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汉字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的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
汉字教育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意见中对落实书法教育提出了各项要求,同时提出要加强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水平,重视书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写字教学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及家长代表。
2、调查内容:
(1)学生对写字姿势的认识和写字教学的认识。
(2)家长对学生执笔方法的认识和关心程度,纠正孩子写字姿势的建议。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小学生写字情况问卷调查表》,对456名学生进行调查。
(2)设计《小学生写字情况问卷调查表》(家长卷),对90家长展开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写字课上,查看学生的作业及学生的写字过程,仔细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等状况并进行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看出90%学生在主观上是喜欢写字和上写字课的,然而他们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合格率却不到65%。通过观察学生写作业,我们发现57%的学生能做到书写时的“三个一”,68%的学生执笔姿势正确。学生错误执笔姿势和坐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执笔太低、太竖、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头趴太低、身体紧贴桌子或离课桌太远,学生执笔的错误和坐姿的不正确往往是综合呈现。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家长认为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应及时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我们也能清楚的感受到有70%的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方法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50%的家长认为自己小孩的`执笔姿势不好,但只有30%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
原因有以下几点:幼儿园过早的写字,让孩子掌握了错误的姿势,纠正很难。加上年龄偏小,学生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会觉得很难。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家长认识不到位,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写字姿势、字形等方面的指导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写字课上缺乏指导,语文课上写字环节匆匆而过,其他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疏忽了写字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书写姿势纠正不力,书写质量不高。
策略如下: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从一年级抓起。要求教师在此阶段要强化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方法,各科教师都要注意经常示范,耐心引导,课堂给学生写字留足空间和时间。坚持天天写,堂堂练,以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坚持上好写字课,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编儿歌,讲书法家的故事等激励学生爱写字,愿意认真写字的意识,并进行多元评价。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让家长先了解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方法,并在家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多开展班级、学校写字专题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写字兴趣。
汉字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内容:
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
二、摘要:
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化;或是受文化素质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字的使用不求甚解,不规范用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个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街头信息牌、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状况,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使我们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性。
四、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2日至20xx年7月13日
五、调查结果
这是网上的一组数据:
(1)社会各类不规范用字比率不规范汉字类型:
机关企事业用字户、媒体用字、商品用字、公共场所用字。合计:
错字比率0.5%、1.1%、1.2%、2.3%、5.1%
简化字比率0.2%、0.3%、0.4%、4.2%、5.1%
繁体字比率1.3%、2.1%、3.6%、1.5%、8.5%
合计2.7%、5.8%、6.7%、11.3%、26.5%
(2)在走访中我们的发现:
1、在一些商店的橱窗上,有的人为了美化,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简体字写成繁体字。如:把“石头记”写成“石頭记”;把“代客泊车”写成“代客泊車”等。
2、有一些人写字为了简便,写成了错别字。如:把“桂圆”写成了“桂元”,把“豆腐”写成“豆付”,把“鸡蛋”写成“鸡旦”等。
3、错别字的高频出现。理发店广告牌上“招收徒工”的“徒”写写成了“徙”、“烟酒批发”写成了“烟洒批发”;高楼大厦”写成“高楼大夏”等。
六、几点建议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是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规范社会用字,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用字环境,积极推进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2、制定并印发《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通告》,以行政手段推进城区社会用字规范化。
3、加大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力度。由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对不规范用字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七、调查感悟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或无心之失而写错别字。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错别字的危害和影响。通过调查我们深刻认识了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使用的地方。对正确使用中国文字,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汉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长,规范社会用字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并切实付诸行动,就能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汉字的规范化。
汉字的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木子李、弓长张、文刀刘、三横王……天南地北共一堂。有首歌谣这样说道:“张王李赵遍地刘,世世代代传不休。”现在,全国刘姓人口大约7000万,是中国的第四大姓,古往今来,刘姓人才辈出,灿若繁星。虽说我姓刘,但对刘姓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借此机会寻根问祖,做一番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起源及演变相关资料。
2、搜集与刘姓人物相关的资料,筛选、确定有代表性的刘姓人物。
3、了解刘姓人口数量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
(一)起源及演变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帝尧之后,封于刘国(今河北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
2、出自姬姓,周王室其中一支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其后裔以邑为姓。
3、外族的改姓,如: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
(二)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大风起兮云飞扬”,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的汉高祖刘邦;“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刘备刘玄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豪”刘禹锡风骨傲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人才辈出,如恒河沙数,数不胜数。
(三)刘姓人口数量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刘姓人口众多,在我国超过7000万,大约占汉族人口5.4%,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南地区;另外,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有分布,世界上,刘姓人口多达9000万,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四、研究总结
1、刘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来源众多,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朝。
2、刘姓人才辈出,刘邦、刘彻、刘备、刘禹锡、刘伯温……,灿若繁星,光耀中华。
3、刘姓人口众多,是中国第四大姓,世界刘姓人口超过9000万。
4、刘姓人口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5、一部分刘姓是少数民族后裔。刘邦和亲,一些匈奴贵族从母姓刘;北魏孝文帝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刘姓海纳百川,蓬勃向前。
汉字的调查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多种多样,可以组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我最近在网上知道了一种诗,叫藏字诗,可藏字诗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的藏字诗?藏字诗有什么用?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藏字诗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网络查找
三、信息整理
1、什么是藏字诗:藏字诗属于“异体诗”之一种。将组成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某个字,藏在句子一定的位置,并按某种题材,以诗的格式表达出来,即谓之藏字诗。
2、藏字位置的分类:
(1)藏头类;
(2)藏尾类;
(3)藏中类;
(4)混合类如藏头藏尾类等。
3、藏字诗举例:
(1)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2)笑看坎坷风雨年,口出话语注重轻,常翻万卷自信永,开心十分把爱驻。
(3)众人皆醒我独醉,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情爱不悔,今生只为你相随。
(4)后生可畏牛仔人,知易行难为散民,后涨先伏优质股,觉悟股道做股神。
4、藏字诗的用处:
(1)表白;
(2)祝贺;
(3)传递秘密信息;
(4)作为文字游戏。
四、研究结论
藏字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暗含其它意义的.诗歌,它体现了中国汉字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含蓄性,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创新这一类诗歌,可以让小朋友学习创作。
汉字的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内容: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
三、调查报告:
(1)写别字。这占的比例最多。
我曾经在看电视时,听到里面的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真让人哭笑不得。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别人的心脏,使那人当场身亡,王武在写悔过书时竟把“竹溜死人”写成了“溜竹死人”,而县官不经调查,就根据悔过书定了他死罪。一个人因为两个字的错误赔了性命,这样严重的后果真叫人听了不敢相信。听了这个故事你说王武死得值不值?
再有,“课程表”中“程”写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看那条小弄里的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李氏载缝”四个红色大字。“载”和“裁”店主怎么分不清呢?这真是一个大笑话,哎!
(2)写繁体字。
“赵国”写成了繁体字“赵国”;街道边的“石头记、玲珑广告部”等一系列的公司、商店名都用上繁体字。
一家小饭馆便把“酒”写成“氿”,给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把“带鱼”写成,只是为了探讨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
走在我们家乡的'街上,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来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好比说是“新开元大酒店”就写成“新开元大酒店”。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我那天差点走错了地方。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3)写同音字。
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如果它们是同一个字就好了。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默写《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时把“连结”写成“连接”,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还有“近”和“进”。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四、调查后记: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建议同学们从用好汉语文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加大宣传,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网络语言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假日时间,对街头巷尾一些不正确使用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明白汉字规范使用的重要性,从而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把自己的母语发扬光大,甚至应该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汉语像英语那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