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教学方案优秀(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方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词语。
3、认识16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品读、鉴赏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和段,并积累下来。
2、从文章中真情的故事中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谈话: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要上课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共同上一节语文课,你们愿意吗?那就用你宏亮的声音来告诉我,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分
1、(出示多媒体2)思乡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也是一种难解的情怀,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不抒发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来说,故乡更是永远难忘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难忘的故乡》(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刘亚舟的故乡,去聆听他童年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0分
1、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8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想好后就坐好。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文)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想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3、本文内容是以回忆童年往事为主,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
4、指导学生对每件事进行概括。(板书)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在书上做标注,哪些写得详细些,哪些写得简略些?(板书)
(1)江边洗澡 2 (2)喂小鸡 4 (3)打跐溜滑 5~7 (4)争鸭蛋 9~14
三、自主选学,精读感悟。
作者在故乡的童年生活绚丽多彩,令人向往。你又喜欢这一件件趣事中的哪一件呢?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一)品读夏天江边洗澡 3分
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到夏日的江边,感受一份清凉和快乐。
1.(出示多媒体3)指名读第2段。
2.思考: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件事? 3.汇报
(二)品读冬天雪地里喂鸡 3分
认真细致的读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1.同桌互读3.4自然段,冬天雪地里喂鸡那件难忘的往事。同桌读得好,你夸
夸他,同桌读错了,你帮帮他。(出示多媒体4)左边的同学先读,开始。
2.思考: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件事? 3.汇报
(三)品读好心叔叔抱我回家11分
是啊,冬日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的心中没有寒冷,只有快乐,在冬日,作者浓墨重彩写的是哪件事?
1.默读5至7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件事?
2.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我穿着一双露大脚趾头的夹鞋,在井沿儿跟一群半大孩子打跐溜滑。(出示多媒体5)带着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读一读。 ----- 好一个()的孩子。就在这时,一位叔叔走进了“我”的记忆。
3.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老师将叔叔抱我回家的事称之为我和叔叔的5次交锋。(出示多媒体6)
第一次 叔叔出现:带着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读一读。(理解声色俱厉,演示;你吆喝一次)男女读
第二次 “我”主动出击:带着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读一读。(做动作:蹲抱转走)分组读
第三次 “我” 使出全身招数。(试着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随意读
第四次 最后挣扎,叔叔发现“我”家里没人后是怎么做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叔叔?)我又是怎样做最后的挣扎?(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五次 结局已定。叔叔慢腾腾地走开,“我”呢?两人串读
4. 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我们会发现,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如神态、动作等,能更为鲜活地刻画人物形象。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这一点。
5. 叔叔就这样走进了他的记忆,假设叔叔当年没有把我抱回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6.看来这件事的难忘不只来自于冰天雪地里游戏的`快乐,更主要的原因是父老乡亲之间真挚、淳朴的感情。在朗读中我们就要注意读出这份浓厚的乡情,读出那份心中的感动。引读“三十??”先叙述事件再谈感受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7.读写结合,拓展练习。假如你是文章的作者,阔别故乡多年后再见到这位好心的叔叔,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多媒体7)( )的叔叔,我想对你说( )
(四)品读和铁柱争野鸭蛋4分
无论春、夏、秋、冬,作者在故乡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1.(指名读8—14自然段)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件事?
2. 和你的同桌争执一下,可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
他和小伙伴铁柱争鸭蛋事,成了他们友谊的调味剂,这点小摩擦让童年的友谊更加难忘。
3.(多媒体出示8)这四件事让刘亚舟的童年回忆,有快乐,有感激,有内疚,有悔恨。所以童年是难忘的,记载这样童年故事的故乡更是难忘的。
四、体会情感,学习写法 6分
(一)回归整体。
1、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把这四件事比作了什么?(出示多媒体9)饱满而闪光的珍珠。板书画珍珠??(指名读)
2、(出示多媒体10)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像珍珠, 饱满而闪光。
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像 , 永恒而珍贵。
(二)文尾拓展。
1、(多媒体出示11)童年生活过的故乡,在作者的心中有如珍珠般熠熠闪光,无比珍贵。所以15自然段两个短句末尾都用了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对思乡之情的强烈,而全文的结尾却用了省略号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言未尽,意未歇,正如思乡之情绵绵不绝。)板书思乡
2、能根据你们对文章的理解和独特的想象来完成填空吗?(机动)
(多媒体出示12) 我多想回到故乡,回到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我多想回到故乡,回到我________________.
我多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来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吧!
男女生分别齐读这一部分。(出示多媒体13)(放音乐)
(三)体会过渡段(机动)
同学们看看3、8自然段,讨论去掉好不好?画波浪线。
五、小结(出示多媒体15)1分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人是故乡亲??让我们在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的同时,也学会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将来这些美好回忆也将成为你记忆中最闪光的珍珠。
板书:
12 难忘的故乡
洗澡 喂鸡 打滑 争蛋??
(略) (略) (详) (详)
思念故乡
语文教学方案优秀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3、从文中的事例中受到教育,懂事主动帮父母做事。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账单,引入新课
1、出示各种账单、收据
这些记载着钱或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就叫账单。
2、出示妈妈的账单
(1)理解“芬尼”
(2)读账单,质疑
3、揭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
(2)想一想课文出示了哪儿份账单?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反馈、检查自学。
4、出示挂图
(1)认识彼得和妈妈
(2)质疑:小彼得既然索取了报酬,为什么还给了妈妈呢?是什么使小彼得转变了想法呢?
三、再读妈妈的账单
1、齐读
2、同桌互相读,交流:从妈妈的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回答
4、小结
从妈妈的账单中我们读懂了浓浓的母爱,体会到了这份母爱的无价和无私。
四、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画出描写小彼得心理、神态、动作的词。
3、结合挂图说说体会
4、小彼得会对妈妈说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妈妈会对小彼得说些什么?妈妈且个怎样的人?
5、指导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
2、出示《自学手册》中的诗歌、齐读。
3、这位小朋友通过写诗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六、作业
用不同的方式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课后反思】:
《妈妈的账单》是篇略读课文,教学所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因此,我主要围绕妈妈的账单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读了妈妈的账单,你有什么问题?你从妈妈的账单中读懂了什么?妈妈的账单给小彼得带来了什么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现合作意识,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学习。但是,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关注学生不够,因此,学生并不能如预期那样深刻领悟妈妈账单的深刻含义,突破难点有点牵强。另外,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如一蹑脚:“小心翼翼”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语文教学方案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①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②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③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①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②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①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③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④学生动笔。
⑤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①学生自读。
②同桌互查。
③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④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①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③逐句自读。
③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④教师释疑。
⑤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①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自读。
③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学方案优秀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白鲸夏季旅行家(洄游)总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嬉耍游玩优雅聪明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