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 篇1
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爱岗敬业在师德师风上的重要位作用。
一、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奋斗。
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对社会的责任,对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二、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只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感,才能发挥出人生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三、教师强烈的事业心是师德师风的条件
事业心来源于职业感、责任感,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到伟大事业的高度来看待追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教师要成为好的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种事业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
总而言之,强烈的责任感,职业感和事业心是爱岗敬业得重要表现,而爱岗敬业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在我们为蓝天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在强化净化师德师风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真正体现出爱教育之岗!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 篇2
落日的余晖柔和地洒向大地,深秋的黄叶在凉风中摇曳生姿,不遗余力地向世人展示它最后的美丽,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矮树丛结出颗颗种子。我走在路上,心中如这硕果金秋般收获满满。
今天,我与众教育同仁们在天立学校聆听了两位专家——杨泳、张胜利的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是他们睿智的思想,横溢的才华,对思想政策的深度解读,对教书育人的智慧与执着,对教育事例的做法与见解,使那些上纲上线的条文条例鲜活起来,这样一场师风师德的盛宴,深刻融入大家的思想中。他们是我们的导师,我们的榜样。
“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获得价值感,让学生融入课堂。”一语道出老师的价值所在。老师的幸福不就是学生进步与成长吗?说到价值感,最先让人想到的是学习,最先让人想到的便是学困生如何获得价值感?学困生身上的缺点总是会多一点,不讨人耐烦。当发现他们的家庭背景却不由得让人很心疼,大多数缺少父母陪伴或者多年见不到父母。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多帮助他,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指责。
我曾在班级群里发过这样一段话:虽说有些人认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有知识的人给没知识的人打工,那是片面的狭隘的个人意识。80年代那个卖猪肉的北大高材生,人家仍然很成功,个别老板可能确实没有太多文化,但不能忽略他后天的学习与经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学历必须是敲门砖,有知识的给没知识的打工现象会少之又少,有很多职业将被机器人、电子智能代替。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不管孩子将来做什么干什么职业,我认为孩子在这美好的时光不能浪费,现在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天天背着书包学习,培养各种能力,这会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是能够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体验到学习乐趣的,从学习中找到自信使他们的童年有意义。但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个体差异等造成孩子最终表现的不同。优点,我们要大力肯定;缺点,不能遮遮掩掩,要帮助他们改正。因为我们是成人、是家长,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帮他们找方法,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找借口。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价值感。正如李镇西老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白举杯邀明月豪放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就连《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被众人唾弃时的表现和救了小姑娘被敖丙感谢时的反映就可以看出价值感是对自己的肯定,这与父母和师傅一直对他的关爱、正面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对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他们,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一名心中有爱言行有德的老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童,内心怎能不柔软?让爱与德像一颗种子,种在学生心中,让爱与德像绽放的鲜花去熏陶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 篇3
通过我校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经过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现自我剖析如下:
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在依法执教方面,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不够深入,有时候还存在消极的教育言论、行动等问题。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我有时候放松了或不注意这个准则。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在热爱学生方面,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在自觉抵制并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方面,显得不够有力。与学生家长联系相对减少;在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还不够积极。教学对话、公平待生、政工艺术、自身学习四种理念的提升等等良好习惯,都有待我的努力养成。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拟定如下6项整改措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
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
2、始终记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名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谋发展,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们服务
3、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 篇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道德情操不只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们学习敬仰的典范。因此,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著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
一、廉洁从教要自尊自爱
廉洁从教是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道德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①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②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二、廉洁从教是为师之本
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三、公正执教,关爱孩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心得感悟 篇5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二、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
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
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
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