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安妮日记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
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黑色的主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笔。翻开《安妮日记》,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语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怜的人儿深感倍愤,对无情的战争和可恶的纳粹也感到更加生气。
《安妮日记》里面讲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经历。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当时的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的地位都差之毫厘,犹太人遭到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就在安妮过完了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范_文_先_生_网)但更不能发出响声了。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快乐生活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日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劲,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
安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安妮说的没错,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痛苦的,发动战争,残害百姓的,都是恶人。我想,不只是安妮一个人对和平的呼唤,那是千千万万的人共同的期盼。呼唤着世界成为一家,那些可怜的犹太人可在同一个蓝天下成长!
只是安妮没有那么幸运,就在战乱和黑暗即将过去,光辉来临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地凋谢了,一个终止符无声地划过了那短暂的生命。曾经我读到过一篇文章《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想必其中描述的种种残酷的手段正是安妮所面对的吧!
安妮,虽然你没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为作品吗?虽然你没有写出,但是你的日记却保留下来,完成了你的作家之梦,也让你的和平之声漾起了激情。
只有人们心中有爱,心连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如果我们不团结、斤斤计较,就算通天塔建了也会轰然倒塌。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切莫落下最后一滴眼泪。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2
《安妮日记》,一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这本书是由很多篇日记组成的。
“轰,轰”仿佛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过一样,那紧张的气氛都快使我喘不出气来。
作为局外人,很难想象安妮和密室里的其他七个人是如何生存到1944年8月2号的,虽然解放就在后几天,但是他们的密室的秘密被范马伦知道并告给纳粹了,于是他们在8月3号被纳粹逮捕。在这之前的两年里,安妮的知心朋友就是日记本“吉蒂”,可以给她分清负担,使她不在寂寞和孤独,不怎么为外界担心,安心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的日记本告诉我们了一切,我觉得他们能藏到那一天是因为他们很乐观,很坚强,面对有困难的事,基本上都是团结一心,除了范丹夫妇有时吵架以外。在几次遇到小偷时,他们以为是纳粹,所以害怕,紧张,但是后来很快镇定下来,发现是小偷光顾的才安下心来。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友好,希望世界和平的小姑娘,她的内心是多么向往解放和自由,对德国人杀犹太人不解和疑惑,而她的爸爸在她的描绘中有些真值。范丹夫妇有些让人厌恶,因为他们总是吵架,差点让隔壁的一家听到声音。帮助他们进密室的几个人,经常给他们送吃的东西,不想别人提起密室,为了可怜这些犹太人,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和不要奖金的心里收留他们,这一点好心非常难能可贵,即使之后被纳粹捉住,坐牢。
安妮的希望也是当时所有犹太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3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是整本书中,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一句话。这个和我们一般大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就因为生在那个年代,而过着为了逃避迫害躲藏在密室里的隐蔽生活。难道这都是命运吗?那个也不过15岁的少女,眼里尽是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的绝望。看似稍有倦意的眼里,却依旧清澈纯净。虽然她遭遇不幸,但她依然是个被上帝宠爱的孩子。安妮依然保留着少女原有的天真想法,那种对世界的乐观。或许,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只要能活着,只要能见到阳光、天空,就是一种幸福”,实在是有点荒谬,我们要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从来不觉得以前的人就这么一个一个的死去很可怜,只是觉得很悲哀罢了,我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也不觉得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幸福,每当大人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时,都会被我用一句“这只不过是时代在进步”而草草带过。——这时,我还没有认真去读过这本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安妮日记》。如果不是因为去读过、不是因为去查过资料,我根本不认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还不到16岁就已经离开人世的少女。她的话中透露出的是对这种生活的绝望,平淡却又真实的话语,展露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惨。我知道,我永远也无法体会那种惨痛以及凄凉。
日记本,随处可见。我曾经因为觉得好玩而下定决心开始写日记,但不到一个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记本是她13岁的礼物,她从那时就开始写日记,直到伤寒夺去她的生命为止。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学校两点一线,每天往往复复,还是因为安妮的生活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记录下来。安妮过的是隐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记中记录的却几乎是密室外发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这些事,或许她就更会像一个普通的少女。但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二战时,犹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认为是出卖耶稣的人。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尊,当你的自尊、你整个家族的自尊被别人践踏在脚下时,那种愤怒、那种不甘,那种拼了命都要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的情绪,从安妮的日记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却迟迟不能完全体会。这种痛,没有经历过,又有谁会知道,会去关心?
当一名记者——这是安妮一生的志向。但这个志向,对当时的安妮来说,却是如密室外的天空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安妮没有放弃,攥着手中的笔,写下她用双眼看到、双耳听到的一点一滴。在二战期间,她乐观,她坚强,她执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选择放弃?哪怕只是碰到了字数多一点的题目,都曾头痛过的我,有什么理由避开“羞愧”之词。《中国达人秀》中的那个缺失了双臂的男孩,用双脚弹着钢琴,演绎着一场绮丽的华尔兹的男孩,曾经说过:“我人生中有两条路,要么,赶紧***;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至少在现在可以说是幸福的,没有一点坎坷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安妮在努力,那个断臂的男孩也在努力。我们四肢健全,生活在和谐的时代,受到父母近乎于百分之百的宠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还没开始,就先放弃,轻而易举的被困难击败,遇到一丁点儿的不顺,就选择自怨自艾?
我们不能这样做,更没有权利这样做!虽然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
愿望、理想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实现,但安妮,这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已经无法实现做一名记者和作家这个愿望了。虽然其中有对母亲的不满,但安妮依旧选择了竭尽全力。安妮不屈不挠,顽强的与困境作斗争,最后却被人出卖。唯一逃脱的奥图·弗兰克——安妮的父亲,传扬着女儿的日记,并编纂成书。
安妮说:“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安妮没办法逃离这种生活,因为身为被西欧仇视的犹太人,所以被迫接受着不平等待遇。
安妮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的日记被世人传颂,通过日记,了解到了纳粹的恐怖,安妮以不一般的方式仍然活着。
安妮说:“我们不能够只是荷兰人或英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我们应当在此之外还永远是犹太人,而我们也愿意以这样的身份存在。”安妮以她的尊严,为后人留下了一种身为犹太人的不屈不挠而又乐观坚强的精神。
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日记。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4
我们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普通人通常都会悲痛欲绝,质问苍天的不公,甚至放弃生命。而犹太女孩安妮却并没有这样做,她那热爱生活、身处逆境不气馁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帮助了我。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居住在荷兰的犹太少女。 1942 年 6 月 12 日 是安妮 13 岁生日,她在这天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把这本日记当做了她的知心朋友,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吉蒂。
好景不长,为了躲避德军的屠杀,安妮一家躲进了一间密室里。在密室中漫长的 25 个月内,安妮用笔记录了密室内的成长经历,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是多么坚强啊!身为犹太人,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到了德国人的屠杀,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吗?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中生活,终日都得小心翼翼,一直过着压抑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那烂李子、霉菜豆还可口吗?在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事,对安妮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可见她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经历:四年级时,兴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的成绩怎么也得不到提高,这令我十分苦恼,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令我心烦意乱,有一次甚至在考试失利后流下了眼泪。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阅读了《安妮日记》,并对安妮在逆境中坚强的表现感到佩服,下决心要学习安妮的精神。最终,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越来越好,面对困难也不再知难而退了。
《安妮日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因为这本书,我才变得坚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