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1
这本书里的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法表达出来的。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才能体会出话中含意。在本书中,可以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的句子,虽然里面有些章节可能感觉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看起来这十二封信的主题毫无关联,实则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下面就我对本书的某些章节谈谈我的感想。(括号内的文字为我的看法。)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一旦下定决心要读书,就算是国家总统,也会有时间读书。)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的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我们看书不在于多少天可以看完一本书,即看书的速度;也不在于看书的`多少,即看书的数量。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一味读死书。这方面尤以高中生为代表,一天到晚抱着课本、练习题钻,到最后考试,可能因为知识不够全面就被淘汰下来了。因此忙也要看书,且要看的全面。)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灵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2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3
又过了一个小时,窗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寒风冽冽,我自刻苦。我读完了这本书中的第二封信,心有所感。
这封信的内容,绝对是生活实用小妙招里,最妙的那一个。文中写了“烦恼”与“理解烦恼”,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仿佛就立刻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抓住了人们内心最柔软、脆弱的地方。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来抛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篇文章的主题,便是用“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动”是为了让我们有事儿去做,忙起来,才能寄托、解决我们心里的愁闷。我那把“心静自然凉”,常常挂在嘴边的妈妈,终于给了反驳之机。一个心烦的人,如果整日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呆着坐着,心中的不满情绪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会成为心中昏暗的阴霾。当我们心情烦闷时,应该动一动,以运动来发泄心中的愁闷。大哭一场,打扫房间,跑跑步,跳跳舞,做做其它体育锻炼项目,找朋友聊聊天,等等。这些都能使浮躁的烦闷,那些我们不喜欢做的一些小事情,变得有趣。而烦躁苦味的心情,便会雨过天晴,所有的烦恼便可一笔勾销。
文章的最后,诠释了一个道理。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一个人的烦恼,不会改变你的人生,更不会改变这个世界。俗语讲: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
让我们一起动动身子,活动起来,寻找些有趣的事吧!把烦恼抛在脑后。望着美丽的雪景,调整好心态。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4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读到这本书的第三封信。无顾于世间的喧哗,跟着作者,静心地继续分享下去。
本章讲的以“静”为主题。与第二封信中的“动”作对比,这里的“静”指的是思想方面的。所谓“静”就是利用我们的`感管区,感受周围的事物,将反馈过来的信息处理,大脑略加思考,形成自我感悟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讲,便是“领略”。当一个人内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每一件事物、细节都会变得生动有趣,这便是书中讲的“静趣”。
静是人的心灵的平稳,不浮躁,善思考,方能生趣。人生是有动静结合的。学习时,若心间平衡,不苦闷、烦躁,就能达到学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在小时候,专门跑到人群噪杂的地方读书,锻炼自己的心静。所以,只有静时,才能对一个事物,有更多的充分思索和了解。正如作者所说:“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的帮助”。
静,也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静,对着自己有趣的朋友,并不必多谈话。只要默然相对,心神领会,便可觉得朋友间的无上之乐。
静方能生慧,静中生趣。学人合一,方可无敌。我们一起领略静的意义,在学习中,动、静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心情才平静,心态才平稳,态度才阳光,人生才更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