利亚,放弃学业,成为凡亚村一名平凡的老师。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安妮那诚实的品格所吸引。我不禁想起了三年级的一件事。

当时快要期末考试了,许老师把我们昨天做的一张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发下来。我看到我的试卷上写着大大的“98”分,又得知最高分只有99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突然,我看到“按课文内容填空”中有一句话漏了两个字。我下意识地东张西望,生怕被人发现。这是,我的思想开始分裂:一半主张要做个诚实的人,另一半觉得分数最重要……最后,还是诚实占了上风。我把试卷交给老师改,没想到老师把应该扣两分的'题只扣了一分,许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这就是诚实啊!”直到现在,这句话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不断得提醒我——做个诚实的人!

同学们,快去看看《绿山墙的安妮》,快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篇2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要说真的改变我的看法的却是《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刻苦勤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能做的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马瑞拉和一些村民,马修和玛瑞拉是兄妹,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他的心脏病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马修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大约十周岁的小男孩,帮他做些农活,可是却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谢莉。领回安妮后妹妹玛瑞拉想把安妮送回去,可是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还是让玛瑞拉把她留了下来。小时候的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的朋友,向它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都帮玛瑞拉干些针线活,玛瑞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黛安娜,每次都和她在“恋人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道”玩耍,日子就这样在酸甜苦辣中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已经快20岁了,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不幸的是,马修在安妮上完大学的一个暑假间因心脏病去世了,玛瑞拉老了,她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也为了回报马瑞拉和马修对她的爱,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留在家乡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变成了绿山墙的主人。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信心和理想,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我们不做,只要用心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就不后悔,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我们也要学习安妮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以后回报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篇3

今年国庆期间,我重新看了一遍《绿山墙的安妮》。

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马利。其实在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把这本书看完了,当时看完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如果回过头再看一遍,倒是让我感受颇多。

《绿山墙的安妮》的主要故事是:绿山墙的兄妹俩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安妮。

性格严肃冷淡的玛莉拉原本打算把安妮送回孤儿院,但经过一天的短暂相处后,她发现这个红头发的孩子性格乐观向上,讨人喜欢,于是决定收留她。而极端内向的马修,内心是个坚持自我的人,他一见到安妮就深深地被安妮吸引住了。

安妮给我的印象是:爱幻想,爱说话,真实直爽。也正是因此,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但安妮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充满了爱心,并一个个帮它们取了名字。她对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都怀揣着一颗善良,纯洁,热忱的心。她对知识和学习都有一股狂热的劲头,那种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

安妮聪明、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不想马修已经去世,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和玛莉拉一起生活在绿山墙农舍里。

最终,她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长大,成熟。

其实刚开始独自本书的时候,我并不能明白安妮真实的想法。

当我再一次是品味的时候,我暮然发现,其实安妮很孤独。就像这样的一句话“越是爱说话、爱幻想的人越寂寞。”安妮很爱说话,因为一旦她不话可说时,她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她很爱幻想,因为没有朋友,大家都觉得她是个怪人,所以当她无话可说时,只能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

或许只有这样子,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不孤独吧!

书中曾成提起过,马莉拉刚开始并不喜欢安妮,但她十分的同情安妮,于是把她留了下来。很多的时候,马莉拉看起来对安妮很凶,但每一次都会让安妮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就是这么一个人。人看起来,总是凶巴巴的,老实说,我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对。但是我知道,其实她都是为了我好。每当我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她都会尽量的满足我。

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我特意去查找了作者以及创作的背景。

这本书的作者是露西·莫德·蒙哥马丽,她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现在的新伦敦),从小就由外祖父母抚养,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参与各种农活的小露西,接受着外祖父母严厉和无情的教育。可幸的是,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省份之一,它培育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诗意表现,所以书中的安妮总是幻想着自然。

蒙格玛利嫁为人妇的时候,已经是颇有名望的作家了。她的创作秘诀出自每日琐碎的家务,在她的围裙口袋里总是有一个小本本,灵感乍现,立刻记录。在一次浏览小本本的时候,她发现了这样一条消息引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一对年迈的夫妇向孤儿院申请领养一个男孩,阴差阳错,一个女孩被送了过来”。正是从这只言片语中,蒙格玛利整合出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并于 908年出版为《绿山墙的安妮》。

这是我受到了启发,其实我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的趣事,整理归纳,然后可以写在作文中。

总体来说,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得到了些许的收获。明白了,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更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生活才会更好,明天才会更加精彩。

其实这一次我也没有太认真的读,但毕竟是已经读过一次的,可是现在情节大多数已经记不住了,这次也只是囫囵吞枣。我打算再仔细品味品味,并揣摩其中其他的角色。因为我觉得每一个角色角没有像明面上那么简单,就好比说林德太太。刚开始从她对安妮的态度中,让人感觉到她的刁钻刻薄。知道慢慢读下去,才发现,虽然她的言语十分的尖锐刻薄,但她的为人处事却也是雷厉风行,简洁快速。

所以说啊,作者手下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经过精雕细磨而打造出来的,只有熟知这个故事才能真正的理解每一个角色,感受到角色的独特魅力。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一个女孩和男孩都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安妮呢?

有时候读着读着 ,我就会感觉这里面的安妮好是自己。因为我们都十分的敏感,但安妮都会直接的表现出来。而我只是表面上无所谓,只是默默地把这件事藏在心底。

我们往往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也可以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 就像安妮积极向上,乐观开朗那样,快快成长!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篇4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感动上万个善良心灵的经典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在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里领养一个男孩接替马修的工作,却因为同情心而收养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儿,可就是这一个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小姑娘,却给这一对老兄妹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生活有了新希望。

主人公安妮长着一头她自己讨厌至极的红头发,是一个脸上有很多雀斑而且有说不完的话的女孩。虽然她从小失去父母,被孤儿院收养,可是她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小孩,而是整天沉浸在自己美好的梦幻和想象中。她想象自己也许是一个国王的女儿,被保姆偷了出来。在她的想象中樱花树是一位穿蕾丝花裙的美丽新娘;她把松树林想象成魔鬼的聚集地……

安妮虽是个孤儿,她的身世和遭遇都很不幸,但是她没有被这不幸和痛苦打倒,她乐观、积极向上,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考取皇后学院,还获得了艾费里奖学金,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想想我自己,每次遇到数学难题,我都想退缩,不愿意多思考,这些“拦路虎”也挡住了我前进的道路。我想安妮肯定不愿意和我这样的人交朋友,所以,我以后要像安妮一样,不怕困难,战胜这些“拦路虎”,让我的梦想早日成真。

安妮还特别喜欢交朋友,对每一位帮助过她的朋友她都会心存感恩,特别是当收养她的玛利亚需要她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没有考虑自己的前途。有些同学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及他人的照顾、帮助,但觉得不以为然,觉得是应该得到的`,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安妮善良、懂得感恩的精神。只要你用一颗宽容,善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多么快乐,我们要像安妮一样,开心的度过每一天,勇于克服每一个困难。

让我们向安妮学习,积极的对待生活,坚强的对待困难,乐观的对待一切,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