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做好老师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
“做一个老师很容易,要做一个好老师难,要付出艰苦的代价。”主席曾经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铸造一个强盛的民族。我们带的孩子正是处于人生的第一个“自我中心期”,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特别重要的阶段。
在这期间,首先,做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要让孩子感受到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不一定要老师帮忙,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给孩子的不是溺爱,而是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现在好多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得到家庭过多的保护和照顾。孩子在碰到“风风雨雨”时就会惊慌失措。当孩子碰到一些问题、难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急于去帮助他,在这时候我们应该启发孩子在遇到事情时,要自己想办法,学会思考,不要去依赖老师。在平时一旦生活中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而在家里面,年轻的家长白天忙上班,下班回家很累,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很少,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如何去与他们沟通。唯一能够“弥补”孩子的,也就是物质上的奖励。小的往往是一件玩具,一包薯片,而大的则是一顿麦当劳,生活中从不让孩子做任何事。眼下,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孩子吃穿讲究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但切不可好过了头。
记得在《教育艺术》书上曾看到这样的一个父亲,心中有爱,藏起一半,故事是这样的:在日本,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可是大岛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十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我一程,好吗?”“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子。儿子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学校走去。当他艰难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大岛见了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一级级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
象大岛先生这样的爱,爱得更深刻,更科学。这才是父母应有的真正的爱。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年轻的老师一定能胜任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能够成功开启孩子的智慧大门。
做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2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我意识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
做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3
“无德无以为师”。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实际上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高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做一名好老师,关心学生,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就具有了凝聚力的。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了解每一位学生
二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只有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老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四、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做一名好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一名好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做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4
曾几何时,看到孩子做错事,我们家长刚开始会好言相劝,如果孩子长期不改,轻则我们会恶语相伤,重则拳打脚踢,同时会气得自己两手发抖,两眼冒火,当然说得是口干舌燥,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没办法,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真的没救了!”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真得是恨铁不成刚啊!——题记
今天看了《朗读手册》上的一个小案例,感触颇多,特别是对安的妈妈能把女儿撕书和爱人撕广告页联系起来感到很高兴,心里更为这个爱思考的妈妈鼓掌欢呼!
一个15月的女孩安,她总会挑选一些书,很小心地翻到第二页或第三页,然后将下一页撕掉丢在一旁,接着再往后翻一些页,撕去一页后又丢在一旁。书和杂志安都撕,而且视乎每次都做得有条不紊。无论父母怎么耐心地告诉安,并给她示范如何正确对待书籍,但是都没有用,安还是一如既往地撕书。有一次不经意间,安的妈妈发现安的爸爸正在翻一本当天刚寄到的杂志,翻了几页后将夹在里面的广告页撕掉丢在旁边,然后再翻几页,再撕去另一张广告页,终于安的妈妈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撕书了。
是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孩子最初模仿的对象往往是父母,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当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以为父母的`言行都是正确的,把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照着去做。安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并不清楚父亲撕得是广告页,看到了相似的书籍也照着父亲的样子去撕。我们的孩子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很多,只不过我们没有像安的妈妈一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只知道不停的指责孩子,没有认真地帮助孩子去找原因,解决问题。虽然书上最后没有给出安的结果,但我相信在安爸爸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一定会从自身做起,帮助女儿改了这个撕书的坏毛病。
人们也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儿童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长,有一个问题家庭。儿童的心灵世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父母就是这块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你播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收获什么样的行为;你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收获什么样的习惯;你播种什么样的习惯,就收获什么样的个性;你播种什么样的个性,就收获什么样的命运。这就是“儿童的心灵”的神奇之处!
孩子也是我们的一面小镜子,当我们感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或者是饭错误时,我们家长要更多地检讨自己,从自身找问题。很多时候,我指责女儿浪费水,女儿丝毫没有觉得自己错了,因为我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偶尔讲讲怎么节约用水,回头自己用水时,水哗哗地每日大流。大家试想一下,孩子对我的教育课内容印象深呢,还是对每日看到水哗哗大流的印象深呢?不言而喻,保证是后者。这就是我们家长常常走进的一个误区,只知道教育孩子,不知道自己修心养性!
总而言之,对一个孩子而言,父母这样的“老师”是最亲近,也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老师。所以,我们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