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尝试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届学即将毕业,虽然收效甚微,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回顾我个人在实验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感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时期:1.心灵的震撼2.激情投入3.迷茫而不知所措。
记得第一次在双槐学校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看的那充满激情的课堂,.我的心灵受到巨大了震撼。我暗自许诺,一定要将学会,教给我的学生。回来以后我在学生中轰轰烈烈开张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刚开始那会儿,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也动起来了,连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仿佛都爱学习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当这种新鲜感过去,学生热情随之一天天退去,一切又回到从前。对学习无动于衷,缺乏纪律观念,各种陋习也逐渐又暴露出来。合作学习在这里仿佛水土不服,走到了尽头。我一度在心里产生困惑:我们的学生是否适合搞“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成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前一阵子有幸参加培训学习,才使自己醒悟过来,“不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学生,而是自己在推行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迄今为止,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知之都是知之甚少,何谈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反思自己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主要工作不外乎做了两件事情:一、简单分了学习小组。二、制定简单评价规则。只停留在表面,至于还需要做的其它一系列详细工作,自己是一头雾水。
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组长科学培训.组员分工.规定制度该怎样制定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怎么能取得效益。通过这次尝试,让我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一门学问,能否取得成功与我们教师素养有很大关系。教师要要想取得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首先转化观念,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时代已改变,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苦着学,教师苦着教”低效的课堂已经过时。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课堂质效。而这种“师生共乐”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二、教师要学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行过程中必然回遇到许多意想不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步认识它。
三、教师要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着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可以采用向书本、网络、同仁、进修等多种方式学习,从中寻找方法。
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编导学案.学生要真正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要有适合学生学情道学案.别人的学案不能生搬,否则容易脱离学情.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钻研教材、大纲、结合学情,编写出校本学案。
五、教师要敢于投身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成长法则告诉:只有真正投身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学会它。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学校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本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许多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以及平常的数学教学我来谈谈自己的困惑与感受。
困惑之一:我们如何来设置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许老师在备课时认为这个问题不错,但在课堂中学生觉得太难或太简单,以至于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比如: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6=0的距离小2。求点M满足的方程。这道题在理科班学生提出平移点的方法,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学生不甚理解,效果很差。“你认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价值怎样?”49%的.学生认为有,4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以在选题与设置问题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堂合作学习进行预测来设置问题。
困惑之二:如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的误区是小组合作教学只注重对小组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课堂上往往采取量化积分的方法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回答问题及做题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新鲜,表现活跃。但时间长了,就有问题。学生对这种评价方法感到厌倦,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态度。而且对于“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诸如此类的表扬已经不感冒。老师也慢慢减弱了评价。所以在“你们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有评价吗?”57%的学生选有时有。可见我们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学生个体的好表现没有强化。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何调动组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
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29%的学生选择经常,63%的学生选择偶尔。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这些学生在他们那个组表现突出,经常回答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不经常回答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他们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学的好的越来越好,学的差的越来越差,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发现组内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少,表现也不积极。优差搭配,互帮互助就会促进学习?是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要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3
1月7日,我们来到美丽的溪口中心小学,聆听了杨晓松老师一节“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课《伯牙绝弦》。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杨老师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因而课堂也是高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任务,有效开展合作。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小组合作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做到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杨老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课文中字词的意思,再说句子的意思。在理解了字词、句子意思后,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在课上,我注意到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小组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组织交流,每个组员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交流的过程中,“我来汇报”、“我来补充”、“我提一个建议”孩子们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有效地避免了看似热闹,其实无效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课堂的高效打好了基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提升。
二、自主、合作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提高学习的效率。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就无有效、高效可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更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有课前让学生用好导学案,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思考与感悟,课堂上才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话语权。杨老师要学生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有关语句,读懂了什么?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把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先交流讨论,解决简单质疑,课堂上再去解决难理解的质疑问题,就不会出现质疑很多,每个质疑都解决不透彻的问题。只有做到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重视交流环节,有效开展评价
交流、评价环节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杨老师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杨老师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组加分的方式以示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参与学生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观察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合作中遇到什么问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有针对性的地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朗读出现困难时,杨老师及时点拨怎样恰当停顿才能读出韵味。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老师适时出示拓展阅读材料,师生深情吟诵。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有序,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高效!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各位同行商榷。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成了中心人物,而那几位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如果把学困生分在一起,老师参与其中引导是否可行呢?
2.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而为了装潢门面,以其形式来取悦现场的听课教师,尽管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炽热,最终也是一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
3.我个人以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慎用。文言文语言非常凝练,更讲究的是个体的独特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不是在所谓的合作中取得相对一致的结果。
4.语文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重“议”轻“思”,以“议”代“读”。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不能说是单纯地让学生“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再把议后感受融于朗读中,再把读与议有机结合起来。迫不及待让学生讨论、合作,而没有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致使部分学生吃“现成饭”,无须动脑思考,讨论也不可能深刻。长此以往,定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4
1月7日,我们来到美丽的溪口中心小学,聆听了杨晓松老师一节“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课《伯牙绝弦》。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杨老师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因而课堂也是高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任务,有效开展合作。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小组合作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做到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杨老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课文中字词的意思,再说句子的意思。在理解了字词、句子意思后,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在课上,我注意到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小组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组织交流,每个组员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交流的过程中,“我来汇报”、“我来补充”、“我提一个建议”孩子们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有效地避免了看似热闹,其实无效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课堂的高效打好了基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提升。
二、自主、合作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提高学习的效率。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就无有效、高效可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更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有课前让学生用好导学案,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思考与感悟,课堂上才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话语权。杨老师要学生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有关语句,读懂了什么?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把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先交流讨论,解决简单质疑,课堂上再去解决难理解的质疑问题,就不会出现质疑很多,每个质疑都解决不透彻的问题。只有做到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重视交流环节,有效开展评价
交流、评价环节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杨老师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杨老师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组加分的方式以示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参与学生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观察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合作中遇到什么问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有针对性的地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朗读出现困难时,杨老师及时点拨怎样恰当停顿才能读出韵味。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老师适时出示拓展阅读材料,师生深情吟诵。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有序,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高效!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各位同行商榷。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成了中心人物,而那几位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如果把学困生分在一起,老师参与其中引导是否可行呢?
2.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而为了装潢门面,以其形式来取悦现场的听课教师,尽管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炽热,最终也是一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
3.我个人以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慎用。文言文语言非常凝练,更讲究的是个体的独特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不是在所谓的合作中取得相对一致的结果。
4.语文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重“议”轻“思”,以“议”代“读”。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不能说是单纯地让学生“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再把议后感受融于朗读中,再把读与议有机结合起来。迫不及待让学生讨论、合作,而没有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致使部分学生吃“现成饭”,无须动脑思考,讨论也不可能深刻。长此以往,定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