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托尔斯泰传》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篇1
我读了《托尔斯泰的礼物》这篇文章之后仿佛看到托尔斯泰献礼物给她姑妈的那一幕又在我眼前浮现。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托尔斯泰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姑妈家。有一次他从姐姐口中知道姑妈生日快到了他想:姑妈像母亲一样给予了我无微不至得关怀我要用笔来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于是他在姑妈生日那天等哥哥姐姐送完礼物托尔斯泰就把自己写的小诗盛情的朗读出来。托尔斯泰的姑妈听了小诗热泪盈眶。读了这篇文章想到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家为自己付出了许多的爱,而我认为他们什么都不缺所以我在他们过生日时候什么也不送我现在知道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并不是什么也不缺,他们却我对他们的爱。
今后我要向托尔斯泰学习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爱,因为爱不是建立在礼物的贵重上而是在点滴小事上。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篇2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而且小时候的托尔斯泰不懂得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悲凉。身为贵族后代的他,也更加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是,厄运却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九岁那年,他失去了自己最亲最爱的父亲。父亲的这一死,无疑对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也许是他被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也许是命运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并没有像其他的.贵族子弟一样乖乖地接受贵族的教育,继承父母给的爵位。而是选择接受那些来自西方的智慧——启蒙思想。托尔斯泰反对战争厌恶战争,他向往和平。年轻的他看到了贵族的腐化和农奴制的落后。于是他拿起笔,来揭示社会。直到在安静的乡村生活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我觉得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他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还被开除了教籍。但是我觉得他是个英雄。他就像太阳,照亮了那个漆黑的时代。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托尔斯泰传》。在这部传记里,讲述了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的后半生,从中我简单而清晰的看到了托尔斯泰的老年、晚年的生活。
托尔斯泰一岁丧母,九岁丧父,使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痛苦的种子。他长大后初时寂寂无名,直到后来写了鸿篇巨制《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虽然我还没看过这些不朽著作,但我从他的一生经历中,看到了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这位大师曾经严厉批评贵族奢侈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了,他在自己房间里放了各种农具,自己的衣服穿得十分朴素。他在82岁高龄时离家出走,中途患病,病逝于一个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
在这部传记里,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托尔斯泰,而且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的伟大作家,他的精神永远名留千古!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篇4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这个人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