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演讲稿

多美网

2025-04-15演讲稿

欢迎阅读端午节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演讲稿 篇1

同胞们、朋友们:

晚上好!

今天是我到苏黎世履新的第30天,和在场的多数朋友是初次相见。但我知道,各位对总领馆都不陌生。建馆30年来,总领馆历任总领事和同仁与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工作上更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在此,我代表全体同事,向旅瑞、列侨学界的各位侨领再道一声“谢谢”。

再有三天就是传统端午节了,我们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他忠诚、正直和坦荡的高尚品格。此时此刻,作为中国驻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第10任总领事,“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更加强烈的涌上心头。同时,作为一名曾经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7年的“留德华”,我深知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与不舍。两个角色,两种感悟,在今天更多地凝结在一个“情”字上。

情是我们携手共塑未来的坚实纽带,希望侨胞们:

常怀拳拳赤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祖国不会忘记,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侨胞们慷慨解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困顿中,侨胞们舍下优渥生活,回国投身建设;在改革开放40年的洪流激荡中,侨胞们建言献策,出资引智,为国家的繁盛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爱国情怀,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也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常念海外游子对家乡父老的亲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华夏儿女,乡音乡情是抹不去的文化烙印,父老乡亲是割不断的情感归属。游子漂泊在外,遍尝酸甜苦辣,方知“居大不易”。亲人对我们,却不论期许也无需荣光,所盼不过“平安”二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份朴素的亲情值得我们用十分的努力守护。

常葆华夏儿女关心支持家国发展的热情。今晚出席招待会的各位朋友来自瑞士、列支各行各业,在海外打拼多年,是华侨华人中的优秀代表。中瑞、中列各领域关系长期保持高水平发展,既得益于旅瑞、列侨胞学子的努力贡献,也为侨学界不断创造新的机遇。我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立足海外,心怀祖(籍)国,继续做好中瑞、中列间友谊的使者、沟通的桥梁、合作的纽带,以契合自身的方式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端午节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能学习和使用中国汉语言传统文化而自豪。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和我一样,拥有一颗热爱汉字、热爱汉语的心。

几千年前,仓颉创造出了汉字,并赋予它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借助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一泻万里,在人类语言长河中绵延流淌。

一个字,一个意,一份情,每一个字都寄托了我们祖先心灵的美感。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它独立的意思,拥有它铿锵的声律。譬如一个“寒”字,点点滴滴的水,如坚冰融化,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寒冷的天气里,总要戴帽子的,它上面的“宝盖头”让人感觉戴上了帽子,你看,汉字的造型多有趣!

汉字不是造出来就长成这样的,它经历过几番演变。

看看早起的甲骨文字的.马,多像一匹站立的马,到了秦朝,篆字的马则更像弓着背,拉着车的老马。也不知道是哪位传奇人物,给了它如此形象上的真真切切,精神上的饱满与肉体上的升华!

如此美轮美奂的汉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它,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传承下去呢?可是汉字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宣纸上的肆意挥洒已经成为记忆逐渐被淡忘。很多人很简单的汉字也不会写,听英语老师说,他们函授的时候考大学语文,填空写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他们英语老师中,居然有人把“友邦”写成“有帮”,“惊诧”写成“斤X”,五个字仅仅写对了一个!试问,这样的老师还配当老师吗?这样的人还有资格当中国人吗?

网络时代,汉字被肆意篡改、不规范乱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什么“高大上”“涨姿势”“我伙呆”“喜大普奔”……朋友,你能明白这些语言的意思吗?

祖先留下来的汉语言文化,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宝贝,我们怎么能如此糟蹋它呢?

汉字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的心,它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将我征服,我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做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保护我们的汉字,传承我们的汉语,让汉语言传统文化更发扬光大。

端午节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xx月xx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但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曾在楚国担任重要职务。然而,由于他坚决主张对抗秦国侵略,遭到打击和排斥,最终被楚王赶出朝廷。屈原为此深感痛苦,在流亡途中写下了大量充满爱国精神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去千里之地,屈原深感痛心,于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屈原已经62岁。

百姓们深感怀念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他们纷纷划着船冲向江中,希望打捞到屈原的遗体,但最终却无功而返。他们担心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于是纷纷将江米装进竹筒里,扔进江中,以此来保护他们心爱的诗人。此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象征着打捞屈原遗体的行动。

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我们所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临危机时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要深刻体会屈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切感情。

同学们,屈原因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当我们享受着美食,观看着龙舟比赛时,不要忘记两千多年前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希望大家珍惜今天的生活,相互鼓励,在读书的同时为中华之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成为挥洒青春的`人,追逐梦想的人,回报爱护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的人,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人。

在假期期间,请大家注意安全,特别是近期流感比较严重,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大家在端午节过得愉快、平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先恐后的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今天是端午节,我在这里向四班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节日祝贺:“祝你们端午节过得快乐、开心!”奶奶也在家里给我包粽子,买香包,我端午节也过得很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