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在今年暑假里,我买了三本课外书。其中,我最为喜欢的是《窗边的小豆豆》。每次合完书,我都要闭眼做一次深呼吸,回味着书的墨香,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好似自己也经历过一场童话般的童年一样,脸上洋溢着快乐。并且回忆着书里的一个个难忘又搞笑的镜头 这本书的作者是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是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xx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这本书的翻译者是赵玉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 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 “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 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 没有一丝不耐烦, 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 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 所以蔬菜、肉类、鱼类, 都得吃;“巴学园”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 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 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 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 无论老师、学生, 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 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 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 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 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 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 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 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小豆豆是个十分调皮的女孩子,我觉得比我和班里的同学调皮多了。她在原来的.学校上课时,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弄得老师都上不成课,只好让她退学。当***妈带她找到“巴学园”后,在这个世外桃园般的新学校里,她过得很开心。因为老师能容忍她的淘气,她因为调皮掉过粪坑,也因为好奇掏过粪坑,她在“巴学园”里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快乐。
我很喜欢“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他是一个很了解孩子的校长。他的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是旧的电车车厢,他教学生们跳韵律操,带领孩子们在晚上装妖怪,行夜路,练胆量,学生们经常可以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还有“巴学园”的运动会,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难怪长大的小豆豆黑柳彻子会对童年的“巴学园”念念不忘,我真不相信日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学校,但这是真的!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希望自己在掌握更多本领的同时能有更多的玩耍时间,有更多的自由,能像小豆豆一样过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
家长评语:是啊,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过去了就不能再来。希望你能珍惜这段童年的时光。让你的童年丰富多彩。
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讲述的是日本著名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大家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这本书带我们走进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精彩世界。
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距离;更没有学习带来的包袱和压力……此时,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
无论是巴学园的美丽景象,还是那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都让人觉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用废弃的电车来当教室;每天上课的顺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个人的座位都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需要来坐……这些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而在巴学园里,诸如此类的与众不同的事例还真是让人数不胜数呢!
细读此书,我们做家长的真的应该反省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是否简单粗暴,是否给孩子带来了某些伤害,这些伤害是否已经在孩子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做父母的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吗?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但是顽皮和淘气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童年生活的刽子手。因为不尊重孩子,我们经常做一些违反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事,或拔苗助长,或对孩子的各种学习愿望随意扼杀;因为不尊重孩子,我们不会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总是毫不在意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现代教育应当去发掘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的一生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我们要用爱,用宽容,用机智,用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迎接教育的曙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段美好而灿烂的童年,真正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无忧无虑吧!!
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以前听不少人说起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听到这个书名感觉有点怪怪的,心想这是儿童读物吗?怎么大家都在读?抽出了一天时间仔细地阅读了,感觉非常不错,给我这个当老师的很大的触动,
其实童年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总有几件蠢的惹人发笑的趣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主要人物小豆豆的童年也是这样。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的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她对孩子心灵的理解。除此之外,对小豆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行为、想法的描写生动逼真,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友江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我们眼里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
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
要想成为一名被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成为朋友的前提,就是理解他们的想法。学着小林宗作老师的样子,对我们的“小豆豆”多说几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因为,曾经,我们都是小豆豆,我们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巴学园。小林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欣赏和鼓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我觉得这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其实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收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读了这本书,回味自己快乐的童年,才想起原来每个人都了解孩子,因为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在望子成龙或者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时,就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小林校长那样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读了此书后,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们一定要更加用心好好地给予引导。因为,每一个站在窗边的小豆豆,只要加以适当的教育引导,就可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对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第一次读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的,第二次读是从教育的角度去欣赏的。第二次读完这本书,我对它的独特之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巴学园的一切都是特别的,特别的教室、特别的上课方式、特别的学生、座位不固定,课程安排无顺序,学习时数不限,依据学生的心理逻辑开展教育活动. 这在别的学校看来,巴学园是另类的存在,它的教育活动仿佛都是没有逻辑的,但是,这样的一个学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顺应了孩子的自然心性,让孩子能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巴学园的教学之所以这么成功,要归功于它的创办者——小林宗作。在我看来,小林校长是一位很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他深谙教育之道,基本脱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倡导自然教育,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的教育理念,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并针对孩子的个性,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如他倡导的“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的学习方式,这种上课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再者,对于学生们来说,从自己喜爱的学科学起,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热爱研究物理化学的阿泰,总是能呆在他的'酒精灯、烧瓶、试管旁边,专注地研究,享受研究的过程,大大地培养了他在物理研究方面的兴趣。即使那些不喜欢的学科,只要在放学前完成就好,不会受惩罚,这就充分尊重了孩子的个性,因为每个孩子最喜欢的科目都不一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既避免了学生呆呆地坐在教室听老师宣讲自己不喜欢的课的情况,又让孩子有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
在小林校长眼里,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会给每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价值,如面对患侏儒症的高桥君,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刻意的关照,在学校运动会上设计的所有项目都是为了让高桥君发挥出比别人更佳的优势,拿到冠军,帮助他树立信心,去除他因为身体缺陷而怀有的自卑心理,让他感觉自己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又如,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林先生安排每天在中午开饭前都要由一位小学生站在圆圈中说几句话,并以此来培养孩子们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他的鼓励下,
一个人无话可说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话,而且一次比一次说得清楚、大声。正是因为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尊重、鼓励、宽容、耐心、爱,才使得巴学园的孩子能快乐成长并且长大后都有建树。
或许,在现代社会,要创办一所像巴学园那样的学校已经不可能,而且,那种上课方式在现在的学校并不适用,因为,现在学校的人数都是大规模的,不可能采用那样的方式办学。但是,小林宗作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首先要有爱,爱事业,爱孩子,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然属性,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其次,要有一套独特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还要博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各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最后,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要知道孩子的差异表现,并且,要针对那些孩子进行差异性的指导。这些都是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对现在的教育的借鉴作用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