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林业调查报告(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调查报告 篇1
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及对策,经验及效益,面临新问题和发展前景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思路及对策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具大的产业。面对新的形势,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元化投资林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非公有制发展林业产业的先进典型。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全市林业用地22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56.8%,森林覆盖率33.4%。林业管理机构有种苗站、林产公司、二个林场、四个森林经营所等九个林业基层管理单位,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在89年开始实施。
1、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
西昌市紧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形势,全方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1993到20xx年底,非公有制林业造林34.6万亩,其中:速生用材林18.6万亩,干果、水果、林药等经济林
17.4万亩。造林业主按经营规模分为:万亩造林特大户1个、千亩造林大户17个、五百至千亩造林户38个、一百至五百亩造林户224个、五十至百亩造林户7000个、五十亩以下造林户6.3万户(包括退耕还林户),企业造林14户,外商合作造林1户。森林覆盖率由93年24.4提高到20xx年的33.4%,使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深化服务,促进发展。西昌市从转变部门作风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搞好专业服务,推进以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
2.1掌握国家的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市委、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深入基层搞调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机关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实行谁造林、谁投资、谁受益的多种形式,土地承包,“四荒”的拍卖,林木林地有偿转让等效政策。非公有制造林投资实体以个体户、联户、合股、企业造林,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激励几百户造林大户迈向荒山,闯进林海。
2.2搞好资金服务。为解决造林业主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林业局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农行贷款、协调市财政、农村信用社优先为造林大户提供一定资金保障。改变过去依赖国家出钱造林转为多渠道集资造林,缓解了造林资金不足问题。
2.3确权发证落实林地产权。市人民政府为非公有制造林户造林质量达标后发放“林权证”,使投资造林者具有法律保证,群众防开手脚大胆开发。
2.4搞好技术服务,为确保造林质量。林业局实行局级干部和科股级负责人分片包片责任制,并成立技术小分队到乡村、山头地块搞规划、讲技术、把好造林、育苗质量关。
2.5搞好苗木服务。以市种苗站为主体,以林业场所站苗圃为补充、个体私营苗圃为依托,协助造林实体满足种苗需求,20xx年全市育苗5000万株,达到了品种纯正、标准高、质量好、价格相对合理,起到了以服务促进发展的效应。
2.6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发展力度。切实保护好造林业主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西昌市委政府1997年制订14号文件规定,利用世行贷款、农业贷款造林的业主在第一轮采伐时,林农所交的育林费更改资金全部作还贷资金。“林权证”可在银行作抵押贷款。 3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
3.1市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自己出钱带头,投资荒山承包植树造林,九四年至九五年市级领导干部在林业技术人员的协作下,投资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3.2积极鼓励扶持造林大户。培养支持造林主力军,做到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来维护生态、造林绿化,发展林果业,把资金投入“绿色银行”。同时改变过去造林绿化以政府为主转为非政府投资为主,林业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入了如今的集约型、规模型、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势头更强劲。如樟木箐乡农民胡孝怡造林6万亩,现林业资产近亿万元,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个体工商户苟长春把多年积累资金100万元投入植树造林5000余亩;林业职工陈大津3年自筹和贷款投资造林3000亩;西昌华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走养殖带动生态农业,种植优质石榴600亩,利用养殖污水和粪便作肥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3.3放活机制,探索模式。西昌市放活造林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鼓励农民在交通不便的二半山民族地区发展干果,生态林和用材林、药材5万亩,对安宁河中低山培育高密度的定向速生工业原料林18万亩,利用低产田通过改造种植石榴6万亩,蚕桑3万亩,其它干果、水果、林药材等4万亩。西昌市开始实施“千株树”工程,力争在2—3年内达到户均千株树,收入超万元的目标,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3.4把植树造林与农业、林业产业化相结合。寻求林产品加工收益,回收造林资金,增加造林和保护后劲。西昌市20xx年林副产品总产值上亿元,其中石榴鲜果产值6000万元,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产值20xx万元,其它林果、林药、蚕桑等产值4000万元,桉树材、油产值400万元,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4.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面临着新问题
4.1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成本越来越大。林业是一个风险大,回报期长的产业,投资造林者直接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每亩造林投资成本一般要上百元,部分甚至要近千元资金投入,投资后3—5年才有收益。
4.2造林投资难度大、国土荒漠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现象严重。西昌是凉山彝族自制州府所在地,巨大的`人口流动,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火灾、自然灾害)造林地受人为活动、林地林权纠纷,都会使造林投资者血本无归。
4.3林业税费过重。现行国家的林业税费政策不适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如投资种植商品林所需税费有育林费、林业建设保护费、农林特产税,加贷款(借款)资金利息、土地承包(使用)费、种植、肥料、管护、采伐、运输等培育成本,造林业主还要倒亏100元左右,导致部分农户通过多种渠道借、贷来的资金无法偿还,给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4.3放开现行人工林采伐限额指标。改变森林采伐限额与公有林同等对待,对农民非公有制林木采伐进行宏观调控,放开非公有制林业林木采伐限额,规范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农业税和育林基金征收办法;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让广大林农带效益发展。
4.4森林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脱节。林产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而西昌市利用各种项目工程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20万亩,因无纸浆厂、纤维板等加工企业收购利用,难以使有限的森林及林副产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5、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前景
全市上下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各级领导逐步把造林绿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树木、草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果木丰盛的生活。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健康有序的发展。
林业调查报告 篇2
自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低产林改造等项目,项目累计投资约1.6亿元,仅年度投资就达2800多万元。这些项目在农村实施情况如何、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有效实施林业项目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双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到镇福河、等村进行调查走访,并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基本情况调查
所调查的福河和村是林业项目建设比较多的村,均位于镇。福河村辖5个村民小组,344户,1197人。版图面积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9亩,山林面积33770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3元。该村主导产业为袋料食用菌,年稳定发展袋料香菇100.6万袋、反季香菇10.1万袋、茶树菇10.3万袋,使食用菌总规模达121万袋。属于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该村先后主要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世行造林"等项目。现在建项目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等项目,总投资为128.66万元,年投资55.3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是封山育林10570亩(20xx年1890亩、年1680亩、年亩和新增5000亩)、人工造林140亩,总投资58.48万元,年投资48.74万元;退耕还林项目为续建项目,即20xx年和20xx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243.6亩,总投资69.18万元,其中年投资5.6万元;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主要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建高效林50亩,每亩投资200元,计1万元。
村位于镇东部,辖5个村民小组,340户1120人。全村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xx亩,山林面积30100亩,封山育林面积6000亩,人工林面积100亩。板栗面积1400亩,年产板栗30余吨,山羊年均存栏800只,年产鲜菇150吨。年农民人平收入达到5200元。该村先后实施了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中幼林抚育、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多个林业项目。现在建项目主要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项目,总投资142.65万元,年度投资16.8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封山育林5241亩(20xx年1561亩、20xx年1000亩、年1680
1亩、年1000亩)、人工造林72.6万亩,总投资16.58万元,年投资6.63万元;退耕还林为20xx年和20xx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443.9亩续建任务,总投资126.07万元,其中年投资10.21万元。
林业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重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林业项目的实施,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如退耕还林工程是将补助资金兑付给农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工造林项目以劳务费等形式,将项目资金拨付给了农民。以年度为例,两个村项目共投入资金91.87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96.5元。二是促进农业发展。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天保工程中对农村道路维修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为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三是增加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完成造林直接增加林地数百亩,同时通过封育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从而增加了森林蓄积,为农民储蓄了一笔绿色财富。四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加强加快了森林资源保护和资源营造步伐,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了解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农村对林业项目建设有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紧密度还不够,基层盼望增加林业项目的经济价值且缩短收益期。
二是项目投资不够,盼望增加项目资金数量。
三是技术指导服务不够,盼望多提供有价值的林业技术咨询服务。
四是村级组织协调项目有一定压力,主要表现经费不足,盼望能适当补贴项目工作经费。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特性和林业项目性质决定了项目收益期延长,使在农村实施的大部分项目不能实现短期收益的愿望。众所周知,林木生长周期较长,致使人们比较关注的林木经济价值收益时间要相对延长,如人工造林项目,一般要5-6年,甚至7-8年才能受益,这样就导致一些通过造林致富的项目,不能短时间给项目
2投资人带来经济效益,这样一定程度影响参与林业项目建设投资热情,也影响项目强村富民作用。
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项目,如正在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实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人工造林技术上要求按照2:8比例营造经济林和生态林,这就跟农村普遍要求栽植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林的要求产生一定矛盾。由于生态林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一些,且收益期滞后,短期来讲,致富作用不很明显。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项目投资不足。林业项目均要求地方政府要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如天保工程要求地方配套20%项目资金,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等原因,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率不高,导致项目资金不足。另外,林业项目大多属于静态投资,比如,天保工程补助标准静态没变,从工程实施以来一直未作调整,执行的是按1997年基数测定的各项补助标准,使得有的政策不能兑现,导致项目资金不足问题的产生。
四是林业技术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等造成服务不到位现象。
五是现行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是造成村级工作经费压力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县公益林建设等项目主要依托村一级组织进行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如有许多协调服务工作要做,无疑会增加成本和费用,而项目又无此类经费概算,无法予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搞好农村林业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㈠统筹兼顾,搞好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起来,与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兼顾起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关系民生、产业发展基地为重点,集中规划,统一实施。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就地消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统筹起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让更多地群众在林业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脱贫致富,增加收入。以利益激励机制,激发调动广大群众投身林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㈡加强队伍管理,增强项目建设责任意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摒弃影响发展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增加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设人员责任意识,为农村项目实施提供及时有效优质服务。
㈢着力完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多年以来,对项目(主要指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诸如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和委托村级组织实施管理等,均存在一些题,影响到了项目质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完善。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公益林建设项目可以直接委托产权人所有人组织实施,不再委托其他单位组织管理。这样一来可减少中介环节,节约经费支出。二来增强项目建设人的责任,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㈣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对项目质量以及项目建设影响较大,因此,要多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同时,政府逐步加大对项目资金的配套力度,确保项目配套资金不落空,足额配套到位,有效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局面。
㈤严格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严格程序一是要把好任务落实关。二是要把好设计关。三是要把好造林整地关。四是要把好种苗关。五是要把好栽植关。六是要把好检查验收关。
㈥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项目建设积极性。林业项目,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是支农惠农好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林业项目的认识,加深对林业项目的了解,积极投入林业项目建设。
林业调查报告 篇3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具大的产业。面对新的形势,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元化投资林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非公有制发展林业产业的先进典型。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全市林业用地22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森林覆盖率%。林业管理机构有种苗站、林产公司、二个林场、四个森林经营所等九个林业基层管理单位,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在89年开始实施。 1.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
西昌市紧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形势,全方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1993到20xx年底,非公有制林业造林万亩,其中:速生用材林万亩,干果、水果、林药等经济林
17.4万亩。造林业主按经营规模分为:万亩造林特大户1个、千亩造林大户17个、五百至千亩造林户38个、一百至五百亩造林户224个、五十至百亩造林户7000个、五十亩以下造林户万户(包括退耕还林户),企业造林14户,外商合作造林1户。森林覆盖率由93年提高到20xx年的%,使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深化服务,促进发展。西昌市从转变部门作风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搞好专业服务,推进以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
掌握国家的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市委、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深入基层搞调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机关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实行谁造林、谁投资、谁受益的多种形式,土地承包,“四荒”的拍卖,林木林地有偿转让等效政策。非公有制造林投资实体以个体户、联户、合股、企业造林,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激励几百户造林大户迈向荒山,闯进林海。
搞好资金服务。为解决造林业主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林业局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农行贷款、协调市财政、农村信用社优先为造林大户提供一定资金保障。改变过去依赖国家出钱造林转为多渠道集资造林,缓解了造林资金不足问题。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发展力度。切实保护好造林业主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西昌市委政府1997年制订14号文件规定,利用世行贷款、农业贷款造林的业主在第一轮采伐时,林农所交的育林费更改资金全部作还贷资金。“林权证”可在银行作抵押贷款。 3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
市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自己出钱带头,投资荒山承包植树造林,九四年至九五年市级领导干部在林业技术人员的协作下,投资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积极鼓励扶持造林大户。培养支持造林主力军,做到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来维护生态、造林绿化,发展林果业,把资金投入“绿色银行”。同时改变过去造林绿化以政府为主转为非政府投资为主,林业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入了如今的集约型、规模型、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势头更强劲。如樟木箐乡农民胡孝怡造林6万亩,现林业资产近亿万元,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个体工商户苟长春把多年积累资金100万元投入植树造林5000余亩;林业职工陈大津3年自筹和贷款投资造林3000亩;西昌华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走养殖带动生态农业,种植优质石榴600亩,利用养殖污水和粪便作肥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放活机制,探索模式。西昌市放活造林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鼓励农民在交通不便的二半山民族地区发展干果,生态林和用材林、药材5万亩,对安宁河中低山培育高密度的定向速生工业原料林18万亩,利用低产田通过改造种植石榴6万亩,蚕桑3万亩,其它干果、水果、林药材等4万亩。西昌市开始实施“千株树”工程,力争在2—3年内达到户均千株树,收入超万元的目标,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把植树造林与农业、林业产业化相结合。寻求林产品加工收益,回收造林资金,增加造林和保护后劲。西昌市20xx年林副产品总产值上亿元,其中石榴鲜果产值6000万元,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产值20xx年万元,其它林果、林药、蚕桑等产值4000万元,桉树材、油产值400万元,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4.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面临着新问题
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成本越来越大。林业是一个风险大,回报期长的产业,投资造林者直接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每亩造林投资成本一般要上百元,部分甚至要近千元资金投入,投资后3—5年才有收益。
造林投资难度大、国土荒漠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现象严重。西昌是凉山彝族自制州府所在地,巨大的人口流动,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火灾、自然灾害)造林地受人为活动、林地林权纠纷,都会使造林投资者血本无归。
林业税费过重。现行国家的林业税费政策不适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如投资种植商品林所需税费有育林费、林业建设保护费、农林特产税,加贷款(借款)资金利息、土地承包(使用)费、种植、肥料、管护、采伐、运输等培育成本,造林业主还要倒亏100元左右,导致部分农户通过多种渠道借、贷来的资金无法偿还,给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森林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脱节。林产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而西昌市利用各种项目工程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20万亩,因无纸浆厂、纤维板等加工企业收购利用,难以使有限的森林及林副产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5.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前景
全市上下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各级领导逐步把造林绿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树木、草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果木丰盛的生活。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健康有序的发展。
林业调查报告 篇4
20xx年12月16日,接到毁林报告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带领我局陈铭复、陈良和番加省级经营所黎孟国、黄开和、林华生、陈学番在松涛管理局库区管理站吴晓华主任、罗锋副主任等人配合指认下,对兰洋镇番雅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点实地进行调查测量,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
1、测量被伐林木地块面积。
2、测算被伐林木株数。
3、测算被伐林木蓄积量。
4、检索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二、调查依据
1、《海南省森林消耗量调查细则》。
2、《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
3、《树林学》。
三、调查方法
1、利用卫星定位仪(GPS)对吴晓华、罗锋指认的被伐林木地点进行卫星定位测量,并绘制被伐林木地点位置图及计算被伐面积。
2、在被伐林木地块随机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样地,宽度同为5m×25m。分别在三个样地里采取逐株清点办法,测算被伐林木株数。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的全部株数。
3、在三个样地里,分别采用全林伐桩实测办法,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所有被伐林木胸径。对D胸≥5cm的,查《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得出被伐林木的单株蓄积,累计样地里被伐林木的`蓄积。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地块的全部蓄积。
4、根据被伐林木遗留的枝桠、叶子等,查阅《树木学》,检索出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四、调查结果
1、被伐林木地块面积为:329亩。
2、被伐林木株数为:10533株。
3、被伐林木蓄积量为: 252.63m3。
4、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为:三角枫、厚皮木等杂木。
附件:
1、番雅村委会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位置图
2、番雅公益林24班林木被伐样地蓄积表
调查员:
二0xx年十二月十七日
林业调查报告 篇5
市林业局:
去冬今春的持续干旱,给当前林业工程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林业工程遭受旱灾的情况、特点,针对受灾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抗灾措施,开春收假后,我局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当前林业工程遭受旱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1、对去年秋冬季实施的各项林业工程受灾情况进行全查,对去年春季及20xx年实施的各项林业工程抽样调查,抽样率30%。
2、对抽中的小班调查进行样方调查,每个小班随机抽取三个样方点,小班受灾率取三个样方的平均值。
3、面积采用1/10000地形图勾绘。
4、当年秋冬季受灾面积以实际调查结果汇总,去年春季及20xx年各项林业工程以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全县当前林业工程遭受旱灾总面积44000亩,按工程分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受灾面积5000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受灾面积8000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受灾面积6000亩,全县各项工程去秋补植受灾面积2.5万亩。按树种分,刺槐38400亩,侧柏300亩,油松500亩,苹果4800亩。
三、遭受旱灾特点
1、去年秋冬季完成的工程造林受灾率较高,受灾率100%,去年春季及20xx年实施的各项林业工程受灾率相对较小,受灾率20%。
2、遭受旱灾苗木枯死率占25%,抽干稍占40%。
3、刺槐、侧柏遭受旱灾相对严重,油松等其它树种,遭受旱灾相对轻微。
4、小苗栽植遭受旱灾相对严重,大苗栽植遭受旱灾相对轻微。
四、目前采取的抗灾措施
1、对立地条件较好,水源方便,有灌溉条件的小班尽快灌溉。
2、对抽稍、抽干的苗木目前正在进行截梢、截杆补救。
3、对受灾相对严重的'工程班块提早安排春委补植事宜。
五、存在问题
由于去冬今春持续干旱,林业工程遭受旱灾相对面积大、范围广,目前采取的灌溉、截杆及春季准备进行的补植等工程需要相当部分的资金,资金短缺给我们的抗旱救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上级部门能予以解决。
XX县林业局
二0xx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