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毕淑敏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淑敏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篇1
我读过毕淑敏女士不少作品,《带上灵魂去旅行》曾让我与书中的文字产生了无数次的共鸣,感觉她的作品真实而贴近生活;两本厚厚的《女心理师》更让我感受到毕淑敏是大众的知己,是心理病患者的福音,是人们幸福的使者。
半个月前,学校发给了我一本《轻轻走向完美》,一看作者是毕淑敏,一股亲切感便袭上心来。
看着清新优雅的封面,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舒畅的感觉:大柳树轻轻拂动着鲜嫩的枝条,树下一个白色女士坐在一张快捷靠背凳上,悠闲自得地执卷而读,女子周围芳草如茵,草丛中红色的蜻蜓,五彩缤纷的花蝴蝶翩翩起舞,不远处一栋红色的琉璃瓦别墅小巧玲珑……。然而,当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正题“轻轻走向完美”的时候,不禁心头一颤,难道人真的有走到完美的境界吗?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对于我来说就像数学上学到的“无穷大”一样,是永远都打不到这个点的,难道毕淑敏女士也会难得糊涂吗?
这别致的题目吸引我快速走进了文本之中,全书分为“做女人,很美”、“我很重要”、“爱情种子”、“婚姻鞋”……十一个板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个源自于生活中的小故事。其中描述得最多的是毕淑敏先生为青年们排除心理障碍,让那些心理上有疙瘩的青年男女放弃毁容、轻生、离婚、自暴自弃……的念头,重新走上幸福的征途,过上自己希望得到的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毕淑敏老师的无穷的智慧和别人无与伦比的耐心。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家是有生命的精灵是由男女双方用感情和双手缔造的新鲜生命。我们是自己家庭的制造者,我们也是自己家庭的保健医生,那张家庭的保单,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签发。”所以“分歧时,不必拍案而起。争执起,义正词可不严。有失误,莫要声色俱厉。灾临头,携手共赴家难。”读着读着,我的内心又一次次跟文字产生了共鸣。
去年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个灾难年,暑假出去简短的旅行刚回来,孩子出了大事,跟男朋友在北京郊外山上骑车,小女由于刹车不停,滚下了山崖。当我接到电话被告知孩子在999急救中心,而且情况特别严重,时时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我的'脑中一片空白,过了好长时间,我再从空白中走回来,我转念一想,现在一定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乱成一团,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于是我一边安慰老公,一边打电话安慰电话那头忏悔不已的准女婿,让他们不能浮躁着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安静下来,让医生想方设法急救小女。第二天中午时分来到北京999急救中心,看到了面目全非的孩子,医生说:颅底两处骨折延伸到头顶,要是一个星期脑中还是向外渗血水的话,那么,生命就保不住的。
说实话我真的经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了,眼泪扑簌簌的掉下来,一边抚摸着小女的红紫而浮肿不堪的头,呼唤着:“囡囡,我的好孩子,妈妈来看你了。”可是孩子全然不知,根本就感觉不到妈妈就在她的身边。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孩子一直就是没有知觉,脑中不停地往外渗血,每天会染红整个枕头,死神缠绕着我的孩子。我时时刻刻告诫我的老公和准女婿,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小女心情愉悦,醒来以后绝不能责怪她骑车不小心,要让她开心,快乐。我每天守候在孩子身边,轻轻地给孩子哼儿歌,还自编歌曲:“世上只有妈妈们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囡囡骑车摔一跤。”
真没想到,当我唱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会‘噗嗤’笑出来,终于孩子笑出来了,这是昏迷后第一次发现孩子有感觉。从那以后,我们三个人更加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期间的艰辛和委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后来,由于孩子缺钠现象迟迟不见好转,转到了天坛医院。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将来如何结局,我们照单全收,而且要让孩子活得快乐幸福。苍天总算为我们打开了幸福之门,两个月以后,孩子基本恢复了。现在孩子还是那么优秀,在公司快乐的上班。
祸不单行,三个月以后,家里的公公被汽车撞得不省人事,头脑里面出现很大的血块。我跟老公、婆婆咬紧牙关,经过几个月的照料,挺了过去。
“灾来时,携手共赴家难”毕淑敏女士文字,也是我们家去年生活的写照。渡过了难关,现在我们全家又沉浸在幸福美满的甜蜜生活之中。虽然这种生活还谈不上完美,但是能感觉到舒适而温馨了。
昨天,我把最后的篇章“让人生漫漫完美”读完的时候,我的疑问终于解开了,文中写道:“完美是我们的目标,‘完美’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完成美好’。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慢慢的走向完美吧……”对啊,我家的现在相对于去年的祸不单行下的状况,不就是完美了吗?再说题目是“轻轻走向完美。”一个“向”字,道出了真正的“完美”就像“无穷大”一样。只能趋向,不可能到达,在趋向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着快乐和幸福,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完美辐射出来的魅力。
掩卷而思:毕淑敏女士在循循善诱青年男女走向完美同时,也引导着我们读者走向完美的境界。
毕淑敏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篇2
《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是女作家毕淑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专门为女性朋友写的一本关于对人生、爱情、事业、家庭心灵感悟的文章,书中的许多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正如这本书中所写:"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慢慢走向完美吧。"一个女孩,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像是一株娇嫩的幼苗,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风景。无论是生长在富庶的城市还是贫瘠的乡村,每个女人都应努力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走好自己路才是关键。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20年前从护士学校毕业来到了急诊这个大家庭,这里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是医院的一线科室,具有高强度、高风险、高应激性、无规律、暴力事件多的特性。每天在这几十平米的大厅里穿梭,复杂的.环境,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的反复询问,患儿的哭闹声吵杂声充斥着神经。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样有辛苦又没固定时间休息的工作,我的心中一下子就百味难陈。每每看到病人来时痛苦的表情,垂死边缘挣扎在生命边缘的病人,经过我们的抢救、治疗、护理,又挺过来后,他们和家属的一声声轻言道谢。这时候的我们,更多的感受是帮到了有需要的人,那种成就感在心底是油然而生,感觉自己积德了。所以,护士这份职业,就算再苦、再累、再委屈也是值得的。
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平凡事,但,却能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这时候的我们,就像"天使"。尽管有的时候病人会误解我们,但只要想想他们是身患疾病承受痛苦的病人,也就不和他们过多计较了。
对于每位就诊的病人,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评估,作出准确的判断,根据病人情况尽快分流,危重的病人开放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就马上联系专科收治。对于一些没家属的病人,我们一边抢救的同时一边为病人联系家属,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消除的恐惧感。急诊病人和家属经常表现出紧张,焦虑、易怒的情绪,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多考虑一下病人的困境,多为病人着想,为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恢复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白衣天使的称号!
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尊重生命,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病人。护理事业,让我懂得照顾人、使人恢复健康,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工作的严谨、日夜排班的颠倒,会让我的生活、工作压力比其他行业大很多。但生命能在我们的手上延续下去,感受更多的是,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期盼自己的能量能搀扶着另一个生命慢慢走过,收获他人重获新生的喜悦与幸福。
毕淑敏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篇3
现在社会给女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各类女性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这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女子也能顶半边天。
正确的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对一个女人而言十分重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许你不是美若天仙,花容月貌,但你独立自强,那也是一种美。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里,叶,相融在云里,树一样的女人,不怕风雨,因为他们坚强、独立,不需要依附于人,即使风雨来了也不会像滕曼一样匍匐在地。而是傲立于风雨中,树一样的女人和男人并肩而立,她们即懂得人生需要共同扶持,共同发展,又懂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努力做一颗树吧。
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人的容颜也随之不断衰老,但倘若你是一个注重气质修养的`人,完美成熟的气质会一世相随,随着岁月流逝,持久散发光芒,补救你容貌上的缺失,给人不易磨灭的印象。
气质之树只会扎根在文化、人格的沃土之上才能枝繁叶茂。气质是厚重的、内在的;气质是文化底蕴素质修养的升华,作为女人,不仅要有发现美的能力,更要使自己的“美”发扬光大。永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豁达的性情、真诚的关使自己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人。
现代女性对工作积极认真,对家庭尽心尽力,对生活积极乐观,争取做一名现在女性,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毕淑敏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篇4
《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是毕淑敏专门为我们女同胞写的,内容涉及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健康等方面。其文章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她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佩服。
在现实社会里,女性确实处于弱势。我出生前,父母一心盼我是个男孩子,可结果恰恰相反。虽说不是个男孩子,但他们还是一样的爱我。偶尔我也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不过我心里明白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缺一不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性别,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走好自己路才是关键。正如毕淑敏所说的,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只要心中存着完美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
在“婚姻鞋”一篇里,作者把婚姻比作一双鞋,无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就不要对别人婚姻说三道四。有这样一个故事,教授的妻子是文盲,在外人看来这是不相称的婚姻,教授受到外人的看法的影响,渐渐对妻子厌倦起来。他写了一份离婚协议书,第二天他赶着去上课,便把离婚协议书放在桌子上。家里的猫跳到书桌上,把离婚协议书碰到水盆里,全弄湿了,妻子以为离婚协议书是丈夫的重要论文,便小心地把离婚协议书从水盆捞起来,细心地用熨斗熨平熨干。这时教授回家了,看见妻子那么神圣地熨着一张张离婚协议书,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其实,一双鞋好不好,穿鞋的人最具决定权,不应受外人看法的干扰,使自己失去了判断力。
在“成千上万的丈夫”一篇中,作者提出世上没有唯一个能成为你的妻子或丈夫的人。女人不要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婚前对男性千挑万选的甄别中,以为选择就是一切,对了就是万事大吉,错了就一败涂地。选择只是一次决定的机会,当然对了比错了好。但正确的选择只是良好的开端,即使航向对头,我们依然还会遭遇风暴,真正的金婚银魂,多是历久弥新的磨合与默契。童话故事的结尾大多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没有后文了。现实真的如此吗别骗自己了。不同的人对爱的理解不同,有人说:“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要认错也要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一个方向望去”。有人说:“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也有人说:“在婚姻关系的城堡中,幸福的最好办法是,两个人都提高自己,成为完整的人”。这些说法与作者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都很有道理,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在未经历爱情、婚姻前,对于前人的总结可能不能彻底地理解,但今后又必须得经历。没有人能告诉我应该怎样去生活,我应该自己去生活,自己的问题应该由自己来回答。
如作者所说,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只要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到了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