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预算绩效自评抽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算绩效自评抽查报告 篇1
20xx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指导思想和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注重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使财政实力明显壮大,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20xx年我镇财政预算总收入165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94万元,增长6%,财政预算总支出162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69万元,增长1%,收支两抵,略有结余。
一、主要收入
(一)一般预算收入640万元,占预算的39%。
1、国税收入360万元。
2、地税收入280万元。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445万元,占预算的27%。
(三)上级补助收入568万元,占预算的34%。
二、主要支出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9万元(其中人大经费5万)。
2.国防支出22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56万元(其中普法经费2万元,禁毒经费3万元,防范防控经费3万元,重点地区整治经费4万元,综治干部培训经费3万元,群防群治经费4万元,安全创建经费5万元,人民调解经费2万元,司法行政经费2万元,表彰见义勇为经费1万元,安置帮教经费2万元)。
4.教育支出15万元。
5.文体与传媒支出15.5万元。
6.社保和就业支出102万元。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5万元(其中区级示范村15万)。
8.节能环保支出35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195万元(其中:规范农村建房支出72万元,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支出118万元,查违拆违支出5万元)。
10.农林水支出288万元(其中扶贫工作经费5万)。
11.交通运输支出16.5万元。
12.资勘电信(安全生产及食药)支出56万元。
三、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严格依法理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做好20xx年的财政工作,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对深化改革、壮大财力、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力争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一)突出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植壮大财源
继续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开放带动、工业强镇、旅游活镇、民营富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化进程为重点,不断壮大财源,增强财政实力,努力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着力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有效推进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帮强扶优,以大带小,引导和扶持其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和规模,加快提高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以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支持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提高直接利用外资水平。二是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五里牌。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努力满足我镇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需求,着力构建创新体系,改善创新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财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把完成收入目标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加强与税务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
(二)突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稳定和完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发放力度,确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身上。四是突出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突出强化财政监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管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管理效益。一要强化财政监督。切实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体系,重点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二要加强绩效管理。要加快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三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努力扩大社会知情权,注重通过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改进财政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四要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打造高效透明的“阳光理财”模式。
(四)突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一要努力加强效能建设。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扎实推进以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和谐发展为重点的效能建设。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逐步理顺分配渠道,推动财政和谐发展。二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财政人才,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要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动力,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财政工作宗旨,努力以财政文化提升财政形象,以财政形象展现财政文化。
各位代表,20xx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围绕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五里牌镇财政工作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预算绩效自评抽查报告 篇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xx﹞34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xx﹞11号)《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xx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xx〕2号)等相关规定,红河州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红河州公安局预算绩效管理自评工作,现将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部门主要职责:红河州公安局既是主管全州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州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又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部门。既是组织、领导、协调全州公安工作的领导和指挥机关,又是直接参与侦破重特大案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实战部门。
2.机构设置情况:红河州公安局下辖警令部、政治部、驻局纪检组、审计处、警务保障处、科技信息化处、法制支队、信访处、出入境管理局、警务督察支队、监所管理支队、州看守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技术侦察支队、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治安管理支队、刑事侦查支队、禁毒支队、交通警察支队、警察训练支队、警卫支队、反恐支队、特警支队、红河工业园区治安分局、森林警察支队、边境管理支队共27个部门。其中,边境管理支队单独管理,交通警察支队、警察训练支队、森林警察支队经费单列,但警察训练支队和森林警察支队的部门预决算由州局汇总编制。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1.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总目标。20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州公安局带领全州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红河”“和谐红河”这条主线,加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执行各项任务的战斗力;整合完善现有资源,基本形成社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遏制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立足职责开展各项公安业务工作,以反暴恐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全州治安环境的净化力,有效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促进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新的贡献。具体重点目标是:一是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二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三是持续推进红河州禁毒人民战争;四是继续保持对打击刑事犯罪、处置治安案件的.高压态势,提高破案率、查处率;五是强化各项应急预案建设和预案演练,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六是强化值班备勤制度,扎实公安基础工作,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及治安管控能力;七是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政法机关教育整顿”和“党史教育”,筑牢政治忠诚,推进公安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提升公安机关对“两个维护”任务及各项公安任务战斗力;八是强化全州公安机关政治轮训及实战技能训练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公安民警执勤执法水平;九是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十是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情报信息支撑力;十一是加强公安装备建设,提升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力;十二是确保公安机关运行。
2.项目绩效总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防范工作,以反恐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全州治安环境的净化力,切实维护好全州社会政治稳定。
(三)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做好20xx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下达绩效公用经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红财绩发〔20xx〕3号)的安排部署要求,红河州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20xx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业务资金相融合设定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编制前期认真征求局直各部门的需求,围绕部门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确定20xx年部门总体目标、部门年度目标、部门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确保设定绩效目标实现业务工作和资金需求相融合。
2.进一步完善细化绩效目标及指标。在20xx年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围绕部门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对20xx年部门总体目标、部门年度目标、部门工作任务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完善、归纳、整理进一步细化完善,力争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3.开展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修正指标。根据《红河州州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红财绩发〔20xx〕7号)要求,于7月15日前对本部门20xx年1—6月州本级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于10月15日前对本部门20xx年1—9月州本级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绩效运行跟踪监控。
4.资料汇集组织开展绩效工作自评。红河州公安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职责,负责对资金拨付文件和资金支付凭证、查阅了相关会计凭证、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实地了解情况等相关基础资料收集,于20xx年2月28前,组织开展20xx年预算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5.强化自评结果应用提高资金效益。按照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的相关要求,结合红河州公安局项目性质实际,细化完善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健全完善红河州公安局整体绩效指标体系及规范管理评价机制。针对绩效自评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及整体支出安排情况
1.预算批复情况。红河州财政局20xx年批复红河州公安局预算322,652,788.58元。其中:红财预发〔20xx〕15号批复年初预算210,982,000元;上年结转资金41,366,218.04元;其他收入983,826.65元;红财预发〔20xx〕9、149号,红财预指〔20xx〕5、87、88、104号,红财政法发﹝20xx﹞7号、13、18、30、32、34、35、45号,红财体制发〔20xx〕24、30号,红财社发〔20xx〕78、150号,红财社指(本级)〔20xx〕3号等批复预算69,320,743.89万元。
2.整体收支情况。20xx年全年收入决算数322,652,788.58元,全年支出决算数239,820,628.26元,20xx年结转经费82,832,160.32元(国库按照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82,627,384.88元,实有资金结转经费204,775.44元)。
(1)基本支出决算总收入143,787,920.37元,其中:20xx年结转资金10,589,044.69元(财政拨款资金结转10,589,044.69元),20xx年当年收入133,198,875.68元(国库决算收入126,611,021.08元,国库按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5,902,855.21元,其他收入684,999.39元)。基本支出决算总支出137,847,919.94元(财政拨款137,200,065.77元,其他资金647,854.17元)。20xx年年基本支出结转经费5,940,000.43元(国库按照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5,902,855.21元,实有资金结转经费37,145.22元)。
(2)项目支出决算总收入178,864,868.21元,其中:20xx年结转资金30,777,173.35元(财政拨款结转30,691,195.79元,其他资金85,977.56元),20xx年当年收入148,087,694.86元(国库决算收入60,459,937.93元,国库按国发〔20xx〕5号财政拨款收入76,724,529.67元,州对下转移支付10,604,400元,其他资金收入298,827.26元)。项目支出决算总支出101,972,708.32元(财政拨款91,082,308.32元,州对下转移支付资金10,604,400元,其他资金286,000元)。20xx年项目支出结转经费76,892,159.89元(国库按照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76,724,529.67元,实有资金结转经费167,630.22元)。
(3)20xx年结转经费82,832,160.32元(基本支出结转经费5,940,000.43元,项目支出结转经费76,892,159.89元),其中:国库按照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82,627,384.88元(基本支出结转5,902,855.21元,项目支出结转76,724,529.67元),实有资金结转经费204,775.44元(基本支出结转37,145.22元,项目支出结转167,630.22元)。
3.预算执行情况。红河州财政局20xx年批复红河州公安局预算322,652,788.58元,实际支出239,820,628.26元,预算执行率74.33%,20xx年结转经费82,832,160.32元(国库按照国发〔20xx〕5号收回财政拨款收入82,627,384.88元,实有资金结转经费204,775.44元)。
二、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绩效综合评价结论
(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20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州公安局带领全州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红河”“和谐红河”这条主线,加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执行各项任务的战斗力;整合完善现有资源,基本形成社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遏制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立足职责开展各项公安业务工作,以反暴恐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全州治安环境的净化力,有效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促进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年初设定的32项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达到预期值。其中:社会效益指标3个,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2个,产出指标27个(数量指标3项、质量指标20个、时效指标2个、成本指标2个)的预期值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具体情况见附件:红河州公安局20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红河州州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红财预〔20xx〕97号)和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红河州州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红财预〔20xx〕98号)的要求,结合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的综合分析,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各项指标项基本达到指标要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达到预期效果,自评得分88.88分,自评等级为“良级”。
三、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分析
(一)投入情况分析
1.目标设定合理。一是红河州公安局制定的20xx年预算整体绩效目标,依据充分,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相符,目标清晰、细化、可衡量。年度预算整体绩效目标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部门年度工作任务。二是项目绩效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目标细化、目标量化。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科学、合理测算,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2.预算配置科学。一是预算编制科学,20xx年部门预算按照合法合规,真实科学;综合预算,统筹安排;规划约束,讲求绩效;人员优先,确保重点的基本原则编制。二是基本支出足额保障,20xx年基本支出预算拨款收入132,513,876.29元,基本支出预算拨款支出137,200,065.77元。三是确保重点支出安排,20xx年项目支出预算拨款收入147,788,867.6元(含州对下转移支付10,604,400元),项目支出预算拨款支出101,686,708.32元(含州对下转移支付10,604,400元)。
(二)过程情况分析
1.预算执行有效。一是严格预算执行,本年预算执行率为82.24%。二是严控结转结余,本年结转结余率100.25%。三是严控“三公经费”节支增效,“三公经费”变动率-24.14%,“三公经费”控制率91.61%。四是强化采购预算执行,本年度政府采购执行率66.3%。五是严格收支管理,20xx年取得的收入依据充分、来源合规,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减税降费要求。20xx年发生的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论证,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2.绩效管理合规。一是管理制度健全,已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度合法、合规、完整,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质量要求、实施计划等有序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三是资料、信息报送、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完整,按照绩效评价通知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与部门整体阶段性资金支出及绩效目标完成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上报、预决算及时公开。四是资产管理使用规范有效,资产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整,资产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固定资产利用率达95%以上。
(三)产出情况分析
20xx年红河州公安局履职良好,年初设定的产出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达到预期值。一是党委、政府、人大及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办结率100%。二是年初设定的27项产出绩效指标,除3项产出绩效指标未全部达到预期值外,其他24项产出绩效指标均达到预期值,绩效指标完成率88.89%。
(四)效果情况分析
20xx年红河州公安局履职效果明显。社会效益指标和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
1.社会效益指标3个,均达到预期值。一是提升全州治安环境的.净化力,预期值指标值-有效提升,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二是有效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预期值指标值-有效维护,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三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预期值指标值-有效保障,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
2.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2个,均达到预期值。一是人民群众对红河州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85%以上,绩效指标实际值95.75%,预期值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二是人民群众对红河州执法满意度达85%以上,绩效指标实际值95.75%,预期值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
四、20xx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部门项目支出基本情况
1.项目基础信息。20xx年红河州公安局为保障依法履职,开展维稳、处突、反恐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常态化、强边固防、装备建设等特定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的完成,共有支出项目21个,项目执行部门为州公安局局直各部门,项目负责人为项目负责局领导和局直各部门负责人。项目总体目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防范工作,以反恐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全州治安环境的净化力,切实维护好全州社会政治稳定。因涉密,具体项目绩效目标略。
2.项目资金基本情况。20xx年用于保障红河州公安局依法履职,开展维稳、处突、反恐、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禁毒人民战争、装备建设等特定行政工作任务的专项经费项目21个,项目资金178,864,868.21元,其中:上年结转资金30,777,173.35元,本年收入148,087,694.86元(国库决算收入60,459,937.93元,国库按国发〔20xx〕5号财政拨款收入76,724,529.67元,州对下转移支付10,604,400元,其他资金收入298,827.26元)。实际支出项目资金101,972,708.32元。
3.项目管理。一是项目实施主体明确,在红河州公安局党委的领导下,项目实施主体明确;由局直各部门(警种)按照州局细化预算项目支出方案组织实施。二是保障措施规范有力,保障措施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完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计划,确保红河州公安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依法依规组织实施。三是资金安排程序依法依规有序,资金安排程序是:根据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及上级专项资金项目内容,按照经州公安局党委批准的内部细化预算方案,由各项目实施部门按职责组织项目实施,依据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使用计划,落实项目预算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有计划执行。四是资金安排标准或依据合理充分,资金安排依据是:红财预发〔20xx〕9、149号,红财预指〔20xx〕5号,红财政法指〔20xx〕15、20-21、26-27号,红财政法发〔20xx〕7、13、18、30、32、34、35、45号,红财体制发〔20xx〕24、30号,红财社发〔20xx〕78、150号,红财社指(本级)〔20xx〕3号等预算批复和专项资金指标文件。五是财务管理规范,按照《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红河州公安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基本支出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机关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资金。
4.项目绩效指标执行。一是预计完成支出项目预算金额达95%以上,实际执行率为57.01%。二是各项目数量指标是根据公安机关职责要求及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设定(具体见各项目20xx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实际指标值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各项目社会效益指标是根据公安机关职责要求及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设定(具体见各项目20xx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实际指标值达到预期目标。四是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分别是:州委、州政府对州公安局队伍建设、执行各项任务战斗力、社会治安管控能力、社会治理管理服务能力,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建设,有效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满意度达95%以上,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人民群众对红河州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85%以上,绩效指标实际值95.75%,预期值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人民群众对红河州执法满意度达85%以上,绩效指标实际值95.75%,预期值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公安民警对信息化系统及装备设备使用满意度达95%以上,与绩效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相符。
5.项目成本性分析。一是项目有节支增效的改进措施,项目执行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州财政局、州公安局厉行节约规章制度和相关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议费标准、培训费标准、差旅费标准等经费支出标准及内外部项目立项审批、政府采购等业务办理程序开展相关业务,严把项目经费使用关;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核定,从源头把好经费使用关,确保经费使用依法依规,项目资金节支增效。二是项目有规范的内控机制,根据财政部、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红河州公安局结合实际制定《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红河州公安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基本支出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公安局机关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红河州公安局关于做好全州公安机关提高效率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等内控管理制度。三是项目达到标准的质量管理水平,项目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项目质量要求、项目实施计划等有序组织开展,项目质量管理达到标准的质量管理水平。
6.项目效率性分析。一是完成的及时性,红河州公安事业发展规划项目(本级)的21个明细预算项目基本能够有效及时完成指标任务。二是验收的有效性,项目执行完成后按相关验收程序组织验收,验收合格为有效。
(二)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红河州州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红财预〔20xx〕97号)和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红河州州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红财预〔20xx〕98号)的要求,结合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对项目成本、项目效率、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的综合分析,项目综合评价为项目各项指标项均达到指标要求,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共计开展自评项目20个,未开展自评项目1个,其中:自评90分以上项目17个项目,自评80分以上90分以下项目3个(主要是资金使用率低)。综上所述项目综合自评分92.9分,自评为“优级”。
五、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20xx年度预算执行中存在项目支出执行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未达到合同规定付款条件,目前正在按规定程序推进项目进度。
六、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针对绩效自评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主要经验及做法
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关注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向,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可信度。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跟踪督查,做到绩效管理有依据、按程序、有奖惩,实现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绩效,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根据《红河州州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红政办发〔20xx〕171号)和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的相关要求,结合红河州公安局项目性质实际,细化完善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健全红河州公安局整体绩效指标体系及规范管理评价机制。
(二)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州公安局将认真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以存在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固化内控管理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各项目执行力度,提升州公安局各业务部门当家理财能力和超前谋划意识能力。
(三)加强督导,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执行力度
州公安局认真履行财务管理、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的职责,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一是每年认真组织1-2次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提升财务管理意识,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二是每月认真梳理内控管理工作进度,强化业务指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情况。
预算绩效自评抽查报告 篇3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xx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组织收入,重点保障工资、正常运转和民生支出,有序推进财税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935万元,同比上年完成108373万元,增收7562万元,增长7%。其中:
国税系统预计完成45000万元,比上年完成2万元增收22995万元,增长104.5%;
地税系统预计完成43461万元,比上年完成48875万元减收5414万元,下降11.08%;
财政系统预计完成27474万元,比上年完成37493万元减收10019万元,下降26.72%。
全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78694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0613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19700万元(含置换债券)、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852万元、上年结转35383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总额为550763万元。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预计全市财政总支出51449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11046万元(比上年382659万元增长7.42%),上解上级支出369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9975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6272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076万元,比上年增加2652万元,增长8.71%。
2、国防支出465万元,比上年增加41万元,增长9.67%。
3、公共安全支出14896万元,比上年增加1499万元,增长11.19%。
4、教育支出62817万元,比上年增加4430万元,增长7.57%。
5、科学技术支出1973万元,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33.76%。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343万元,比上年增加2827万元,增长51.25%。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628万元,比上年增加4676万元,增长6%。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9358万元,比上年增加1233万元,增长2.56%。
9、节能环保支出9219万元,比上年增加1904万元,增长26.02%。
10、城乡社区支出20529万元,比上年增加4708万元,增长29.66%。
11、农林水支出64827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增长0.05%。
12、交通运输支出11304万元,比上年增加1739万元,增长18.18%。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1112万元,比上年增加350万元,增长3.25%。
14、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794万元,比上年增加37万元,增长2.1%。
15、商业服务业支出2492万元,比上年增加61万元,增长2.5%。
16、住房保障支出34300万元,比上年增加737万元,增长2.19%。
17、其他支出155万元,比上年减少14万元,下降8.28%。
18、国土海洋气象支出3688万元,比上年增加558万元,增长17.82%。
19、金融支出24万元,与上年持平。
20、债务付息支出1043万元,比上年增加418万元,增长66.88%。
(三)政府性基金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1530万元,上级对本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9068万元,上年结余11415万元,收入合计4万元,比上年完成63178万元,减少2116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有:城市公用事业附加36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0万元、污水处理费450万元、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100万元、车辆通行费46万元、其他收入374万元。
20xx年,政府性基金支出31900万元,比上年支出49777万元,减少1787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5617万元、农林水支出8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7万元、其他支出2477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2132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65252万元,利息收入49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86373万元,转移收入13万元。按险种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816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345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9220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561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57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58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34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73174万元。
20xx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860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741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023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122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488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82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2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98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85800万元。
20xx年末滚存结余6265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5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74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046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616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33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300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2402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3465万元。
(五)围绕预算执行所做的主要工作
1、着力加强财源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大会战”。投入资金20.62亿元,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园区新建道路4千米,建成标准厂房14.3万平米。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新引进湖南闽商服饰集团等74个服装产业项目进驻园区,项目总投资38亿元。园区新建成项目19个,创利税20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投入22亿元,加强船舶产业园建设,船舶产业全年创税3000万元。争取芦笋品牌开发项目资金130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500万元,加强沅江芦笋品牌推介,发展芦笋加工企业24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争取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900万元。三是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改造提升麻纺、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申报企业技术创新改造项目23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432.23万元。认真清理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严格执行收费清单之外无收费。组建“助保贷”,实施“三帮”(帮大、帮特、帮群),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投入1637万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公路桥维修改造步伐。投资3.27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在草尾、阳罗洲等5个镇19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万亩。争取旱改水建设项目指标4.2万亩,引入社会投资1.8亿元。争取洞庭湖区沟渠疏浚补助4300万元、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园等项目资金900多万元。
2、切实强化财税征管。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将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划块分方”,xx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二是着力开展税收协控联管。切实强化税收协控联管工作机制,加强财税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税收、税负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全年通过税收协控联管入库税收2345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9.1%。三是大力实施税收清查。对全市各大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的税源调查,重点调度10家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税收,掌控了全市税源动态和税源实际情况。同时组织清查小组对房地产、芦笋、砂石、船舶等十几个行业开展税收清查行动,清理税收6000万元。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着力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挥“以票控收”、“以票促收”的源头控管作用。全年完成非税收入5亿元,其中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管理2.75亿元。
3、重点保障民生支出。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把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全市全年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xx28.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8.5%。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补贴35项117批次25232万元。切实加大教育发展投入力度,按标准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7000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443万元、民办学校学杂费补助400万元、普高和中职学校助学金397.7万元、中职学校在校生免学费资金531.5万元、学前教育贫困学生资助资金99.3万元,拨付资金5000万元,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保障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以及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学校各类工程建设。着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530多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7个。拨付彩票公益金1211万元,支持农村幸福院、敬老院、乡村少年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27亿元,改造棚户区26万平米、建设公租房195套5400平米、发放租赁补贴1360户。拨付移民后扶资金2154.7万元,确保全市3.6万移民享受后扶政策。投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328万元,建设项目135个。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4、深入推进财税改革。一是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xx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面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同时进一步推进了消费税和资源税等税制改革。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围绕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目标,首先,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三部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做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其次,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全面晒政府、部门预算家底和“三公”经费明细;再次,稳步推进了重大民生专项资金公开工作。三是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852万元,同时对上年结转资金进行清理,调整用途使用2418万元(其中市本级1668万元,2年以上的上级结转项目资金750万元),弥补20xx年预算资金缺口。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规模控制、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同时积极争取置换债券,稳步推进债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争取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0700万元,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争取置换债券9.9亿元,用于偿还经省核定清理甄别结果内的政府存量债务。五是积极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公开征集PPP咨询服务机构,搭建PPP服务平台,选定28个可向社会推介PPP模式建设项目,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PPP模式试点项目总投资达24866.59万元。六是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所有预算单位纳入自行评价范围,财政部门选取部分社会公众关注的`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先后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基础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专项资金等十余项财政专项资金等进行了重点的绩效评价。七是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改革。切实落实农业“三项补贴”,实现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平稳过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资金12300万元,惠及农户132068户。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发放贷款900多万元。八是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逐步把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今年市国土局“旱改水”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采购金额达2.5亿。九是大力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今年在琼湖和胭脂湖两个街道办事处进行试点,明年在所有镇全面推进。十是扎实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现已完成全市公务用车摸底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将于年底前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总的来说,20xx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效果良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大,税收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运行风险较高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面对,着力解决。
二、年财政预算草案
20xx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新农村、社会民生四大建设;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释放改革红利;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依法理财,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促进沅江“三量齐升”、推进“四化两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一)财政收支预算
20xx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21732万元,比20xx年完成115935万元增加5797万元,增长5%。
20xx年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2616万元(地方部分),加上级补助收入87075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369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4270万元,市本级预算可用财力161726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支出预算161726万元,同比20xx年143009万元增长13.08%。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征收部门分解安排如下:
(1)国税系统收入预算48000万元,比上年预算42900万元增长11.88%。
(2)地税系统收入预算46258万元,比上年预算50000万元下降7.48%。
(3)财政系统收入预算27474万元,比上年预算23035万元增长19.27%。
2、市本级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018万元;
(2)国防支出342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11290万元;
(4)教育支出44972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452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09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85万元;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674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3199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15425万元;
(11)农林水支出16507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2656万元;
(13)资源勘探信息支出1236万元;
(14)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83万元;
(15)商业服务业支出1335万元;
(16)住房保障支出4063万元;
(17)国土海洋气象支出1926万元;
(18)地方一般债务付息45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xx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130万元。其中:城市公用事业附加27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00万元,车辆通行费40万元,散装水泥及新型墙体材料1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00万元,污水处理费450万元,其他收入70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21130万元,主要是城市公用事业附加27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1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0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等740万元,上解上级20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
20xx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116419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46744万元,利息收入59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9065万元,转移收入15万元。按险种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4994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453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9221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023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53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59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340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由省财政统一编制,并统一下达每年各县市区本级财政安排数和征缴任务数,各县市区不另行编制预算,所以本次预算数不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数据。)
20xx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10950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4994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08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316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816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92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5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98万元。
20xx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本年结余691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460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47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953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823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96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333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2645万元。
说明:由于我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量较小,为进一步统筹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我市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编制管理。
三、20xx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顺利实施20xx年财政预算,我们将突出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财源建设
一是支持园区发展壮大。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更好地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二是着力开展招商引资。立足工业园区“三个百亿”产业园建设,努力在引进优质企业、高效企业入园工作上做文章。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市级领导分到各重点企业蹲点,及时帮助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涵养税源。继续加强“政银担”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二)突出抓好财税征管
一是做实收入。根据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等因素变化,科学研判经济税收形势,科学制定组织收入预案,提高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创新征税方式,提高征税效率,坚持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切实加大税收协控联管工作力度。落实财税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充分调动各涉税部门协同治税的积极性,促进协税护税工作,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严格依法治税。对内,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办事,规范税收执法,防范执法风险;对外,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规范税收秩序。实时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扎实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个体大户的专项检查,清查补税。
(三)突出抓好支出保障
突出“两保一促”的原则,保运转、保政策性民生支出、促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实事的投入力度,科学统筹财力支持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出,优先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加快推进“美丽城镇”、“美丽村庄”建设进度,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面貌。
(四)突出抓好财政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改革面覆盖到全市所有镇,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乡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努力打造“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新模式。二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落实《预算法》,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的各项规定和管理办法,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进一步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该公开的全部公开,不留余地,不留死角。三是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挖掘深度,提升内涵,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切实加强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重点抓好财政存量资金收回使用工作,全面清理结转结余资金,盘活存量,整合资金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发展领域。
(五)突出抓好财政监管
一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职能。重点对主要经济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拨付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以查促管、以查促改,堵塞漏洞,确保干部和财政资金双安全。二是强化专项资金全程监管。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将监督管理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现“以监督促管理、以监督促服务”。三是强化乡镇财政监督。对乡镇进行财政监督大检查,确保检查范围和内容全覆盖,重点检查涉农惠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和基金监管。突出“以票管收、以票控收”,提升非税收缴业务水平,规范非税收入执收执罚行为。严格基金账户、基金票据和基金余额管理,严格各类基金的预、决算管理,确保基金安全。五是强化政府债务监管。完善动态监管分析机制,着力摸清存量债务和新增置换债券家底,同时严格规范融资平台举债行为,将债务规模压缩在可控范围内,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全面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为我市转型升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算绩效自评抽查报告 篇4
根据《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益赫政发〔20xx〕12号)、《益阳市赫山区财政局关于转发〈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益赫财绩〔20xx〕8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开展了20xx年度部门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现将我局20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上年结余953.02万元。(主要结余资金为确权颁证证工程项目未支付款)
2、收入。本年总收入793.74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730.24万元,其他收入63.50万元。
3、支出。本年总支出1329.22万元。工资和福利支出216.4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伙食补助等开支;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1017.06万元,其中,用于日常运转的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寄费、公务用车费、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等基本支出的`金额为50.78万元,用于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支出金额为966.28万元(主要用于确权颁证项目、产权制度改革项目、家庭农场扶持项目、事务所业务费及村级财务管理、减负经费及土地流转仲裁等项目的开支);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95.72万元,主要用于抚恤金和医疗费用等支出。
4、累计结余417.54万元。(主要结余资金为家庭农场项目、产权制度改革项目、确权颁证项目未支付款)
20xx年度,本单位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政拨付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土地确权颁证推进工作、开展村级财务清查公开工作、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和维护农民利益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切实搞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监管工作,贯彻落实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等。
20xx年12月,本单位严格按照财政资金预决算要求,全面公开了20xx年度资金预算和整体执行情况。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根据职能部门工作需要,本单位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要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全面搞好各项业务工作,力争有工作成绩,有实际效果,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履行好岗位职责,20xx年度,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资金、小型专项预算资金、职工基本支出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财政资金到位、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等情况符合上级管理要求。切实搞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按照财政主管局的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本单位每季度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严格执行年初财政预算,特别是小型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三公经费严格控制,严把财政资金出入关,实行季度绩效评价,各项工作开展效果明显。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经济性分析。由于本单位工作主要是开展农村经营服务,财政预算资金流量小,没有部门经营性收入。
(二)效率性分析。本单位的村级财务管理和清理审计工作,农民负担减负维权监管工作,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工作、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工作等方面的年度业务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部门工作效率明细提高,在年度考核中成绩优良。
(三)效益性分析。本单位狠抓减负维权工作,积极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认真培养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加强村级财务清理工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维护一方稳定,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四、存在的问题
1、小型专项经费预算额度偏低。
2、业务编制量少,人均业务量大,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
五、有关建议
1、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保证部门业务工作专项经费,充分调动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2、建立部门集体财产管理制度,规范部门职责履职行为,逐步实施专项工作绩效考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