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优秀师德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1
老师,一份高尚的职业,师德,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工作、生活中,大事少,小事多,而这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彰显着我们的师德修养。在时代、人群中,伟人少,凡人多,而这看似平凡的忙忙碌碌的我们在演奏着温暖、和谐的乐章。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 (演讲稿 ) 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经常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鲜花的每一次绽放都映射人间的每一次盛况,请相信花朵有改变世间的力量,请相信自己有获取成功的力量,师德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源自每位教师心中的爱,与发自灵魂深处的芬芳。老师们,让我们用爱与真情去关爱学生。让花儿来见证——师德的力量。
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2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 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 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
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 ,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 古烁今, 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3
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
在九中,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因为他们深知,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教师,这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其实,在我们中间也不乏这样的教师。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牧牧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我深深懂得,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优秀师德演讲稿 篇4
有一位老师,尽管他相貌谈不上英俊,甚至因身材特别矮小曾被我讥笑为矮子,但他在我心中永远留下一分记忆;有一首小诗,谈不上韵律很优美,甚至谈不上完整,但它却时常荡涤我的心灵。这首诗就是那位老师送给我的,有两句是这样的:孔雀再美总有掉毛之处,人生再美总有失误之处……
事情追朔到我上初中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身材矮小成为同学们议论的话题,而我为逞口舌之快在班上为他取绰号,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位老师用海一般的胸怀包容了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所犯下的错误,用最容易说而又最不好把握的“师爱”感化了一个玩劣的心灵。他只私下里找我谈了一次话,为我在班上留足面子。我时常想:没有老师特殊的教育,可能就不会有如今的我。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从十二三岁的懵懂少年变成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了。每当回首往事,依然心存感激。
因为心中的那份记忆,这些年来,我丝毫不敢懈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自己的拳拳爱心为学生编织五彩梦想,铺设人生之路。课堂上,我是知识迷宫的导游;课堂外,我是学生生活的长者,也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业本上,留下我鲜红的心迹;考卷上,响着我汗水和信心的重奏。心灵的污垢,我用感情荡涤,精神的饥饿,我用信念哺乳。黑板上吱吱叫响的粉笔,描绘明天的憧憬,勾勒前程的锦绣。我对学生满腔的关爱换来了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老师你是朋友,你是心理医生……你是父母!”
讲台上的我,身份虽然变了,但我不忍心做一个“长者”居高临下,于是我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谈话,学会了用不同的语言赞美学生,学会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只有靠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机会,我们才能走入他们的世界。
在高中阶段,我接触的学生大多基础不好,有的严重偏科。经历多年的学习生涯,早已是伤痕累累。自卑、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偏激、自暴自弃、厌学等多种现象表现在学生群中。对待这些学生,我小心维护他们的自尊,细心寻找他们的亮点,耐心充当他们前行的明灯。有个学生叫xx,一次上课间,他没有按要求学习,我无意摸了摸他的头,提醒他要学习,而他表现出相当反感的样子。下课后我找他谈话,得知:他认为男子汉的头是摸不得的。我发现尽管他的成绩很糟糕,但他还蛮有个性,很有自尊心。我告诉他,以后我会非常尊重你,但你作为男子汉,在学习上应该拿点虎气来,让同学正眼瞧你。后来,他真的以拼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我细心关注着他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表扬和肯定,教他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高考中,他的英语成绩居然得到108分,比高二时的期中分数60分整整高出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