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提灯笼游戏教学方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提灯笼游戏教学方案 篇1
一、活动内容:简单灯笼的制作。
二、活动目标:
1、小组展示有关灯笼的知识,了解观灯的由来,灯笼的象征意义。
2、咨询研究,明白各种简单灯笼的制作方法。
3、小组合作制作灯笼,并体验做纸工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认真耐心做事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工具:刻刀,剪刀,双面胶,玻璃胶、订书机,垫板,钢格尺等
材料:查阅搜集的资料、图片、歌曲、视频等
彩纸、废旧物品、自制蜡烛、各种小饰品、水彩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孩子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对灯笼并不陌生,你们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灯笼的信息呢?与大家分享吧。
二、小组展示搜集到的与灯笼有关的小知识:
1、佛教观佛舍利、点灯将佛的介绍。
2、灯笼的象征意义。
3、观灯的节日,元宵节的由来,灯谜等。
4、介绍生活中运用灯笼为主题的很多造型设计。
5、有关灯笼的视频和歌曲展示分享。
有学生说不完整的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及时点明。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文明,节俭爱国。
三、小组合作制作灯笼:
1、先交流讨论将要做什么样的灯笼,思考需要哪些材料。
2、交流本组想做的灯笼有哪几部分基本部件组合,分工制作每一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指导,请能力强的'孩子帮助别的孩子。
提醒:
1、制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2、合理选择工具,按要求小心使用,避免受伤。
3、将大家的零部件组合制作雏形。
提醒:保持干净。
4、思考如何美化自己小组的灯笼,并美化灯笼。
四、展示成果做出合理评价。
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精彩发言,会让大家成长。
1、每组派代表介绍展示自己组的制作成果,其他组做出合理评价,如:设计造型、制作精美、美化到位,整洁干净或者改进部分、改进方法等。
2、小组改进。
3、杨老师赠语: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是你成功的基石,你会时常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五、有始有终
1、收拾好自己的剩余材料。
2、检查清理垃圾并处理。
六、板书设计:
制作灯笼
吉祥喜庆如意仔细做要合作有创意
幼儿园提灯笼游戏教学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提灯笼游戏,提高幼儿的平衡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熟悉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二、教学准备:
琴槌、手摇铃、手套、铃鼓、铜碰钟。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与发表
回顾挂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练习说故事,并讲述元宵节的习俗活动。
(二)律动暖身
引导语:“故事就说到这,我们现在来玩个步伐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走、蹲、飞’。走,我们可以怎么走?蹲着又怎么走?飞可以怎样飞?”
老师:弹琴或敲奏乐器。
学生:各式步伐走。
(三)提灯笼游戏
引导语:“我现在你们休息一下,来听一听一首歌曲。(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听歌词里唱到什么。歌词里唱到了什么?有谁知道?”(引出灯笼)
玩提灯笼游戏(两遍音乐)
每人一只琴槌穿过一个铃鼓,练习各种步伐动作来提灯笼。
第一、二句:往前走,以各种步伐提灯笼。
第三句:往左跳,往右跳。
第四句:原地自转一圈(单人或双人对舞)。
(四)各式道具灯笼
1、道具灯笼
2、特技表演
小朋友提灯笼表演:
空间感:举高放低,在空中画圈。
平衡感:不定时停下来,单脚站立。
肢体意识:用脚尖或脚跟走
路线:直走、横走、前走、后走
接触配对:找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灯笼,一起牵手或碰触肢体等。
幼儿园提灯笼游戏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运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灯笼,促进双手的协调配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购买的红灯笼一个,圆形灯笼(三片纸做的`)范样一个,菱形灯笼(四片纸做的)范样一个。教室里
预先拉上绳。
2、 毛钱做的灯笼穗子,固体胶,剪刀。
3、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实物红灯笼,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儿见过灯笼?都见过什么养的灯笼?设么时候挂灯笼?
2、 出示圆形灯笼范样,幼儿仔细观察,探索灯笼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有什么纸做的?是用几片纸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 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 制作灯笼的彩色纸可以是三张,也可以是四张、五张等。
(2) 对折后在彩纸的反面粘上胶,纸片的边角要对齐、粘牢。
(3) 粘合最后一篇纸时,先把穗子挂线夹在灯笼中间。
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业后热心帮助别人。
(2) 帮助能力弱对幼儿掌握对折、粘连的方法。
5、 把幼儿制作的灯笼挂起来,共同欣赏。
讨论:说说哪个灯笼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灯笼范样,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回家尝试制作。
幼儿园提灯笼游戏教学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6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2、探索在6和5种不同的分合记录中找出答案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记录,初步感知两部分数的互换关系。
3、能清楚地在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自备"买灯笼"操作材料的放大卡,"翻片片"活动放大记录单。
2、幼儿用书第26页《分分合合(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游戏,复习5、6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练习,也可以逐步加快游戏速度,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迅速思考出答案,做出回答。
二、在操作游戏中感知6以内数的组成。
1、兔宝宝,买灯笼。(幼儿用书第26页"买灯笼")
2、翻得轻,记得对。
三、在观察、比较中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1、教师出示幼儿的.操作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
2、教师请班级中其他有序记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并给以表扬。
四、引导幼儿找出分合记录中相像的两组做标记。让其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系。
1、教师出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单,引导观察,寻找相像的两组记录。
2、师幼共同为找到的相像的两组做标记。
3、师引导幼儿感知、讨论并归纳。
4、请幼儿在自己的操作记录单上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记录。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