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学生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

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

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

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 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

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

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

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部分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与子女自身难以协调一致。

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70.2%的父母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29.8%的父母则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事实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子女的楷模,这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赖者,他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现自居作用,而子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以期将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

最后,我们关注到选择(d)项谁的都不听的那一部分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占总体的4.7%。

他们的回答显明地表现了接近青春期和正处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过他们的回答更趋极端罢了。

叛逆性,这种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征,本身就是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会人格之一,中学生他们在这一时期特别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而在活动出现角色混淆不清的现象。

既然青少年特别注意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利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时家庭里父母的教导与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如果存在价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确存在:老师作为传统的道德训导者与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实际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时让他们无所适从,兼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发展进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更替又打破对以往权威和长辈的一味服从,于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他们就可能谁的都不听 。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普通高校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都开设有选修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但是,目前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开课的真正目的,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峻的问题。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选修课开设不合理、学生对选修课"选而不修、修而不学"、选修课人数过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选修课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等现象。

为了了解我校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情况,同时更好地服务同学,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并优化选修课的有关制度,在司林胜院长的指导下,08级统计学系师生于20xx年4月下旬对新校区同学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第一部分 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主要了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情况,对选修课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并协助学校开设选修课,以提升学校资源利用,为学校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建议,以便真正的使学生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调查内容包括: 1.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

(1)学生关于选修课的选修的目的

(2)是否选了自己所喜欢的科目 (3)在选修课上能否学到真正的知识 (4)学生的课堂表现

(5)学生对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看法 2.选修课开设的不足之处

(1)学校选修课的开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注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 (3)什么形式的课程更适合学生 (三)调查对象和单位

1、调查对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新校区的大二、大三在校生。 2、调查单位:被选中宿舍的成员。 (四)组织形式、调查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1、调查组织形式

本次调查样本数760,共计380个宿舍。对象是新区大二大三的全体同学,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过程分两步:首先按院系进行分层,根据大二大三宿舍总数比*各层样本总数得到每层各年级需抽样本数,再根据我校男女宿舍总体比例对每层各年级的男女宿舍进行抽样得到每层每个年级男女生应抽样本数。其次,在层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来确定访问对象,考虑到拒访等因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调查员在指定宿舍范围内任意选择访问对象2名。

2、调查方法:入户面访 3、调查数据的分析方法

(1)审核问卷: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遗漏。保证记录的一致性和通一性;

(2)统计分析:对于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和百分比,做出所需的表格和分析图。 (五)调查时间

20xx年4月28日晚上21:00—22:30。 (六)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60份,回收问卷7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60份,有效率100%。

(七)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1、性别分布

如下图1-1:样本中男性被访者及女性被访者比例分别为35.8%和64.2%

2、年级分布

如下图1-2所示,各年级被访者比重分别为:大二45%,大三5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校本科大一的学生无法参与选课,大四不在新校区,无法进行调查,因此本次样本中出现的只是居住在新校区的大二、大三本科学生。

图1-1男女比例

图1-1 男女生比例

图1-2 年纪分布

3、院系分布

表1-1被访者院系分布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1、相关背景 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小学生能否担起重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重视,家长更重视。因为它不光涉及到学生成绩好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如果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是沉迷于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等。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小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调查目的 为了能让校园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以便今后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小组的成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寻求有益小学生成长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过得既充实又丰富。

第二部分 实践概况简介

时间: XX年6月——8月

地点:

人员:队长

队员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第三部分 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关宁国市的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主要是城乡差别,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

城乡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有所不同。在城区,读课外书,做作业,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而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城乡课外班有别。参与调查的城区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参加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英语等课外班活动。对农村小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渴望参加一些课外班,但由于农村乡镇缺乏各类机构举办的课外班,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

②小学生渴求丰富多彩、压力小的课余生活

小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怎样呢?在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生觉得自己现在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的占大多数。在农村乡镇,只有38%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57%的小学生却觉得一般;5%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不满意。究其原因,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发现,之所以农村乡镇小学生占一半多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较满意,是因为农村孩子缺少课外书读,没有自己爱好的兴趣活动班可上,可供学生活动的社区环境也较差,还要做较多的家务活等。

小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课余生活呢?城区孩子普遍希望他们的课余生活少点压力:“无压力,自由,有很多课外书让我看。”“有趣,丰富,没有烦恼的课余生活。”“父母要我参加了3项课外活动,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我希望能自己支配课外时间。”“我希望拥有不增加学习压力,又能娱乐的课余生活。”农村孩子普遍希望课余生活丰富一些:“希望参加课外活动”“希望能参加体育活动。”“看电视,读课外书,做家务活”“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玩耍。”

2、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①目前,在课间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以做游戏为主,而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而排在第二位的看书中,由下图可以看出女生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由此可见,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孩子,并且相对于男生,女孩子更喜欢安静的做事。

②根据问卷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老师有拖堂或占用下课时间的现象,表明此种现象在小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而且,由下图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数认为老师这种拖堂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问卷填写时甚至有很多同学明确表示很厌恶这种行为。对此,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用拖堂来上课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厌倦的情绪反而会影响同学们上课的情绪和对这些老师的态度。

③在调查过程中,数据显示,男生中有64.71%的人参加了补习班,相比这个数据,有50%的人参加了或者参加过兴趣班。而在女生中,这两者相差不大,几乎持平。其中,在参加补习班的学生中,只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对补习班感兴趣,而参加兴趣班的同学,则较多的对兴趣班感兴趣,在女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④显然,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喜欢劳逸结合这种学习方式的,他们有自己那个年级的特点,也有努力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第四部分 结束语

关于怎样安排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才是科学合理的,下面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首先,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仅有时间尽可能地做更多事情的良好习惯,而不是每天把很多时间用于学习。其次,在小学生开始涉及比较健康的课余生活时,家长和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增强对孩子兴趣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再次,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课余生活中,可以采取邻居的孩子轮流由某一家长带领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本次调查活动广泛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就课余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希望今后学校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在大学校园,经常能看到男生手捧玫瑰,在女生宿舍楼下痴痴等待,望眼欲穿,也经常能看到一对对情侣在学校食堂共同进餐,卿卿我我……

维持感情需要浪漫,但是,制造浪漫也需要玫瑰和钻石。进入90后大学生时代,谈一场恋爱需要多少成本?是谁在为他们的恋爱买单?身处热恋之中的学子们又是怎么看待他们无法回避的“恋爱成本”问题呢?

part 1 算算账——浪漫需要多少成本

贾同学高同学 刘同学 小飞 小胡

生活费 500元 800元 1500元 1300元 1000元

恋爱开支 200元左右 400元左右 600元-800元 600元左右 400元-500元

恋爱开支五大项礼品开支最可怕

当然,恋爱谈的是“爱”,而不是钱。把风花雪月抛在一旁,只把世俗之物摆在台面上,岂不是太煞浪漫的风景?可是,谈恋爱不能只是“乌托邦”式的空谈,必然要考虑到现实的因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成本主要花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起吃饭、逛街、游玩时所花的钱;通讯费;送礼品的开支等等。

吃饭、逛街、游玩等所花的钱是大学生恋人的基本恋爱开支。小刘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女朋友和他就读于同一个院系。他们基本上每周去学校外面吃两次饭,有时去比较低档的小餐馆吃一些炒菜,有的时候为了改善伙食,就去一些中档次的餐厅;他们每个月逛一次街,买衣服、喝奶茶等也要花一些钱。记者发现,南京一些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比如中山陵,一些比较繁华的购物中心,比如夫子庙和新街口的时尚莱迪,也是年轻的大学生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而在学校周围,学生情侣也成为了一些餐馆、水果摊等店铺的主要客户群。

通讯费也是大学生恋人的主要开支之一。对于恋人在外地的同学来说,电话费,上网视频,相互看望时的车票、飞机票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程波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而他的重庆女友已经毕业出来工作了。虽然同在重庆,程波的学校距离女友租居的地方仍有2个小时的车程,每逢周末程波都去女友那边,每周的往返车费就得花费程波二十元。“刚开始时每晚的通话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现在也有半个小时左右。”程波每月冗长的话费单已成为他的“不能承受之重”,尽管如此,每晚的“电话拉锯战”仍旧持续着。而南京理工大学的栗同学为了看望身在重庆的女友,每个学期要花上XX-3000元钱来支付飞机票的费用。

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另外一项比较大的支出是送礼品。对于情侣来说,两人庆祝生日、周年纪念日、情人节等节日是必须要送礼物的。玫瑰、毛绒娃娃、巧克力、衣服等是比较常见的礼物,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大学生情侣也要送礼物来表明心意。小静是南理工的一名大二学生,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我惹男朋友生气了,我们冷战了好几天。后来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以前说过他喜欢玉,我就跑到新街口给他买了一块‘’玉,当时商场搞活动,打四折,晚上回去就送给了他。”

两份恋爱账单曝光

●被访者:小飞物质成本:比较高 精神成本:比较高

小飞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家住北京,而他的女友则是在江南大学(无锡)读大二的南京本地人。小飞以自身为例向记者开出了一份“爱情账单”。

由于是异地恋,小飞和其女友常常得一两周才能见一次面。“基本上都是她从学校那边回家来,我们就可以见面了,见不着面的时候就上网视频或打电话。”刚上大学时,小飞的每月手机话费约为50元,谈恋爱之后,每月花费激增至150元。“花的钱不算什么,主要是时间和精力,因为有时候实在太想她了。”

“生日、情人节是肯定得送礼物的,至于礼物的价位并不重要,重在情意。”小飞曾在女友生日前一周,找到王府大街的一个录音室,把自己唱的5首女友最喜欢的歌给录了下来,制成cd,封面上印贴着两人的照片。“每首歌打折后128元,一共花了将近700元。”

由于两人经常不在一起,小飞基本上没有除话费以外的恋爱日常花费,可例如生日、情人节、周年纪念日诸如此类的固定性开支却构成小飞生活费用的很大比例。小飞每月的生活费用约为1300元,“我送过600元左右的香水和化妆品”。

●被访者:小阳物质成本:较低 精神成本:较高

小阳:南京理工大学,大二

其男友:江苏警官学院,大二

他们相恋已经三年。在不同的学校上学的他们几乎每两个星期见一次面(警官学校,一个星期只许请一次假)。

每天都会打电话,二十分钟左右,不怎么发短信(因为动感地带推行了亲情号码,只要最低消费超过三十元,每个月免费500分钟)一个月下来,电话费也就六七十元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