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课后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后心得体会 篇1

为期五周的xx西海岸新区xxxx级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圆满结束,从起初的彷徨到最后的收获满满,对于我们每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这次培训给我们带来的帮助都是超预期的,我们每位新教师一定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起初不愿→充满期待

其实在最早听说要培训一个多月的时候,内心是有所不愿的,因为本身希望在入职前好好放松一下身心,但是当我到达xx西海岸新区艺术学校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井井有条的领取培训手册、校园卡和钥匙等,这里紧邻美丽的金沙滩,环境优美;学校内各种设施齐全,体育馆内为我们提供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运动器械;宿舍设施齐全,卫生间、浴室、阳台应有尽有。在xx天气炎热的时候,教育和体育局更是特意为我们临时安装了空调,为我们解决了个大问题;在这里三餐免费,而且顿顿四菜一汤加水果,营养搭配均衡,食堂阿姨的手艺也非常棒。不得不说,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为我们考虑到了一切,只为我们能好好的进行培训,更好的获得成长,我真心感受到了xx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对本次培训的重视,同时我也真正的对本次的培训充满了期待。

二、想法简单→全方位认识

真正开始培训之后,我才发现,我一直把教师这个职业想的太简单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即可,这只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我们还得有高尚的师德、优秀的组织能力、管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等,同时还要有乐观的心态和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懂得如何处理好和同事、家长、孩子关系的技巧等等。有时候,巧妙的解决问题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时才真正的有所领悟。

三、行为世范提高师德修养

专家、优秀班主任和新教师代表为我们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班级文化建设等内容的通识性培训。作为一名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爱学生,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张宏昌、黄江萍、刘树丛等多位高级教师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强调教师具备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向我们分享用爱感化学生,在实践中做学生良师益友,激发学生潜质,唤醒学生良知,在实践中践行师德的例子,在我们每位新教师的心中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四、学为人师提升专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重要参考,并且指明方向的便是新课标。为此,我们的班主任桑老师和吕老师带领我们针对课程标准以及其中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让我们对于以后的教学方向有了更好的把握,让我们知道了要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陈淑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新授课的方法和技巧;陈进霞、丁河清老师介绍了复习课的课型特点和案例撰写;王海花、管晓娟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注意问题。张琛老师、许爱华老师及王兴红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的秘诀,让我们深深领悟到高效的试卷讲评能够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精确度、灵敏度进行有益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知识的辐射功能,以题目为桥梁,将知识连接起来,构建知识网络。

来自西海岸新区的优秀老师为我们奉上了一节节精彩而细致的课堂,针对生物授课的各个课型、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们每个人都大开眼界,如痴如醉的吸收着老师们授课的精华。其实让我们每个人最感动的并不是这些精彩的讲解,而是这些老教师们无私的分享,这些精心制作的ppt展示着他们的用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敬业的精神,也让我们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崇敬。

课后心得体会 篇2

今天听了我校李小川老师的体育课,感受如下:

一、教师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对学生的体育常规训练到位。

李老师的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整堂课李老师没有把怎样做动作的方法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去交流,并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愿的氛围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法先进,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强烈的动感刺激加课前《兔子跳》激趣游戏等,能快速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使之尽快进入角色。结束部分放松练习的舞蹈,又能使学生彻底放松,效果非常好。李老师赋有渲染性的语言,使学生热情高涨,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化的示范动作,极赋渲染性的行体语言,令人赞不决口。

李老师精彩的练习内容,幽默而简练的语言,鼓励性的评价,精细的技术讲解,使学生激情投入练习之中。自主互助的创新练习富有刺激性,真正体现了“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李老师课堂上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与展现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课后心得体会 篇3

在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我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在《白杨》的教学中,“名师”并没有带着学生从课文的开头逐段进行学习,而是直奔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进行了材料的选择,由此我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送元二使安西》的名师教学法亦是如此。

其次,他们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

第三,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而在名师的课堂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并且他们也注重了引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此次听课活动令人深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将带着收获认真钻研自己的语文教学。

课后心得体会 篇4

这堂课基本上能够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课堂预设合理,生成也不错,主要的亮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趣”味横生。虽然这篇文章语言平易,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仅仅抓住“趣”来做足文章,使得整堂课主线明确,不散乱。从开始导入时的情景激趣,到目标引趣、识人入趣、字词知趣,这些设计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字词等的畏难情绪,后面的感知理趣、品读悟趣,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最后的小结存趣环节,又对整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课堂不仅有情趣,还有理趣;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文章内涵。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观,平易、简洁,好像在情感上没有可以深挖之处,但是,细细读来,文章不写情感,却处处流露真情,特别是开头段的“双层的悲哀”,让人读后眼含泪花。最后一节,“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标点符号的停顿又蕴含了无尽的缅怀之情。中间的事件,那一件事情不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哪一件事情不是叶圣陶先生人格高尚的最佳写照?所以这节课,力图通过诵读,感受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感受叶老的高尚品德,理解张中行先生在平易的文字内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上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这一设计特别是教师的示范朗读,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出现生命的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架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桥梁,让他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吸取对自己人生有意的启示。

三、教师对文本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尽管只是穿针引线,但是花在备课、查资料、反复揣摩文本、设计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当多。如果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失去了方向,学生的答案也无法点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节课堂,我觉得还有以下问题:

首先,还是有点紧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紧张,和平时上课的状态有区别,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调动课堂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思维不活跃的时候,应该学会设置更合理的台阶,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整堂课主要分析了送客人和写回信的事件,其他的事件涉及不足,另外,选择的范读段落情感体现不明显,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读第一段活着最后一段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三,语言还需要更精炼些。语言不精炼,源于读书不够,用词不准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