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 篇1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不同寻常的一周——第23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本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主题是“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人类自从告别混沌世界,走进文明社会,语言就成了传承文明的载体,交流感情的纽带,沟通思想的桥梁。传承了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的普通话,不但是中国各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言,还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相互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积极开展好第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营造规范和谐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5周年,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全校师生要以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为荣。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同学的责任,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2.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主动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使身边的亲友、同事、同学都能养成自觉说普通话的习惯,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充分发挥校园作为精神文明传播前沿阵地的作用,做好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中的广泛运用,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4.学校在推普周开展的各项活动,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共同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来,齐心协力说好普通话,在校园中营造一片浓浓的文化氛围,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而努力!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 篇2
xxx:
大家好!
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我们要知道汇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靠亿万人民合力推进。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好地凝聚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要坚持依法治省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小康征途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确保“四个不发生”: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确保不发生持续性负面舆论炒作热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恶性案件。要坚持把重点民生实事作为抓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统筹做好人口、就业、养老、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让全省人民都过上美好、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靠教育培养人才,靠政策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让人人皆可成才,才能人人梦想成真!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 篇3
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好!
值此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我十分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脱贫攻坚后浪助力》,让我们一起奔向更好的明天!”
什么是更好的明天?若让几十年前的人们来畅想,大抵是吃饱穿暖之余,能够见证祖国的蓬勃发展。而谁又能料到,在这短短几十年后,人们已过上了如此幸福安宁的生活?原来,不知何时起,神州大地上已扬起了一片中国红,跟随着祖国的伟大领导,人们开拓了眼界,树立了伟大目标。若问我最好的日子是什么?我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让东方巨龙高飞于世界之巅!”
那么,身为青年人的我们,如何助力祖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呢?
萤烛之光亦可为日月增辉。作家王小波写道:“若我会发光,便不必惧怕黑暗。”鲁迅先生也希望中国年轻人摆脱冷气,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在《感动中国》节目的评选上,我看到了年轻的士兵不惧危险艰辛以血肉之躯守卫边疆;我看到了年轻的学生不顾劝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甘愿奉献一生;我看到了年轻的教师放弃一切毅然决然踏上去山中的路,为贫困山村支教……
这些人看起来或遥远或平凡,可正是因为他们,我看到了普通人生中被他们点燃的烛火与希望的光。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与致敬。报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发光发热的具体行动。它可以细小如站立唱国歌,拥有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觉悟,也可如宏大者报国参军,驻守边疆,为国献力。总之,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助国腾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只要以奋斗的姿态继续踏浪前行,我们都是在履行爱国的职责,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前进。
如今正值20xx年,全面小康这个历史目标已然达成,党对人民的承诺按时兑现。而青年人仍需继续奉献出自己的光亮,终将会照亮通往更好的明天的路。
让我们继续前行,带着祖国的希望,走向全面小康新篇章,为巨龙腾飞增光添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在攻贫的收官之年,回望历史长河,数辈壮志青年涌入扶贫洪流中。他们心中有担当、有坚守、有决心、有毅力,共同在扶贫乐篇中耐心“领唱”,奏国情怀的交响曲。
纵有“不解风情”,向前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扶贫之路,非“软饭”,而为“硬骨头”。不解、矛盾、议论总困扰着扶贫青年。但他们有志,所以无所畏惧,敢于化解矛盾;他们有毅,所以埋头苦干,获取人们信任;他们有担,所以坚持不懈,默默耕耘。他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了家国情、家乡味。他们深知,要勇敢去跨过荆棘,荆棘之后,便是柳暗花明。
细嗅蔷薇,心装猛虎,纵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也将化成细小尘埃。
扶贫之路,非“皓月千里”,而为“长烟一空”。在贵州从事扶贫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其书中写下: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自己也收获了“泥土味”。扶贫青年陈统夸,面对城市生活的诱惑,毅然决然地放弃,回到家乡,重振乡村。村民的讥讽、不解,他没有为此放弃;果蔬长期腐烂、无果,他细细钻研,静待花开。纵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只要心中装得下猛虎,盛得下星辰大海,吸嗅蔷薇,也会沁人心脾。
奋力、发力,发热、发光,总有一天会灯火通明。
扶贫之路,非“有路可循”,而为自行点亮扶贫灯塔,指引每个扶贫心愿。目前,我国扶贫成就“繁星闪烁”,但遗漏的点还是不容小觑。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老辈扶贫领导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同时,更需为“后浪”提供恰到好处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新任扶贫奋志青年,更需将这份温度储存起来,给下一代后浪“取暖”。不仅让贫困人民感受到家国情,也让扶贫者感到家国暖。
扶贫之任,也乃吾辈之责。实为家国情,少年当。望你我都能在扶贫的扉页中书写出华丽的篇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