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欢迎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三、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页~第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1、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数学课会学一些什么知识呢?

2、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数数的知识。

小朋友,你有几个手指头?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3、同桌互相数数。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郊外游玩。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郊游情境图:郊游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郊外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在郊外,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蓝蓝的天空中有飘荡着朵朵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鸟儿展翅飞翔,风筝快乐的飞舞,绿树成荫,小兔子、小青蛙欢快的歌唱,鲜花怒放,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郊外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太阳;2朵……,学生接2朵白云……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棵大树……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太阳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白云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大树、风筝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小鸟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找朋友

课件出示:

要求:把同样多数目的用直线连接,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直线随机连接。

2、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件创设情境:练习

[创设学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3、数身边的事物。

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3 〇 17-9 15-9 〇 5+9 7+8 〇 9+6

4-9 〇 15-5 16-9 〇 13-9 12-9 〇 9+4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

(六)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