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19日上午,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生的家长有幸在胜利第十一中的论语厅聆听了教育专家张厚超教授精彩的家庭教育报告。整场报告会讲解生动具体、见解独到、分析精辟,使与会的家长们感慨多多,也有很大的触动。这次听课太值得了,我懂得了:培养孩子是要有毅力,有方法的,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应该给孩子以智慧的爱,深沉的爱……
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的力不从心,为什么他更愿意听老师的话,而不愿听家长的意见……
一、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二、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篇2
10月19日,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王韵嘉的妈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讲座上,张厚超老师剖析了孩子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适应的N种变化、采用实例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和孩子沟通时注意的相关事项及技巧。我发现了自己对待家庭教育上存在几个误区,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讨论。
误区一: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应该80%的教育在学校,20%的教育在家庭。
张老师说其实孩子80%的教育在家庭,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经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学习要靠自己,妈妈小的时候姥姥根本没时间管我,哪像你们这一代?可是我们忘了时代在变化,相比我们小时候,30年后的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的学习不单单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要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单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了解相关信息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开阔他的视野和思路,增进团队合作和自强自立的能力。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学习一些科普知识,本着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原则,多问孩子问题,促进孩子多思考以及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最近看了一个报道,13岁的孩子考入了清华大学,其智力水平与正常同龄孩子并无明显优势,只是家庭教育启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误区二:总是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孩子的感受。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大人与孩子的沟通何尝不是?张老师讲在他们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老师、儿子、朋友!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示弱的时候示弱。可是我们往往只把自己当成了家长,强调孩子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我们是否真的听了孩子在想什么和孩子做这件事时如何考虑的?甚至有时对孩子产生了误解。想想自己家孩子有点不自信,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偏小,遇事不喜欢积极主动,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自己有些盛气凌人,打消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所以要学会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原本孩子不喜欢阅读,主要是因为对拼音掌握不熟,一个晚上也读不了几段,她累我也急躁,觉得这么简单怎么就不会。不过听了讲座以后,这几天我改变了阅读方式,让孩子读一个句子,我读一个句子,比比谁读的既快又准,而且有时自己故意读错或是不会读,让孩子帮忙纠正和讲解,结果真的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拼音的熟练程度和自信心。孩子没有天生就笨的出奇或是调皮捣蛋,只要找对了方法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误区三: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有影响,但不会太大。
现在手机、电脑已经逐渐占据了自己的主要业余生活中,而自己还要求孩子不要去玩手机、玩电脑,试问我们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吗?有几天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想想自己作为家长还真是有些不称职。孩子对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大都来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第一次家长会时老师举得例子我至今记忆犹新,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给孩子做好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切实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言出必行,对孩子的承诺不管大小一定要兑现,培养孩子信守承若;安排适量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培养孩子的自立、责任和担当;时刻注重自己的公共道德,例如不闯红灯、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教育孩子作为一名良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进取、主动、热情、开朗外向的性格;时刻警醒自己我是孩子的镜子,想让孩子怎么样要先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动作或是无意识的行为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误区四:有些事情大了就慢慢懂了,沟通不到位,或是有些事情疏于解释。
现在的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比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所有的女孩都能怀孕吗?你是怎么生的我?等等,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解释,所以经常用等你大了就慢慢懂了。不过现在想想其实我们不告知,会更加增强孩子的好奇感,他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就像张老师博客里写道的孩子第一次说“我操”,其实正确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搪塞,真正和孩子做好交流,让孩子有话愿意对你讲,把父母当成最好的朋友。
总之,自己通过听讲座还真是受益匪浅,对今后教育孩子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希望和其他家长共同交流、学习和分享,和老师携手共进,为打造孩子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篇3
上周,本人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报告会,感慨颇深。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认为家长的带头示范作用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家庭教养、学校学习、社会学习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家庭教养最重要,也是最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因素,那么什么又是家庭教养呢?
我认为家庭教养就是孩子父母的言谈举止、世界观、人生观。我们成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优点或缺点大多数都能从家庭中找到原形。成功的家族,家风都很优秀。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首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这样,孩子才会得到好的'熏陶,也只有这样,我们身上的缺点才不会传给孩子。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何在孩子面前改变自己的不好习惯呢?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规律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孩子都是适使用的,因此,在家长改变自己或孩子的不好习惯时,就需要有克服困难的雄心,光有雄心还不够,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具备了雄心和耐心,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前进,比如:在孩子面前坚持不懈的学习读书;在孩子面前虚心向别人求教;在孩子面前积极改掉自己的缺点;在孩子面前不打网络游戏;在孩子面前舍得将面子放在一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恒心非常重要,见到孩子进步固然高兴,但并不是所有付出都能迅速见到效果,这就要家长具备足够的恒心,有了恒心,才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总之,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让我们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给他们的未来立一杆风向标。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篇4
10月19日,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王韵嘉的妈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讲座上,张厚超老师剖析了孩子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适应的N种变化、采用实例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和孩子沟通时注意的相关事项及技巧。我发现了自己对待家庭教育上存在几个误区,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讨论。
误区一: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应该80%的教育在学校,20%的教育在家庭。
张老师说其实孩子80%的教育在家庭,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经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学习要靠自己,妈妈小的时候姥姥根本没时间管我,哪像你们这一代?可是我们忘了时代在变化,相比我们小时候,30年后的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的学习不单单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要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单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了解相关信息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开阔他的视野和思路,增进团队合作和自强自立的能力。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学习一些科普知识,本着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原则,多问孩子问题,促进孩子多思考以及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最近看了一个报道,13岁的孩子考入了清华大学,其智力水平与正常同龄孩子并无明显优势,只是家庭教育启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误区二:总是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孩子的感受。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大人与孩子的沟通何尝不是?张老师讲在他们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老师、儿子、朋友!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示弱的时候示弱。可是我们往往只把自己当成了家长,强调孩子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我们是否真的听了孩子在想什么和孩子做这件事时如何考虑的?甚至有时对孩子产生了误解。想想自己家孩子有点不自信,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偏小,遇事不喜欢积极主动,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自己有些盛气凌人,打消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所以要学会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原本孩子不喜欢阅读,主要是因为对拼音掌握不熟,一个晚上也读不了几段,她累我也急躁,觉得这么简单怎么就不会。不过听了讲座以后,这几天我改变了阅读方式,让孩子读一个句子,我读一个句子,比比谁读的既快又准,而且有时自己故意读错或是不会读,让孩子帮忙纠正和讲解,结果真的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拼音的熟练程度和自信心。孩子没有天生就笨的出奇或是调皮捣蛋,只要找对了方法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误区三: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有影响,但不会太大。
现在手机、电脑已经逐渐占据了自己的主要业余生活中,而自己还要求孩子不要去玩手机、玩电脑,试问我们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吗?有几天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想想自己作为家长还真是有些不称职。孩子对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大都来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第一次家长会时老师举得例子我至今记忆犹新,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给孩子做好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切实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言出必行,对孩子的承诺不管大小一定要兑现,培养孩子信守承若;安排适量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培养孩子的自立、责任和担当;时刻注重自己的公共道德,例如不闯红灯、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教育孩子作为一名良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进取、主动、热情、开朗外向的性格;时刻警醒自己我是孩子的镜子,想让孩子怎么样要先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动作或是无意识的行为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误区四:有些事情大了就慢慢懂了,沟通不到位,或是有些事情疏于解释。
现在的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比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所有的女孩都能怀孕吗?你是怎么生的我?等等,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解释,所以经常用等你大了就慢慢懂了。不过现在想想其实我们不告知,会更加增强孩子的好奇感,他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就像张老师博客里写道的孩子第一次说“我操”,其实正确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搪塞,真正和孩子做好交流,让孩子有话愿意对你讲,把父母当成最好的朋友。
总之,自己通过听讲座还真是受益匪浅,对今后教育孩子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希望和其他家长共同交流、学习和分享,和老师携手共进,为打造孩子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