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飘》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飘》读后感 篇1
《飘》又名《乱世佳人》,全文是围绕女主角斯佳丽的一生展开的。从她的少女时代开始叙述,一向到她初为人妇、丧夫以及再婚,这过程中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斯佳丽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而从斯嘉丽的成长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启示,相信这些收获也将帮忙我更好地成长……
《飘》是米切尔的一本也是唯一的经典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在南北战争的残酷的时代背景下,命运并没有十分眷顾斯佳丽。战争使她成为了寡妇,战争使她不得不应对饥饿、贫困、社会地位的变迁。她要保护自我的陶乐庄园,她要让家人和卫希礼一家生活下去,当然,她还想自我能过上好日子。她果断地抛弃了母系血统南方贵族小姐娇滴滴的表象,露出父系爱尔兰人强悍的本色。这本书随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塑造了斯佳丽那坚韧而又美丽的女性形象。
斯佳丽像火焰一样绚烂、像烈火一般光亮的女孩,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期望,虽然她不完美,可是瑕疵成就完美,成就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
她行事果断刚绝,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怎样说,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的家园的北国佬做生意,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斯佳丽在应对生活的转变时,那种敢于改变自我的勇气,怎能不令人感到钦佩呢?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从颠峰跌落时,也许会跌得头破血流,会跌得绝望,会跌得失去生存的勇气。
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爬起来,迎合这巨大的改变。无可置否,《飘》的确是一本好书,即使跨越了那么长的时间,也依旧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形式。应对转变而敢于改变自我、改变自我的价值观甚至于改变自我的思想的勇气是无论哪一个时代都十分需要的,而斯佳丽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同时,她也是坚强勇敢的,在乱战的局势下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职责,抛却富家小姐的娇弱变身为整日操心劳作的乡野妇人。她又敢于作为,在女主内的年代里,她不顾他人异样眼光,自我独立经营木材厂,像男人一样赚钱,证明女人与男人拥有同等本事。然而,最令我印象为深刻的是她那句经典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啊,明天是展望新的未来,若没有好好把握住机会,那一切都随风而去了。
斯佳丽教会了我什么叫坚强勇敢,什么叫敢于作为,什么叫行事果断,在应对我们无法预知的方向时,不管结果有多糟,都会用心地与自我说一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并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不是悲观地等待,更不是绝望时的自我开解,而是怀惴着对现实的感激与珍惜,寄予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明天,会是充满期望的一天,每个人都应当相信明天!相信明天会更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种种困难才使斯佳丽有破茧成蝶的蜕变,斯佳丽的精神品质也将影响我的人生道路。
《飘》读后感 篇2
很久没有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小说了,尤其是世界名著类的,哪怕归属于通俗小说。
最近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篇小说《幻夜》及《百年孤独》等虽都有不痛不痒的触动,却总是少了一些让我为书中的人物、情节、揭示的“真理”休戚与共的趣味。
不过我敢肯定,这不是书不够精彩的缘故,我热爱每一本能到我手中书,他们都是经过普罗大众挑剔过筛的结晶。之所以有些能触动我有些划过也便不再留念,更多的是我的心境与困惑是否能在当下书籍获取共鸣,或是解惑答疑。
这次翻看《飘》也是机缘巧合。它存在kindle里已不下半年,每一次书荒,眼神触过这个名字,都是毫不留念着摒弃。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类噱头很大的名著反而更不敢兴趣,或许是因为涉及了太多的国外历史、阶层制度、思想差异?上一次看《百年孤独》,也不过是因为感觉受到了神指引。不过名著总是有他永流传的价值,仔细一想,还那么多的书不曾静心享受,这是多少可惜的事。
这本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有太多太多让我触动的情境。仅仅是人物某一些品格便让我唏嘘不已,斯嘉丽的愚昧无知与坚韧、白瑞德的洞察高傲、希里的无能、媚兰的善良等等,都可以让我开始絮絮叨叨一番,而小说背景下的恢弘美国南北战争战争带来的时代变迁,让我又陷入及自身渺小之感的.寒蝉之禁中。
小说结尾时,思嘉才28岁,自她16岁开始掌控自己人生,才12年。动荡的年代导致她本该波澜无惊的贵妇生活失去生活保障,挣扎着一次次的崛起的同时,陆续遭受亲情友情爱情三重覆灭。她以超乎寻常的爱尔兰精神,不断抵抗着生活的碾压。她展现的“愚昧无知”恰恰是每个幼稚的人都在坚持的观点,爱而不得带来执着、陷入深渊的苦苦挣扎,美梦成真时的任性,都是人性最通用的弱点。只不过她敢爱敢恨,在深尝战乱贫穷的可怕后,不顾代价地用自己的方式征服这个世界。
而白瑞德,这个比思嘉年长17岁的男人。过于宽广的眼界与和各色人打交道经验,轻而易举地看穿她的每一个小心思,小心翼翼地宠爱着着任性的灵魂。因为过分清晰的洞察力,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无力的境地,男人就算拥有再怎么强大的内心都需要有有一片女人母性的柔软来承载,而一次次的不得后,终于消磨尽了所有的爱意。我想着这死灰般的落寞是最可怕的,其实哪怕有一丝的欲望,都能挑逗起一个人的生气。
不过谁知道呢。
这才12年的故事,往后,他们要各自经历多少个12年,遇到多少个其他人。故事永远没有结尾,只要有明天,所有的过往都是生命的养分,直到死。
所有人里面,我钦佩白瑞德。我想这纷乱的思绪,更多的是想纪念下这个轻浮的男人。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勇气且智慧的脑子,与生俱来的绅士风度融合着对卑劣人性的轻蔑,不掩饰地讽刺所有人的伪善与愚昧,同时不知廉耻地利用着这些。玩世不恭的同时对于真情与美德视诺珍宝,敢爱敢恨,杀伐果断,毫不沉迷于无意义的情感,却又对爱抱有最真挚的热爱。
我是多么钦佩他的经历与能力,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飘》读后感 篇3
《飘》的主人公Scarlette(斯佳丽)是一精神,自强不息”所感动,反而为她漂泊不定的生活,失去所有而仍不知真爱在何方的性格悲剧感到遗憾。毕竟,书的结尾这样写道: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如今就凭这种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翘起。她能够让瑞德回来。她知道她能够。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就是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作者的这句话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洗礼,给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我看来,“没有哪个男人无法得”并不能表明她的成功,反而是揭露了她的不择手段。为了金钱,她可以出卖自己的幸福;而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出卖自己妹妹的幸福,出卖他人的幸福,制造出一切她所能制造的假象。可最终,她也不会再获得什么真正的爱情。可是斯佳丽,她认为她控制住了那个男人,她认为她没有失败,仍然期待着明天——不是充满自信,而是茫然的期待。这种自私、虚伪的性格,决定了斯佳丽到了故事的最后都没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我认为这是一部由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发的一个过程坎坷而结局悲凄的故事。然而字里行间也能体现出斯佳丽是一个善良的人,有着“三大精神”。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与命运抗争。这好像成为了她让自己的妹妹终身失去幸福,让自己可以去欺骗和隐瞒他人,以至于让自己的幸福之路多次夭折的“借口”?面对这样的家庭窘境,事情难道真的就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么?
这样说来,斯佳丽在庄园里辛苦劳作和遭受的一切不幸,只是斯佳丽爱情悲剧的.陪衬而已;斯佳丽的人物性格必然成为这部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核心。
所以,最终,还是这故事自始至终的悲惨引发了人们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其性格的深深思考。她的性格多么真实,仿佛这个人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其实,善变、自私、虚伪,这些性格的弱点也是人人都有,仿佛一个栅栏,阻挡我们奔向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飘》借爱情的题材,写了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而遇到的窘境。“新的一天”固然是好,然而总是期盼“新的一天”,总期待有别的爱情能够收获,而不想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抱着所谓的希望和信心就去寻找渺茫的机会,斯佳丽怎能获得她的幸福?也许她只能活在所谓的庄园的梦中了。
所以,我们不妨站在斯佳丽这位主人公的视角,遍历整个故事,你会对“一个人如何挑战自己的人性的弱点而最终成功”的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如果站在白瑞得等主要人物的角度上看,你会感觉到: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本书也激励着我,也激励着大家,改变自己的性格,尽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而不要怀揣着实为“茫然”和“试一试心理”的“自信”,在老路上重蹈覆辙。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实现新的自我,明天才真正是“新的一天”!
《飘》读后感 篇4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陆陆续续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它。
都说:十年修得柯景腾,百年修得王小贱,千年修得李大仁,万年修得陆励成,亿年修得何以琛。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亿年修得白瑞德也不为过。
白瑞德身上其实拥有着吸引女性的全部优点:帅气多金、懂女人、聪明不安分、慷慨大方、有点小坏还专情……他对思嘉一见钟情,用一颗有力的炽热的心深爱着这个骄纵、任性、坚忍、美丽、自私的姑娘。
他的爱高于其他人还在于思嘉的一整颗心全然扑在的是另一个男人(卫希礼)身上。他知道思嘉不爱他,却义无反顾地用他宽厚的臂膀为思嘉遮风挡雨,在思嘉人生最灰暗最艰辛时带她走过泥泞的暴风雪。
他教她在这个血雨腥风的社会上如何生存下去,虽然语言尖酸刻薄,但道出的却全是真谛。他将那份爱意掩埋在讥诮不屑的表情与放荡的身影中。
他极尽所能地宠爱着这个爱尔兰姑娘,将一个男人所能给予女人的最深情最诚挚的爱无条件地付出,那么纯粹,那么悲伤,那么隐忍,那么坚定,那么让人动容。聪明的思嘉在这份爱里,糊糊涂涂,像个弱智。
当瑞德说,“我和你结婚,是要把你当作一件心爱的东西留在身边,我的宝贝。”这话使斯嘉丽大为恼火。她选择嫁给瑞德的原因,不仅仅因为钱,也是因为在和瑞德的相处中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在我见过的许多男人之中,只有你能够让女人说真话,你不把我当傻瓜,不要我说瞎话。”
当白瑞德决定离开思嘉时,天崩地裂,我已深知这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白瑞德说:我喜欢把邦妮看成你,又成了个小女孩,战争和贫穷还没有给你造成痛苦以前的.那个小女孩。她太像你,那么执拗任性,那么勇敢无畏,那么高兴快乐,浑身充满活力和生气。我可以把她当宝贝,宠着她——就像我想把你当宝贝宠着你那样。可她又不像你——她爱我。我可以把你不想要的爱给她,这真是件幸事……她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切。
一股心酸流向心头,他至始至终都觉得思嘉是不爱他的,而他依然无怨无悔地爱了她十二年。思嘉亲手撕毁了这份真爱,在那一刻我是恨思嘉的。如果可以重来该多好,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白瑞德说:思嘉,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但,瑞德说,无论什么样的爱,都会有干涸的一天。然后,你还敢爱吗?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会分开,我不相信爱着爱着就会不爱了,然后,我就带着这个问题,一直成长着。
直到今天,那时候不明白与不相信的依旧,但,我却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了。因为,拼了命爱过以后,你会忽然发现,结果,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会爱的人,有一种让爱再生的能力,因为,他的血液里有爱的种子,所以,我相信,瑞德依旧还会爱上,时间,会安抚过往的一切,但,那个人是不是还会是思嘉,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截取了书里的一句话——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