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篇1
一句话,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窘迫的严峻形势,为使员工振奋精神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广大业主,蒲白实业白水矿社区生活科9月25日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没有任何借口》一书.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借口.通读全书让人感悟到以下几点.
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面对煤炭市场的持续疲软,我们不可能等外部条件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找借口,不如说“我不知道”.任何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会给对方和自己带来莫大的伤害.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如果为了敷衍别人、为自己开脱的话,那寻找借口更是不诚实的行为.有些时候,为了寻找借口费尽脑汁,不如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
工作中无小事.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让我们记住,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着的事情是简单的小事.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他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除非你不想干了,或你已垂垂暮年,否则,你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我们试图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时,让这句话来唤醒我们沉睡的意识: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没有任何借口》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准则.千万别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书中说得好,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我们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篇2
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对这句话的体会非常深刻。“No Excuse!”是我读过的许多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本好书,它的作者是美国费拉尔·凯普,它的中文名字——《没有任何借口》。
读完这本书使我懂得:“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是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在当今的社会中,这样的人肯定有,但也只能是大海捞针!读了这本书,我虽然知道做一个责任心强、不找任何借口的人很难,可我还是尽力去做的。有一次,眼看着就要期中考试了,妈妈还是一会儿给我上这个,一会儿让我学那个,弄得我忙来忙去,每天写一大堆作业。甚至给我定了一个时间表,让我在一小时内写完学校所有作业,用半小时做完课外作业,一小时复习英语……,看了这张时间表后,我想去找妈妈理论,告诉她:“课外作业这么多,现在又是复习,怎么可能一个半小时把作业做完……”。
可眼前却浮现出伟大的巴顿将军不找任何借口,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情景,我非常惭愧,我这不是在寻找借口吗?这样能学好书本知识吗?我立即调整情绪,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作业,结果不但在妈妈安排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提前了半小时!同学们,平时在我们周围也经常会听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上学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闹钟坏了”、“手表停了”等等借口;作业没完成,会有“作业本忘记带来了”、“昨天忘记抄作业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作业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学习就会拖沓、没有效率。同学们,千万不要让找借口成为你的习惯,就从现在开始,杜绝每一次寻找借口的行为吧!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篇3
在看《把信送给加西亚》时,我注意到封面上提到了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于是找来此书,断断续续用了将近2个星期的时间才看完。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多年来一直奉行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一种绝对服从和必须执行的理念,要求每一名学员必须想方设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的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很合理的借口,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和一种超越完美的激情,以此激发人的巨大潜能。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XX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任何借口”,乍一看,有一种刻薄冷漠的感觉,似乎是告诉我们对上级要求无条件服从,不能寻找任何理由。可读完之后,才发现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地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告诫我们在完成各项工作时,不能仅限于尽心尽力,而应是要全力以赴。借口是一种美丽的谎言。在自己懒惰不想按时完成任务时;在自己遇到困难难以完成属于自己工作时……就会编造种种借口,拿谎言去搪塞、去拖延。其实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就意味着付出,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虽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不知为何这本书没有引起我太大的波澜。书中有许多观点我不敢苟同,也许是我的思想还没上升到那种高度吧。不过书中还是有许多值得让人品味的地方,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正直,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是成功的一部分,不管结果如何,正直对于得到真正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抱怨、发牢骚或指责他人。
2、原谅自己的失败,把失败看成是学习过程,一次失败并不等于终生失败。让过去成为过去,它是既定事实,已无法改变,那就丢掉过去的包袱吧。原谅自己对他人的错待以及别人对你的错待。不要嫉妒、悔恨和憎恶,你应腾出许多精力,去做你应做的事情。
3、不要比来比去,它会伤害甚至毁掉你的自尊心,比,只能给你带来痛苦而不是幸福。爱自己、尊重自己,然后才能爱别人、尊重别人。无条件的给予,不要回报,你会感觉更好,这使我想起了“只管耕耘,不求收获”这句话。
4、经常微笑,保持热情,保持积极的精神态度。做到这个,别人就会回报给你微笑。你会使自己以及他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微笑具有传染力。
5、帮你保持自制的三步法:
一、先倾听后思考;
二、先思考后估计;
三、先估计后行动。
6、梦想要坚持,计划要变通。
7、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心态就像降落伞,不把它打开,不汲取新观念和新知识,它就不起作用。
8、听别人讲话时,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看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在意。不光你耳朵听到的重要,眼睛看到的也同样重要。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拒绝借口,永不言败,用责任和忠诚书写完美人生。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篇4
费拉尔凯普是美国职业训练与发展中心的创始人。他以其在西点军校的经历和职业培训专家的经验,写过一本名为《没有任何借口》的书(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译出版)。记得在这本书中,作者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接着,他又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个故事曾带给我不少困惑。在产生困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睿智无比的苏格拉底为何在开学的第一天,要让他的学生们“把胳膊往前甩”,并要求坚持每天做300下?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并为此思忖了良久。直到有一天,当我走近潘光旦先生,接触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的时候,我感觉,我似乎找寻到了问题的答案。
潘光旦先生以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问和卓然不群的独到见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群星璀璨、名人济济的行列中成为光彩照人的学界泰斗。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
潘光旦先生认为:凡是专家人才,都应该学会做士。“士只有弘毅之至,才敢希望于必要时走成仁取义的一步。”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潘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他揭示了“士”的教育之道,必须重在立志、毅力的培养。
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让他的学生们“把胳膊往前甩”,并要求每天做300下,真可谓用心良苦、用意深刻!显然,苏格拉底是深谙“专家人才的培养,应从教会他做士开始”这个道理的。而要让学生“学会做士”,必须要让他有志向、有毅力。这是成“士”的关键所在!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坚持“把胳膊往前甩”,其真正目的是希望通过“把胳膊往前甩”,“甩”出志向与毅力!苏格拉底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思考二:聪慧无比的柏拉图为何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竟然每天坚持做到“把胳膊往前甩”?这个问题曾经也一度让我产生过深深的困惑:柏拉图为何这么做?难道是作为学生的他对老师的“愚信”和“愚忠”?答案显然不是如此。还是在潘光旦先生那里,我得到了一些启发,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潘光旦先生认为:人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自由的教育不是“受”的,也不应当有人“施”。自由的教育是“自求”的。大抵真能自求者必能自得,而不能自求者终于不得。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坚持“把胳膊往前甩”的“自求”行为成就了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是“自由的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柏拉图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先秦时期的一句名言,那就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行文至此,理应结尾。但当我再次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脑海里蓦然想起的,却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于漪老师也曾经这样说过:“简单就是智慧”。作为师者,苏格拉底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坚持“把胳膊往前甩”;作为学生,柏拉图只是简单地做到了坚持“把胳膊往前甩”——也许,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伟大,恰恰就在于他们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