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刚开始听到要去实习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是有一些抗拒的,因为我本身不是很自信,也感觉自己不是很有能力。面对着一次历练,我是有一些害怕的。但是回想过来,如果我永远不去尝试,那我又怎么变成那个敢于尝试的自己。所以我就鼓起勇气,也整理好了自己,就这样出发了。

这次实习是在一个县城中学,我们县城是一个贫困县,但是物价很高,人也特别的多。一个班的孩子也差不多四五十个的样子。这对于第一次进入实习的我,无疑是一次挑战,但是我也只能面对了,往最坏的方向打算的话,只有先经历了失败,才会迎来成功,而网好方向想的话,或许我不会失败,反而成长更多。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还是非常坚定的走向了这个岗位,我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不是出现太大的错误,我一定会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直到自己成长起来。

第一次上讲台,是真的比较紧张,虽然平时在学校里在家里演练过数多次,但是我发现真正要付出实践的时候,真的很难去调理好自己的心态。但是我很明白自己本身的问题,比较胆小,比较拘束,所以这一次我便只能硬着头皮,勇敢一点,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孩子们的面前了。虽然有一些紧张,但是我还是做了充实的准备的,课后孩子们也非常肯定了我,带我的老师也对我进行了表扬,说我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不好,只要再自信一点,就可以更好了。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非常的开心,原本以为自己能力不行,但是能够获得这样的肯定,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激励。每个人都不要看轻自己,因为我们内心藏着巨大的.能量,也许有时候只是被自己一些表面现象蒙蔽了,所以只有当我们真的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才有可能变得更加优秀,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值得依靠的人。

我作为学生们的引导人,我自然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是什么,正是由于这一份信任和责任,我才想在这份事业上去坚守和担当。我自己经历了这样的教育,我也有弟弟妹妹,从小处看,是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们的成长,而往大了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推动祖国的进步。我很荣幸,也很感恩,我能够在这份事业上占据一个位置,我愿意拿出自己百分之两百的热情和激情,奉献于这份事业中,逐步实现自己价值。

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对工作却知之甚少,为了能让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转变。系里面为我们全体大三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开始的时候,陈明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下现在的就业现象,并把我们系这几年就业率、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我们进行了一次讲解。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我觉得我们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现在经融危机,对外贸这个行业冲击很大。

接着,我系请了前几届刚毕业的学姐学长为我们讲了很多工作感想和择业观念。从他们的演讲中,我知道了择业一定要明确方向,在择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不能盲目,随大流。在几位学长学姐的介绍下,我觉得外贸升职的几率很大,但是却很辛苦。在我们就业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升职空间大的,选择工作的时候要有长远目标,不能就着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放弃其他的工作。为了更好的促使我们大三学生就业,系里面还邀请了几位企业的HR为我们进行了一些介绍。

接下来就是好几家企业进行自己企业介绍和现场招聘。

在各大公司介绍后,他们都进行了现场招聘。而我也向自己感兴趣询问了许多关于以后工作方面的事情,以及薪资待遇问题。询问后我投了几份简历,等待企业的答复......

经过各家企业的介绍,我大体熟悉了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机构的分设及其功能。通过这两个讲座的学习,我意识到走出学校以后,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人权维护意识。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应届毕业生出去找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与自己人身利益你相关的合同与协议,以免因自己的疏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害。

通过这次教育,我全面地了解了各部门的业务,学到许多细致而宝贵的经验,初步预见到将来从事的工作的繁琐和困难及其责任的重大,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即将从事的工作对于自己未来工作技能的提高以及人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对于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通过学习,我正确认识了未来工作的性质,意识到该工作政治性、原则性强的特点,意识到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务实而积极进取,应该努力在现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门工作的作用,不要一味地怨世而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通过学习,我还注意到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在工作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职业角色,谨慎自己的言行,要有大局观等。此外,未来工作繁琐而重要,一些看似很小很小的.细节疏忽很可能酿成大祸,所以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十二分的警觉,高度集中注意力,事必躬亲,事无巨细。

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我们专业的一个学长,他放弃家里面为他找好的工作,自己在常州找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做得非常出色。他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只要肯努力,肯坚持,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大的。

毕业,曾经那么远,如今这么近。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就会告别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三年的大学生活就像一场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在这三年里,我结交了好多朋友,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毕业了,我们要充分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是不等人的,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不能因为薪水少,而放弃一份好的工作。

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在王明初教授的指导下,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定稿。从开始着手准备调研到最后的论文定稿,前后历时半年有余。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我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许多感慨。

打安镇,是我开展社会调查的主要地点,属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管辖,境内95%以上是黎族,大多数老百姓以务农和割橡胶为生,大部分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是挣多少钱花多少钱,因此,当地家庭也没什么积蓄,由此造成当地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打安中学是打安镇境内唯一一所中学,附近狮球乡的学生也到打安中学就读,全校有学生412人,教师20人。

通过对当地中学生受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当地的基础教育还非常薄弱,存在许多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少数民族贫苦地区的基础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当地学校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也让我深思,打安中学在校的男女生比例各为34.7% 和65.3% ,男性生源流失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以割橡胶为主,而割橡胶所得的收入较为可观,因此,当地家长极为不重视男孩子的教育,宁愿让孩子早点回家帮家人割橡胶。

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穷的是教育,苦的是孩子,而这泯灭的也是希望。办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政府,这也是政府应当履行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光靠社会捐助的几所希望学校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只能是权宜之计。办教育是长线投资,不如短期的经济投资见效快,这就要求政府更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基础教育,同时也应当完善教育公平制度,确保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孩子,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而让这个希望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或许这样说有点范围太大了,不够现实,那就小一点说,孩子,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个希望的'根本途径。尤其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代代人以农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大多数人几乎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把走出大山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考上大学,则是这些山区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的捷径,也几乎是唯一途径。因此,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是改变一个人一辈子,一个地区以一个时代的大事,别把山区孩子们渴望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也快速增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说建了新的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等,师资力量也得到加强,远程教育也得到普及。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山,将不再是孩子们迈向大学的路上难以逾越的槛。

大学生毕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己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为人处事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我觉得实习这段时间,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很珍惜这段经历。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们对这句教育的至理名言并不陌生,大致意思是说如果要教给学生一个知识,身为教师的要有比这多的.知识,才能够很好地教书育人。但仔细想来,在互联网发展过快的今天,网络学习已经不足为奇,互联网上的知识也远远比课本上的要多得多、学习的也更加方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需求也随之上升,教师的这一桶水也早就难以支撑、不够用了,那么,我们身为教师该如何自处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当让自己成为一眼活泉,因为“一桶水”不加新水的话迟早有用枯竭的那一天,而活泉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是常用常新的。要做一眼活泉,也就要求我们时常学习来给自己多充电,通过不断学习,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陈年老水”。尤其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一桶“陈年老水”,而应该是及时的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我们要学习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学生在思考什么,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识。向老教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如果我们止步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是不足以应对他们花样新奇的问题和对知识抱有的好奇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除了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