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篇1
为进一步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提高重性精神疾病发现率和管理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各部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李店镇卫生院20xx年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卫生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团队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系统,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规范管理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重性精神疾病的发作次数与频率。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建立规范化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
二、重型精神疾病工作目标
对全乡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100%,建档率、随访率达100%。
三、实施计划。
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落实患者摸底建卡、建立健康档案及相关管理服务并填写《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卡》。对全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开展情况,各村服务落实情况进行核实、统计,对未完成服务任务的村进行提醒,并督促指导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相关信息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对相关工作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篇2
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村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本卫生室20xx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计划。
一、目标
(一)功能完善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本村居民。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宣传。并做好入户访视工作,了解病人身体情况。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和。
2、收集确诊病例资料。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
3、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身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6、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篇3
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精神病医院的经营层次与服务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卫生局有关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特制订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确保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精神病院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专门成立了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把全院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提出高起点,高标准,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将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纳入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督导组和具体负责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质量地开展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工作
高标准严要求。为使精神病院规范化建设工作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使全院在业务用房的布局及科室设置上做到明确功能分区、科室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在人员配置上,按上级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工勤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人员等的配置提出具体规划,使人员配置与科室设置尽量相适应,以满足医疗卫生的基本服务功能。
三、整章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保证精神病院工作尽快走上规范轨道,建立和健全制订了《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报告制度》、《管理制度》、《信息网络直报制度》、《门诊工作制度》等个制度和个规范,从制度上促进了基本医疗和服务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从而保证精神病医院规范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四、加强培训,搭建人才进步的平台
完善培训机制,建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氛围,提高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一支爱专业、精技术、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服务管理和专业队伍,提升全院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将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实施。年终对年度计划实施情况认真总结,找出存在问题,拟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培训工作要有明确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全员培训与学科带头人培养和梯队建设相结合原则;岗位技能培训与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相结合原则;严格考核与择优奖励原则。培训方式:
1.积极参加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2.选送医务人员到各级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学习;
3.利用网络系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4.鼓励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5.医院举办业务学习讲座;
6.订阅相关医疗专业知识的杂志。
五、加强管理,规范人员行为
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严格规章制度,考核与职工工资挂钩,奖惩兑现,特别是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上狠下功夫,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微笑服务,始终坚持以“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医疗服务的准则,药房、护理部、收费处这几个窗口部门,更是严格要求以礼待人,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同时,医院与所有的工作人员签定文明服务责任书,做到按责任书规范服务,奖优罚劣。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及购药的透明度,成立了药事委员会,药品采购必须提请药事委员会批准,购药渠道合法,并以市场实价采购,严格把握药品验收关,并完整作好药品购销记录,杜绝了药品采购吃回扣的不良作风,坚决兑现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的社会公开承诺。
六、督导检查,全面推动精神病院规范化建设
为全面推动精神病院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明确了督导检查的内容、标准和工作完成时限。从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投入,计划投入资金多万元对全院进行改建、装修、美化绿化,添置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基本上完成了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达到了科室布局合理,基本设备设施齐备、院容院貌整洁、管理制度健全、软件资料完整、规范、标准、统一的要求,同时也使医院以崭新的面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群众服务。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篇4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按照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ё龊么宸辣H嗽迸嘌担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管辖区精神病患者排查。
发现新患者,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医师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三、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及时为每一名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е傅蓟颊卟斡肷缁峄疃,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四、每季度为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做病情评估。
防止患者发生伤人毁物事情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确定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危险性评级。评级共分五级,对三级以上的患者重点管理,监督其及时服药、必要时住院治疗。
五、对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
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知识、用药和家庭护理技巧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六、对危险疑似精神病患者管理。
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心理医院或者其它省内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如确定为精神病患者,进入精神病患者管理程序。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篇5
一、已经建档的重性精神病人管理
慢病医生定期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随访,要求如下:
1、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①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②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③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2、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①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评估为3~5级或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②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评估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③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评估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④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3、健康体检:如果患者做过检查的,将检查结果写在居民健康档案体检表上,如果没有做过检查的,建议家属带领去医院做体检。
慢病医生随访完之后,记录在表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上,然后输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要保持一致。
二、重性精神病患者检出率
按照武汉市考核标准,患病率要达到4‰,2011年我们的患病率是2‰,所以今年要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患病率的检出。
1、加强与社区居委会残疾人干事的联系,一个季度下一次社区(一共九个社区),检查是否有增加的病人。
2、加强与区疾控中心的联系,密切关注流转的病人。
对于新的重性精神病人,慢病医生要对其进行建档和输机,完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