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论坛开幕式致辞(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坛开幕式致辞 篇1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同学:
值此第x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之际,我谨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不辞辛劳,积极与会,交流研究生学风建设最新成果,指导和促进我们研究生的学风建设表示欢迎和感谢!
我校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已经是第x届了。
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太规范走向规范,参赛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研究生论坛在同学中影响也日益扩大,已经成了我校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大盛事。这一切既是各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的结果,也反映出了我校学风建设的成果。
学风是反映学校校风的一面镜子,也是折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扇窗口。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而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素质,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就是塑造一名高尚的人,一名专业或业务知识精通的人,而这一切都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密切相关。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参加活动的一种表征。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气氛,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同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我衷心希望导师自身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导师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乃至导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希望研究生自身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要学作一名知识渊博的人;要有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生存和竞争意识,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谦虚、宽容的优秀品质。
真诚希望本次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既能在热烈的对话与交流中充分享受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累累硕果,又能在学术的冲撞与交融中细细品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精髓与魅力。让我们高举“传承鼎新 立人惠众”的大旗,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为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论坛开幕式致辞 篇2
尊敬的省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素有“黄梅戏之乡”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隆重举办全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校长论坛,共同研讨徽派语文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实践问题,这是继去年我市迎江区承办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后,xx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又一盛事。在此,我谨代表xx教体局向省教科院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到会的各位校长、教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xx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校长论坛把主题定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徽派语文的文化构建,说来这真是是一种难得的巧合——众所周知,xx得名于“xx府”与“徽州府”的首字,而最近关于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又一再响起,这种背景下在xx举办以“徽派语文”为主题的小语校长论坛,不能不说是对徽文化的一种新的审视和追寻,是对皖江大地文化积淀的一种新的体认和秉承,更是对打造本土语文教育的扎根和创新。在座各位都是徽派语文的行家里手,而今徽派语文声音和影响遍及在全省各地学校,从这层意义上说,这次大家到xx参加活动,可以说是相聚在徽派语文大旗下的一个大家庭中,希望大家都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都能在参与过程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次论坛也为我们xx借鉴省内各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契机,更为省内同行近距离了解和感受xx的`基础教育打开了一扇友好的窗户,我们很乐意将xx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经验和探索的一些做法和大家分享,同时也愿意真诚倾听各位专家、校长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在今明两天的参与和交流中,多为xx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下面谨就本次论坛的主题谈四点感想,供大家研讨时参考。
一、要借助论坛进一步找准合适的角色定位。徽派语文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学科的高度体认,也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高度凝练,与每位校长息息相关。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徽派语文的文化构建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我以为,这二者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相通的。“徽派语文”的文化构建离不开校长的引导推动,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需要“徽派语文”这样的新课题来支撑显现。那么,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校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扮演好行政角色去积极影响课程,也要扮演好专家角色去指导办学,以此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内涵提升。
二、要借助论坛进一步明确清晰的办学方向。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校长,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发展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质量观等,将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你的办学行为,从而也就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这次论坛既是徽派语文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精彩展示,又是全省层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一次深度交流与融合。我们大可以借此分享经验、提出问题、解决疑惑,并从中寻觅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和课程充满思想、充满灵性、充满创意。
三、要借助论坛进一步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校长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义,赋予新的内涵,甚至实现角色的转型,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这次论坛既有名师教学展示,也有管理经验交流,还有校园文化考察,在这一系列活动和展示,蕴含的本质就是为校长课程领导能力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触动思考、引发智慧,我们要借助论坛的效应,努力丰富和充盈自己的办学能量,让自己成为学校风气的引领者,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唤醒者,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者,以管理科学化助推办学特色化和教育现代化。
四、要借助论坛进一步增添持续的发展后劲。当前,各地教育部门都在积极谋划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十三五”的开局工作,我想,各校也应相应地将未来五年的规划制定提上日程。这次论坛应该为我们学校的未来发展增添持续的推力,无论是本土课程的开发与提炼,还是有效课堂的构建与推行,亦或是徽州文化在教育教学中传播与弘扬,都应当整体纳入我们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之中,我们的论坛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各地各校构建区域教育文化,打造校本特色课程、提升办学质量水平的指引和动力。总之,我们要站在“十三五”起步的角度看待本次论坛,让我们的目标更加聚焦,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宽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与会的各位校长、专家能够汇聚智慧、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徽派语文的引领下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实现共同提升。
最后预祝全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校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论坛开幕式致辞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继20xx年6月召开首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之后,中国教育学史研究者又一次相聚在山西大学,召开第二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我们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注。
举办中国教育学史论坛,旨在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首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的主题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学史”,大家围绕教育学史发展的整体回顾与反思、教育学分支学科史研究、教育学者及群体研究、教育学科“外部史”视角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按照计划,中国教育学史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将论坛的主题定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讨论的问题锁定在“学科”范畴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由以拨乱反正、引进吸收国外教育理论到逐步改革、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纪念性和回顾性的`文章已经发表,但还不是很系统。
举办第二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就是要系统地讨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我们既要从整体上回顾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又要梳理反思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史。
这届论坛我们将围绕“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对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学的整体发展,以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研究。
这届论坛能成功召开,我很开心,开心教育学人对中国教育学史的关注和研究。我也很感动,感动有这么多的年轻学人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学史。我也很期待,期待与会代表的深入讨论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今后中国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借此机会,我要向长期以来对我们给予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预祝本次学术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交流愉快,生活开心,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论坛开幕式致辞 篇4
各位带领、专家,各位教授、同学:
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三届探讨生学术论坛揭幕之际,我谨对各位带领、专家学者摩顶放踵,自动与会,交换探讨生学风构筑最新结果,教导和增进我们探讨生的学风构筑表现欢迎和感谢!
我校的探讨生学术论坛召开已经是第三届了。
两年来,我校探讨生学术论坛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太典范走向典范,参赛论文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探讨生论坛在同学中感化也日趋扩大,已经成了我校探讨生群体中的一大盛事。这一切既是各位带领、专家的大力大举赞成和教导的结果,也反应出了我校学风构筑的结果。
学风是反应黉舍校风的一面镜子,也是折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扇窗口。探讨生是将来学术探讨的中坚气力,学术探讨则是探讨生教诲的精神魅力,而精良的学风是进步探讨生集体本质的前提与包管。
新局势下如何培养探讨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各种题目的本领,提拔其本质,是我们互助面对的紧张课题。是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一名合格的探讨生,便是塑造一名崇高的`人,一名专业或交易知识懂得的人,而这一切都与探讨生的学风构筑密切相干。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动,是门生进修知识和参加活动的一种表征。精良的学风是一种自动的氛围,使处于此中的门生感触一种压力,产生紧急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门生能自动进步、竭力向上;同时它还是一种凝集力,有益于培养门生集体主义精神。
教授们,同学们,为进一步加强探讨生的学风构筑,我衷心盼望导师本身要更加珍视知识的更新和本领的培养,特别是科研本领的培养;要经过议定传授活动,富裕表现出导师的表面魅力、知识魅力、乃至导师的品德魅力。同时也盼望探讨生本身的进修不可是进修专业知识,要学作一名知识广博的人;要有历史任务感,猛烈的糊口生涯和竞争意识,毕生进修的精良风俗和谦虚、宽容的优秀品格。
朴拙盼望本次集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既能在强烈喧闹的对话与交换中富裕享福探讨生学风构筑的累累硕果,又能在学术的得罪与领悟中细细品位探讨生学风构筑的精华与魅力。让我们高举“传承改革 立人惠众”的大旗,坚定以工钱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为把我校办成特点明显、多学科和谐成长的海内驰名传授探讨型大学而不懈竭力。
最终,预祝本次论坛获得美满告成!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