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欢迎阅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一、报告前言

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之规定,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相关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2大类。

安康位于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贯穿其中。境内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和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蕴育着丰富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各县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发展现状

(一)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单位个数为12485户,占全市工业的77.27%;从业人员46632人,占全市工业的43.98%;完成增加值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8.65%;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9.02%;实交税金6.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9.15%;提供劳动者报酬7.7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4.43%。

(二)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为109户,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63%;从业人员10877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1%;完成增加值19.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4.43%;完成总产值52.1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8%;实交税金5.1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4.77%;实现利润3.5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1.97%。

(三)六大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1、农副食品加工业。包括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和其它。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589个,完成总产值36.5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41.17%。

2、食品制造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糕点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制造和其他。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84个,完成总产值9.8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1.12%。

3、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和精制茶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954个,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7.02%。

4、烟草制品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烟草制品业单位数22户,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09%。

5、纺织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纺织业单位数132户,完成总产值8.3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37%。

6、医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27个,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0.89%。

三、主要特点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据专题调研资料显示,目前,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八大产业已成为安康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其中魔芋和茧丝绸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相当份额。

(二)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20xx年,全市109户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58.84%,其中魔东魔芋、江兴医化、雨润集团、新兴米业、安康正大、金福海油脂等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9%,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5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统计分类的各个行业,但主要产品只有32种,大都是来自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且都属于国家扶持发展的产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产品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四、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

20xx年,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个体经营户为11673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数的`93.50%,而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6.5%,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0.87%。

(二)产品附加值低

从加工单位看,农产品初加工单位数较多,深加工和精加工较少,增值能力差;从产品品质上看,大多数产品档次低,包装差,产品品质不高;从产品用途上来看,初级原料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

(三)基地建设不配套

由于基地建设没有跟上,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足,造成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据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仅食品植物油生产能力过剩近2万吨,茶叶生产能力过剩近100吨。其中,秦东魔芋、江兴医化、金福海油脂等大部分龙头企业都存在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

(四)共性问题尤为突出

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和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等制约瓶颈一直是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之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小、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建议意见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际,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八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在规划和建设项目上,实行优先审报,重点倾斜扶持;在企业融资上,积极组织开展银企业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原料供应,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生产工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建立科学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要各司其职、转变职能,通过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和用地、电力保障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的,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的,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济源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貸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

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从工业总量看,在全市居于末位。从横向比较看,与汉滨、旬阳、石泉等大县差距明显,与宁陕、岚皋等实力相近的县比较,发展明显滞后,距离逐渐拉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优。

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依赖型产业、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开发为主。止目前,14户规模企业煤炭企业占了6户,煤炭一“感冒”,全县经济就“发烧”,煤炭“一枝独秀”的格局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规模不经济,“品种一火车,产品一汽车”,一般性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价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缺乏驾驭大市场的本领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

(四)投资环境仍需改善。

一是缺乏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交通瓶颈”还未正真打破,节能减排、土地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与发展产业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创业动力不足。__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居民观念落后,小农经济、小富既安习惯自然形成,内生动力不足。

(一)围绕调整结构一条主线。

依托__山水、富硒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市场主体,逐步调整煤炭产业“一枝独大”的格局。重点抓好以中华蜂蜜、五味子、猕猴桃、山野菜、洋芋、魔芋和食用菌等优势农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项目扶持工作,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有资源依托、有成长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重点培育与倾斜扶持,抓小变大做强,努力形成工业经济增长的后续梯队,实现梯次发展、逐步壮大。

(二)完善工业发展两个平台

1. 提速现代绿色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绿色农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基础来抓。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合力打造品牌产品,促使龙头企业增产达效,实现一个龙头企业振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2. 加快绿色工业园区和飞地园区建设。一要充分发挥__现代绿色工业园区承载作用,加快三次产业的融合,全面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围绕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原有企业做大做强。二要继续加快“飞地园区”建设。根据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通信、环境卫生、绿化、环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大入驻项目跟踪服务力度,确保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入园。三要打造融资平台。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和融资平台,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打造三大循环工业体系

1. 打造富硒食品工业体系。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美味佳、津元春、草堂春等食品加工企业,围绕生猪、洋芋、茶叶、玉米、乌鸡、蔬菜等地道优势品种,主攻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产出和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做大做强,建设上游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下游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富硒食品加工生产经营产业链,助推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县向农业工业县、工业农业县以及工农互补的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强县目标。

2. 打造医药工业体系。打好黄连、玄参GAP认证的两张牌,加强同中国药科大学、安得药业、振兴药业合作,全面实施药材基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抓住中国药科大援助__契机,以县制药厂与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合作为突破,盘活制药厂葛根素生产线,建成中药饮片生产线;加快中药提取物的研制开发和合作,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进优势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力争建成1—2个仿制药生产线,为做强医药工业增添后续力量。

3. 打造新型材料工业体系。坚持走“生态至上、环保优先、崇尚科技”之路,引进环保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引进环保型生产工艺技术,打造以瓦板石、中华绿、花岗岩、煤矸石为原料的天然装饰材料产业和旅游工艺品,力争新型材料产业产值有质的飞跃。同时要以生态环保为重点,巩固发展能源工业体系,促进现有能源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四)夯实四项工业助推措施

1. 聚力招商。抓住南水北调主体功能区的契机,加快建立__与京津等受水地区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提出一批产业项目,重点引进科技型、创新性、补链型企业和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按照“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增强服务、热情接待”的要求,让全县干部职工做到观念上“敬商”,形象上“亲商”,行动上“重商”;通过西洽会、龙舟节、贸洽会等平台,不断突出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地位。

2. 开拓市场。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特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企业或集团。通过特色产品进酒店、进超市和参加贸洽会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3. 人才兴工。充分挖掘现有专业人才,利用他们熟悉市场行情和县情、懂专业技术的实际,为企业提供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技校、职校和县校合作等方式,与科技单位联手,加大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实践锤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谋工业、管工业、干工业的素养,提升抓工业的科学决策力和执行力。

4. 优化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凡是规定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规定取消的收费一律不收,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优化法制环境,要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坚持“扶优、扶强、扶大”。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 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 74 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 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 ,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2、加快加工产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现有企业建设若干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有远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式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滚动发展,必须在产品升级上档上下功夫。三是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依靠质量闯市场,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关部门要下功夫积极协调、扶持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等要向加工业给予倾斜。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加工业要给予贷款扶持。

5、加强领导。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加工产业的大发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