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由山西省妇联,山西移动和我校共同举办的为期x天的〞百万农民学电脑〞科普培训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在我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
本次〝百万农民学电脑科普培训〞,是为了引深科普惠农计划,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我下乡的地点是比较贫穷的XX县东XX乡,我们团队共有4人,我担任我们队的队长。第一次深入山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亲见村民尤其是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我们在到达当地的第一天,主动与当地的乡。村干部一同开了一个座谈会,向他们了解情况。在交谈当中,我们了解到了村子里及广大农民的大概情况,并就当地在科普建设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教育状况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时间虽然不是很多,可是我们从村领导的话语和眼神中读明白了他们的苦处,期待及农村的希望。会后,我们还根据所得资料认真讨论了本次电脑培训的方向,制作了相关的问题,使下来的活动更有针对性。知己亦要知彼,然后就是把诺言付诸行动。为达到我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科普下乡目的,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设了一名通讯员负责培训人员登记,拍照以及整个资料的整理。在工作的初期收到的效果和我们的想象和很大的差别,有很多的农民叔叔阿姨对电脑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一无所知,他们也只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的培训的地点学习,自己却不愿意接受电脑知识,经过我们的多次解释他们才同意听一下,他们的接受能力虽然很差,但我们不怕累,不怕苦,一遍又一遍的给农民朋友讲解电脑知识,让他们知道了电脑的一些基础,受到了农民朋友热烈赞赏。
我认为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次科普培训不仅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农民朋友对电脑的认识,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
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学习写稿,至今已有19篇稿件,先后在《中国医药报》、《成都科技商报》、《卫生与生活》、《生活与健康》、《群众卫生报》、《心理健康报》、兴化《卫生科普报》及《盐阜卫生报》等报刊上刊用。有一篇被《健康文摘报》转载。我是科普创作队伍里的新兵,刚刚起步,正在摸索着前进。两年来取得了一点成绩,悟出了一点道理。现将自己的创作体会写出来,以期得到行家们的指教。
一、知难而上勇于入门
“万事开头难”搞科普创作也是这样,首先得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在学习写稿之前,必须对卫生科普创作的概念和要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什么是科普创作?卫生科普创作的种类有哪些?写作上有哪些技巧?带着这些问题,我首先拜读和研究了计朝阳的《浅谈医学科普创作》,王庭兆的《谈谈卫生科普创作的体会》这两份材料。行家们精到的论述为我指明方向,使我获益匪浅。有了对卫生科普创作的认识和了解,我就开始了卫生科普的创作。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是《精神病人犯法负不负刑事责任》。当时,社会上存在着“精神病人犯法不负开事责任”的说法。我查找了有关资料,写了一篇文章纠正了这种片面的观念,该文章发表在《盐阜卫生报》1993年第136期上。初始的成功,使我充满了信心,我创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了,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二十余篇稿件,录用率达60-70%左右。
二、多看书多学习
一位同学写信跟我谈他的写作体会时,戏称“搞科普创作要舍得花本钱”,自己要订阅多种报刊杂志,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掌握外面的动态,分析别人是如何写的,特别是科普战线上的行家里手的作品会给自己以很多的启示。同时,多看书多学习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文章的题材主要来自于生活和研究成果、亲身体会、经验总结,但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会给你带来丰富的题材。将别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用科普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最新的医药保健知识用最通俗的语言方文字传授给广大群众,这样的文章论点是人家的,但形式、骨架全是自己的,也是一种有益的创造性劳动,完全符合科普创作的要求,而不是抄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一期有一篇论文,报告了隐匿性抑郁症常以关节痛的症状为主的表现,易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为此,我写了一篇题目为《风湿性关节炎与隐匿性抑郁症》投寄到《中国医药报》,被录用了,刊登在该报的1995年1月5日第七版上。同样,我根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六期有一题为《心因性牙痛二例诊治体会》的论文,写了一篇《心因性牙痛》投寄到四川成都的《成都科技商报》报社,也被录用了,刊在该报的1995年4月22日第674期二版上,该文章不久又被1995年5月15日的《健康文摘报》转载。
三、深入生活注意观察
我们的卫生科普创作者也应该象新闻记者那样比别人多长几只眼睛,要有那种特殊的敏感和综合的分析能力,善于从生活中挖掘题题材。有一次出差到盐城,我发现街头到处都是专治性病、乙肝、癫痫、男女不育的广告,仿佛他们的医术很高,大凡医学界认为比较难治的病,他们都能治,且能包治,实际是这些都是幌子,上当受骗者大有人在。这些广告一方面骗人的钱财,不但治不好病人,反而加重了病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有的甚至把命都搭上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城市的市容,污染了环境。为此,我写了《要管管专治广告》的文章,呼吁社会动员,对此进行综合治理。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这些广告提供的线索,象拔萝卜似的一个个地消除。这篇文章刊登在《盐阜卫生报》1993年第145期上。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认为宝宝生下来三天以后才能喂奶,在此期间只能喂一点糖水或甘草茶。根据现在的观点,宝宝一生下来就应尽早给其喂奶,以防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我写了《开奶何必“三朝”时》刊登在兴化的《卫生科普报》1994年8月24日那期的三版上。
四、注重信息反应灵敏
写文章要注意最新信息,感应时代的脉搏,反应要灵敏。新闻媒介报道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坠楼自杀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专家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他死前患有隐匿性抑郁症,极度压抑的心情无法得到解脱,于是导致了这场自杀的悲剧。我极为震惊,心里想写一篇关于隐匿性抑郁症方面的文章,以告诫世人。想不到几天后《江苏健康报》(现在已停刊)已有这方面的类似文章发表,可见作者的反应是十分灵敏的。我们的科普创作者须加强这方面素质的锻炼,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大众关注的事件上,找到突破点。写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会大提高稿件的用稿率
五、钻研理论勤于实践
为提高写作水平,我认真学习了写作方面的有关理论书籍,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我自学了《消息写作例话》,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编写的《文章评改》等,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月刊,自修了高中语文课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夫,写作技巧得到提高,写作的手法也日趋多样化。每创作一篇作品都严格要求自己反复修改,尽量做到结构合理、文字优美、语言生动、题目标新立异,并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总之,经过这两年的实践、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写作水平也有一定提高。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未经过专门培训,更加需要虚心向行家们请教,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为医学科普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3
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的我带有几分忐忑、几分憧憬。但是此时的我是满怀着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热情。这样的一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导师的辛勤指导教育中,自己不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我很快的适应了农村环境,熟悉了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科普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传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人才兴国。这样就要求我们结合科普工作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这样,科技长廊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就是我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地,充分运用这一有利优势,积极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并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来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每个月在宣传栏中更换相应科学宣传画,补充宣传单以作发放之用。使农民兄弟月月有新技术学、有新知识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农村科普学校开展农民培训。
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农村科普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培训工作:20xx年3月,我的农业技术辅导老师、县动监局鲍杰老师来我村为养殖户进行培训,鲍老师解说了科学化的饲养。其中介绍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养殖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简单明了。同时将种养殖业结合起来,让农户看到发展的前景。并发放相关材料:《绒山羊人工受精技术手册》(附光盘)、《养猪实用技术》、《种草养畜禽生产技术手册》等。通过组织这样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农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们需要的是好项目,好方向,好环境,我要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为农民兄弟开拓眼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我将向鲍老师学习相关农业技术,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更好的为农民兄弟办实事。
三、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做好实用技术和党员培训工作。
科技兴国,同样的科技兴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也带动着农业的发展。当代的农民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原有陈旧的观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远程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党员的定期集中学习时,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进行转变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党员带动,扩大到村民范围中去。实用科学技术也是在科技示范户带动下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远程教育中播放的内容。
四、做好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为农民服务。
我作为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就是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农户手中,并将农户的有关问题传递给农业项目的专家。起到一个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真真切切的了解农民兄弟的问题和困难,将这些实际的问题系统地总结起来及时的向农业项目专家反应。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农村和农民的锻炼机会。在此,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广大村民在进行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农业专家的回应信息。
(2)根据需要,定期收集广大农民对致富项目、新型科技成果、突发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协助农业专家做好农户调查、实际成果反馈等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参加农业专家的培训,积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时至今日,在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于我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一年。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做好自己的“六员”本职工作,即科普知识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便民服务代理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为农民兄弟办实事、办好事。
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县、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生村官各项管理制度》来进行自己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导师对我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实际工作来报答你们。
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4
每当我们仰望蓝天和无数闪亮的星星时,我们不禁要问:“宇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它有其他智慧生物吗?你在月球上找到水了吗?“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宇宙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它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做了无数的实验来揭开它的面纱,向世界展示它的本来面目。
月亮是大地黑暗中的光明使者,清冷明亮的月光如画,沁人心脾。自古以来,它激发了人类许多美好的遐想。然而,科学家们关于月球的发现一点诗意都没有。月球实际上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我在《宇宙之谜》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月球曾经是一颗极其“活跃”的行星。月球地震发生在月球难以想象的深处,震源在月球下方500至1000英里处,距离月球外壳数千英里。月球的活动和振动不仅频率高,有时还相当剧烈。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当这种嘈杂的微弱振动发生时,有时每两个小时就会发生一次,有时过几天就能平静下来。然而,仍然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科学家。这些震动的来源在哪里?在月球给人类的“暗示”中,有很多东西没有被科学家忽略,我们希望这些东西能有助于解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地震和月球地震类似,不同的是它们之间的间隔时间比月球地震要长。地震是地壳的运动,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对于人类来说,地震并不陌生,异常是生活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所以可以感受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福报。”地震随时可能在我们周围发生。虽然我们不能预测它们,但当它们发生时,我们可以处理它们。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反应有时可以帮助我们逃离死亡的魔掌。当地震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非常重要。不要跳楼;不要把袖手旁观扔出窗外;不要躲在阳台上;不要藏在易碎物品下面;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如果地震时你在室内,如果远离门窗,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或者角落里比较安全。
浩瀚宇宙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希望能早日揭开面纱,看到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