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垃圾分类方案

欢迎阅读村级垃圾分类方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级垃圾分类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区美丽乡村创建的总体要求,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是释放文明之美。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卫生意识

以党的报告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为重点,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在对象上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在方式上注重日常性经常性,依托农村现有各类宣传载体、文化阵地,用农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行规划,推动进村入户、入脑入心。制定工作方案,周密布署整治工作,并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台帐,实行目标管理。

(二)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

1、环境卫生工作

镇级美丽乡村达标以后要做好长效管理机制,要保持道路、河道及宅前屋后卫生要求:无乱搭乱建、杂草丛生现象、河道漂浮物及散在垃圾、乱堆物,鸡鸭圈养,每月监督考察小组组织巡查一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要定期组织开展灭鼠、灭蚊蝇等突击活动,并有成效;定期组织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活动形成一定声势,能解决突出问题,无脏点、乱点。2019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上半年做好垃圾分类宣传,组织召开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三个层面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发放倡议书、指导手册等宣传用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知晓率达到100%。基层团委、妇联组织不定期开展活动时宣传垃圾分类,营造全民垃圾分类的氛围。村两委联同志愿者走下去,挨家挨户宣传普及垃圾分类。下半年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纳入日常检查范围,强化分类责任落实,完善考核监督,有效促进分类工作规范开展。

2、营造健康氛围

在村部内要设置2个以上宣传栏,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健康城市画报》或《人与健康墙报》,营造健康村建设宣传氛围,提高村民知晓率;在村委老年活动室等公共场所、自然村落设置适量的健康宣传标语,向村民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知识和理念。

3、健康行为干预

组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全年次数至少8次以上,每次听讲人数50人以上;结合控烟、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各类健康宣传日,根据实际能够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宣传活动,年内组织活动不少于2次以上;极倡导并推进“四控一动”(控油、控盐、控烟、控体重及适量运动)活动,定期向村民发放有关健康宣传资料,年内发放入户资料不少于2次,基本发放覆盖到每户家庭;村委办公场要以身作则,所推行的控烟效果好,做到“四无一有”(无吸烟现象、无烟具、无烟蒂、无烟味、有规范禁烟标识);老年活动室等场所积极推进控烟措施;建设健身场所,健身苑点各项设施齐全、完好,发展健身团队至少3个以上,并能依托团队,逐步推广市民健身舞等,形成群众性健身活动。

4、健康服务措施

卫生室设施完善、健康教育记录簿记录齐全,服务热情、群众满意。卫生室控烟措施落实,做到“四无一有”,备有相关健康宣传资料,供村民取阅;健康小组全年活动不少于8次,活动内容符合统一要求,相关工作资料完备,积极培育小组特色及典型案例;中年人、老年人、妇女等各层次农民体检工作得到有序推进,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为35岁以上中年人健康免费体检;根据本村条件,对镇保、农保和大病重病实施医疗补贴措施,根据老年人需求,为老年人健康提供服务。

5、组织管理档案

组织网络健全,工作职责分工明确有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年度计划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要求,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总结;资料档案管理有专人负责;记录及时、全面、如实;资料分类归档;工作照片等影象资料整理归档。

6、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我村老年人开展特定的活动。包括老年人体检,夏日送清凉,九九重阳节关爱老年人,照顾孤独老年结对子等各项活动。另外,安排健康志愿者的作用,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困难,根据实际安排老年人活动。

(三)落实各项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动区级美丽乡村创建以及垃圾分类减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广泛宣传发动,打牢坚实思想基础。通过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明确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整治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并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培训、开辟专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在全村营造一个正确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3、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卫生长效管理。要建立健全村环境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清扫保洁、执法监督、督查奖惩等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形成长效的环卫保洁机制。

4、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完善建立三支队伍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员队伍,现在全村垃圾收集人员10名,3座垃圾房;二是建立卫生防病、粪便管理队伍;三是建立完善的病媒体防制队伍。从领导班子到清洁队伍的规范化运作和监管着手,定岗定人,职责分明。

5、充分调研,摸清底数。

从年初开始,着手对全村区域内现有的垃圾房、公共厕所、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量、农村保洁服务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

6、加强考核,强化指导,监督检查。

村级垃圾分类方案 篇2

各位领导:

XX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推进生态宜居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在市住建委的具体指导和各级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力以赴抓落实,取得积极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XX县共有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垃圾填埋场5座,垃圾中转站102个,垃圾堆存点188个,保洁员560人,各种垃圾运输车辆100余台。严格落实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减量领导小组,搭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先后赴盘锦市盘山县和新宾县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县实际,形成“以户为主,户村结合”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模式。按照垃圾经过农户一次分类处理,余下垃圾经村保洁员二次分类处理,少量垃圾外运填埋的流程,每户在自家庭院挖沤粪池,生活垃圾、农产品垃圾等全部实现回收利用。20xx年,在59个行政村启动了第一批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试点村垃圾数量减少80%左右;20xx年继续推广试点村至135个;预计20xx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覆盖。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分类减量模式,制定《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和《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指导意见》,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同时,建立14个县级领导和6个县直部门包乡镇、包试点村,各乡镇领导班子包村屯,乡镇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管理,互相监督。一是建立“村每周自查、乡镇进行月查、县每季度抽查、县年度考核”的督查体系,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目标考核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各乡镇设立专门机构,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划分管理责任区,对街路巷道、广场公园等落实监管责任人。包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制定村两委成员、保洁员、包保人员等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职责,形成长效管理制度。

(三)加大投入,健全保洁队伍。一是由县政府为每个试点村垫付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垃圾桶,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并拨付3万元的垃圾治理经费。二是要求各乡镇按照4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负责村内街路巷道、公园广场的日常保洁,重点要对农户门口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对应该由各村进行处理的垃圾,及时外运处理,对应该由农户进行分类处理的垃圾,提醒并交由农户进行处理。各村原有的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由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及时运送到填埋场(点)处理。

(四)广泛宣传,发挥主动性。一是通过在电视台、县报开设专栏、在乡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温馨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包保乡镇的县级领导、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手把手示范分类,面对面宣传引导,达到家喻户晓,人人会分类的良好氛围。村干部、党员率先在自家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各乡镇选择典型示范村,组织现场拉练,介绍经验作法,促进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

(五)开展督查,加强监管。由县城建局牵头,联合县财政局、环保局、农发局、爱卫办等5个部门先后多次对试点村进行随机抽查和考核验收。随机访问农户和保洁员,实地了解各试点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广大农户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现场打分、当场公布、全县通报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个别乡镇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制定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但有的乡镇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下发了工作方案,并没有严格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具体。

(二)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期内纠正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宣传,加以正确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是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比较简陋,还需加大投入。二是由于要求垃圾收集、填埋等场所要远离人群,运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三、下步工作安排

围绕明年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县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作扎实推进。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分工,深入乡村,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要抓好各项责任制度的执行,按制度实施奖惩,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大保障经费投入。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各乡镇也要对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运行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同时要统一管理各村垃圾治理经费支出,保证专款专用。

(三)实施“四进四化”工程。实施农村“四进四化”工程,即:鼓励农村厕所进院、养殖舍进院、柴草垛进院、苞米仓进院;加强农村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作,打造整洁有序的农村居住环境。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和村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包保干部的实绩考核力度。

村级垃圾分类方案 篇3

教村民分辨垃圾类别,按照“可烂的”厨余垃圾和“不可烂的”其它垃圾分类。

想起20xx年推行垃圾分类的通知刚下发的情形,东阳市琐园村党支部书记严红星说:“大家都满脑子疑惑,村民这么多年的习惯能改得了?”

但基层各种创造性的土方法,愣是将这件事做成了。

农村老人和妇女多,文化水平不高,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严红星想出了个法子:按照“可烂的”厨余垃圾和“不可烂的”其它垃圾分类。这个分法通俗易懂,村民们一下子就掌握了。

垃圾分类,谁当领头羊?走进东阳市东雅村,村委会门前的告示栏给出了答案:村里每个党员按“就亲、就近”的原则联系5到10户农户,引导、监督他们开展垃圾分类。“镇、村干部还组成了垃圾分类‘指导组’和‘督查组’,进门入户‘讲’垃圾、查垃圾。”东阳市农办负责人曹正标说。

为了烧旺垃圾分类这把火,不少乡镇还请来“外援”:妇联、团委、工会等团体定期举办活动,组织年轻干部和成员进村入户,一边帮农户清理杂物,一边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衢州,在垃圾袋上“做起了文章”。走进龙游县贺田村,记者发现垃圾桶里的垃圾袋都印着两个代码。老支书劳光荣解释:“一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码。袋子有了‘身份证’,谁乱扔就可以查到。”

诸暨市还为落实垃圾分类上了“三重保险”。根据“户集、村收、镇处理”的流程,每天凌晨4点,陶朱街道联合村村民毛校良会开着垃圾车去村子收垃圾。他在收集前会对垃圾进行一次分拣,而在他之前的第一道分拣由农户完成。垃圾清运到镇里后,镇清运员会第三次分拣,确保垃圾精准分类。

几年来,浙江各地多种方法齐上阵,使得垃圾分类从最初的'“别扭事”,变成了村民的好习惯。

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里?大部分变成有机肥料,其它的被回收或焚烧处理。

走进东阳市湖溪镇有机垃圾集中处理站,记者见到可腐烂的垃圾被投入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中。通过粉碎、添加菌种、加热发酵等程序后,一个个呈块状的有机肥料就出现了。

“杭州的测试中心检测过,这些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比传统堆肥要高。”曹正标说,“农村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机垃圾,加工后就能变成肥料。分拣越精,产出的肥料质量就越高,这也是对垃圾精细化分拣的原因。”

因为质量高且价格相对低廉,这些肥料目前已被不少农户订购,剩余的则作为开展垃圾分类的奖励,赠送给了农户。这样,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便落到了实处。

“并非所有的村子都能采用湖溪镇这种模式。”浙江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邵晨曲说,湖溪镇人口密集、垃圾较多,镇里有一定经济能力购买机器进行机械化快速成肥处理。另外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子,因地制宜采取了其它处理方式。

走进诸暨市赵家镇大柳仙村,村民魏燕江正将“会烂的”垃圾倒进一个太阳能生态处理池。“我们镇主要实行太阳能堆肥站模式,能产出很多沼气,用着也很方便。”魏燕江说。

在赵家镇更为偏远的宣家山村,村民多有堆肥习惯,诸暨市则推行波卡西堆肥模式(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厨余垃圾的方法)。户分、村收、就地处置,让村民自家堆肥自家用,大大减少了运输等处理环节。

通过3年持续推进,浙江目前采用机器堆肥设施处理的村有1324个,微生物发酵快速成肥设施处理的省级试点村达到380个。

对不可腐烂的垃圾,记者跟随诸暨市农办副主任蔡建根,来到了浦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塑料等不可腐烂的垃圾一部分被回收公司回收,剩余的都被填入焚烧炉内。“炉里提前加入了烘干预处理设备,使得垃圾焚烧效率达99.9%,剩余炉渣还可成为空心砖的原料。”蔡建根说。

让好做法长效化,政策顶层设计、配套资金支持、村民参与缺一不可。

“习惯成自然。现在垃圾分类人人都能做到。从城里回村的人都说,卫生比城里的小区一点都不差。”严红星说,“以垃圾分类为主的村庄整治工作,成为最受农民欢迎、也让农民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百姓对垃圾分类工作肯定的背后,是浙江完备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配套的资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亲身参与的共同结果。

早在13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即做出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20xx年至今,浙江已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出要求,同时编制完成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行动规划》。

政策既定,配套资金也相继到位。“目前,浙江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44亿元,配置农村垃圾中转站近3000个,垃圾车6.7万台,全省农村保洁员13万人。”浙江省r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为了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各地频出奇招:在永康市,有的乡村采取与有车、有劳动力的农户签订垃圾清理和运输承包合同的方法,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在杭州桐庐县,通过对全县146个资源化利用站生产的垃圾有机肥统一管理,生产“世外桃源”牌垃圾有机肥每年的效益有600多万元,成为支持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笔重要收入。

村级垃圾分类方案 篇4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现按照上级要求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健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全民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着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依靠群众。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农村垃圾治理的职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听民意察民需,从群众角度出发,共同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好家园。

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各项工作,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结合乡村规划,编制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建设规划,配合市环卫部门有效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体系有效实施。

三、主要内容

垃圾的.分类。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大类。生活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包括庭院道路沙土、冬季煤灰、建筑垃圾、医疗垃圾以及农业垃圾等。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制品类、金属制品类、玻璃制品类、泡沫制品类、破旧服装类、塑料袋、包装袋、废旧电子产品、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等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剩菜剩饭、蔬菜瓜果垃圾、畜禽产品内脏、腐肉、零食碎末、蛋壳等易腐烂的垃圾。

3、沙土、冬季煤灰和建筑垃圾:指道路、家庭、庭院日常清扫的沙土,冬季取暖产生的煤灰,建筑废料等。此类垃圾禁止混入生活垃圾内,需单独处理。

4、农业垃圾: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垃圾,如秸秆、尾菜、畜禽养殖粪便等,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内,需单独进行处理或利用。

垃圾分类收集方式。

1、农户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投放到指定区域。保洁员在农户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收集,运送到到垃圾转运站或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2、沙土、冬季煤灰和建筑垃圾实行综合利用。各村设立煤灰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或处理场所收集垃圾,对垃圾进行再利用或集中处理。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内容,制订实施计划、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建立相关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

保障资金投入。结合各村实施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资捐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建立镇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形成农户适度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经费分担机制,引导农户积极参与。

动员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开展入户指导。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划分责任区,每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分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发挥农村妇女的家庭骨干作用,带动全家参与垃圾分类。

强化考核督导。制定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评比细则,建立现场督查考评、日常督导抽查等考核制度。实现镇、村分级负责、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