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2、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劳动实践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不仅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掌握本领和报效祖国的极大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4、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2、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点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针对性。

4、上课必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应认真仔细,动手动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实验科目,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纪律:

1、必须听从认课指导老师讲解,有疑问应先举手再提问,不能交头接耳。

2、未经允许,不可以互串座位,不准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画,未经允许不准翻动抽屉中物品。

3、必须按要求领取工具及实践器材。认真领悟线路图及内涵。

4、每张课桌的同学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邻桌或其他同学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张课桌的同学应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实践器材,防止损坏或丢失,如有以上现象应按价赔偿。

四、教学课时

共2小时,时间分配:安全教育10分钟,实际操作过程理论讲解约25分钟,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约60分钟,交流总结约15分钟,课间休息约10分钟。

五、教学用具和材料

1、制作衣架的材料、用具:十号铁丝、老虎钳、老虎凳、锤子。

2、安装自行车的零部件和用具:

⑴零部件:钢圈(含轮胎)、大杆、车把、镙丝、镙帽。

⑵用具:各种型号扳手、老虎钳、镙丝刀、打气筒。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认识制作衣架的材料、工具和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让学生了解、认识自行车的零部件、工具和自行车安装程序。

2、难点:

①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自行车安装程序。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物质享受,同学们目前虽然还是学生,但有些简单的劳动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衣架的`制作和自行车的安装,今天就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回答略)。

2、安全教育:同学们,在你们还没有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讲一下安全,这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你自己负责。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制作衣架的同学每两人为一组,自行车安装的每五人为一组,同学们先坐下来听我讲解制作过程,然后再动手操作,在未制作之前请同学们不要动任何东西,在操作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不允许学生在课间随意离开座位走动或外出,更不能互相追逐打闹,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3、讲述新课:简易衣架的制作:首先准备10号铁丝长98厘米,用小铁锤将铁丝锤直,右手握老虎钳,左手持铁丝,用老虎钳钳住铁丝的一端约9厘米处弯成大弯钩状,另一端约1.5厘米侧面弯曲成小钩,大钩以下约4厘米呈柱状,再将小钩钩住柱子的下端,然后衣架上面总长比下面约长4厘米,具体操作流程图(略)。

自行车安装:先将自行车大杆、前叉翻过来朝上→安装前轮→安装后轮→安装链条→安装支架→安装坐垫→安装前后闸→安装响铃、车锁→校正、镙丝紧固→打气→试骑。

4、课后小结评比:⑴首先将所有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表扬或肯定制作较好的同学,找出制作不太理想的作品,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这些同学进行鼓励。⑵对课堂中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⑶将各种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上报给教育处。

八、工具验收、小结

清点所有教学用具,并将其重新放回指定的位置,将损坏的用具单独列出,及时补充用具,确保下次上课正常运行,留下部分学生打扫卫生,清洁课堂。

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篇2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劳动课程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1)基础劳动技能:包括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种植花草等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

(2)手工艺制作:学习编织、剪纸、陶艺等手工艺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农业生产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体验农事活动,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4)社会服务实践: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课程安排

(1)课时设置:每周安排1-2课时,共计一学期。

(2)分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劳动活动。

(3)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

(1)教师指导:教师负责课程规划、组织实施和过程指导,确保劳动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2)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

(3)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发挥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评价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技能掌握程度、创新能力等方面。

(2)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成果展示,如手工艺作品展览、农业生产成果分享等,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展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学生的劳动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程效果与展望

通过本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贡献意识和责任感。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质量。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篇3

活动主题:

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 、活动背景:

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 、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音乐。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篇4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劳动技能:学习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

园艺劳动:学习种植花卉、蔬菜等园艺知识,参与校园绿化工作。

手工制作: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如折纸、编织、陶艺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社会服务劳动:参与社区清洁、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课程实施

时间安排:本课程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课时,共计一学期。

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劳动实践基地、手工坊等资源,同时结合社区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合作精神。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手工作品展示、园艺成果展示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创造力。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五、课程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劳动实践也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注意事项

安全保障: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和急救措施。

环保意识: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要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课程中获得收获。

七、总结与展望

本劳动课程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生劳动课程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目的和内容:

1、活动主题:远足行 家乡情。

2、活动目的:

(1)养成习惯,磨练意志,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环保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实践绿色环保行为,实践野外防火、道路交通和自我安全防护。

(3)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3、活动内容:

(1)远足。

(2)环保、安全教育。

(3)对沿途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记录。

二、活动对象:湾龙区实验中学全校师生

1、学生身体不适者,由家长写出请假条,说明原因,交班主任批准,并上报政教处;

2、教师因身体不适或事假需向校长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不参加此次活动。

三、组织机构:成立远足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

2、组员:全体校委会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3、实施小组:以各班班主任为组长,分配到班的老师为组员,负责班级带队与安全管理工作。

七(1):x (2):xx

后勤及安保:xx

四、活动具体安排:

1、远足路线:校东大门……学文路……西华路……龙康路……龙祥路……黄石山公园正门……健身步道……趣味项目比赛(黄石山公园正门)……班级活动……返校。

2、活动时间、内容安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20xx—11—11(星期五)

8:00

教室集中,班主任召开行前准备会

8:30

操场集合,学校召开行前会

9:00—10:30

远足行进中

10:30—11:30

班级开展活动(黄石山公园)

11:30—12:00

学生就餐(垃圾装袋)

12:00—13:30

五、活动要求:

(一)、学生要求

1、饮用水:为减轻负担,建议只带1—2瓶500ml矿泉水。

2、午餐:合理选择食物,以能够迅速补充体力、便于携带、卫生、适量为原则。

3、着装:统一穿着校服、轻便鞋子(厚底,舒适、轻便、不要穿新鞋)、遮阳帽等。

4、全体学生在行进过程中要保持班级队列整齐,每班均需带班旗,2列纵队行进,杜绝学生私自活动。

5、卫生要求: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物讲卫生;准备好塑料袋,用于收集沿途(山路)自己产生的或已存在的垃圾、污染物,垃圾要装袋。

6、工具要求:带笔和纸,文字记录沿路心得及观察到的情况。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配备照相机,辅以图片记录。

7、行进:以班级为单位,整体行进,保持班级距离不少于4米;禁止学生单独行动,不准私自离开班级。

8、班级活动: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班主任负责,文明、有意义)

9、出行在外,注意文明举止,避免与陌生人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

10、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交通意外的发生,特别是过马路时要绝对听从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指挥,有序通过。

11、活动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请不要携带IPAD、手机等贵重物品(相机除外,但必须做好保管)。

(二)、班主任及带队教师要求

1、充分重视:事前班主任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对于患有心脏病、心肌炎等慢性病等不适合远足活动的学生,由家长写出请假条,说明原因,交班主任批准,并上报政教处,方可不允许参加本次活动。班主任统计好不参与人员,带好本班学生的通讯录。拟定合理购物方案要求:

①经费每生15元,不能超支;

②人人能体验吃苦,但能满足学生吃饱与解渴;

③不允许任何同学自带干粮和饮料;

2、安全教育:班主任务必在行前对学生进行人身、交通、财产等安全教育,特别是登山注意事项。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绿化。严禁学生攀折花草树木,严禁乱丢垃圾和随地大小便,每生、每班自带保洁袋,返回时清理好环境卫生。

4、保证安全:带队负责人、带队老师及班主任到达所经路口时,维持交通,保障学生顺利通过。

5、信息畅通:要求带队负责人与带队教师及班主任保证通讯畅通。每次休息后随时清点学生人数,确保每个学生到位。

6、职责分工:班主任在队伍前面,带队老师一中一后;各班充分利用好班干部、团员、小组长的作用,加强班级管理。

7、紧急情况:负责医疗教师及时处理受伤学生;对突发急性疾病的学生及时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对其他突发性事件,带队老师随时向学校领导汇报,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