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

请欣赏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 篇1

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觉得这是一次落到实处的教研。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想法,虽然姚主任只研究物理和理综,但他的高度和视角决定了他的影响力,为我们参会的老师开拓了视野眼界。我参加了后阶段探讨过程,及时将收获和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

一、高考不会那么难,要降低平时练习题的难度

1、现在高中已经不分专业,而到了大学,某一专业只面向5%的学生,而要让另外95%的学生去学那5%的知识,显然不人性化,所以单科试题不可能出得很专业;

2、全国各省就广东没有设置学业水平测试(?我的理解:应该是指理科生不用考理化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广东高考内容设置和难度设置上需要承担学业水平的内容;

3、区分度不需要很大,对中等及下的考生不设区分度,而在数学和物理两科的大题上设置重点线(考生)区分题。

4、教育厅长不换人,试卷难度、内容、方向基本不变。

5、高考有两种功能

普及功能:各科“中等难度”题量比例大;

选择功能:6科中有3。5个题(共70分)区分尖子生;

思考:二A线以下考生应该承担放弃这70分的心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大题难题区分度大的题中,哪些可得分,哪些不可得分。

例如化学科,全卷62%的分数为80%的学生所能完成,换句话说80%的考生在化学这一科能及格。从上面信息可得化学中的大题不在此上面70分范围内,对于二A到二B的考生,化学四道大题完全可以拿80%的分数,如有机大题可以得满分。至于三A及以下的考生,后面的大题也存在大量的得分可能。因为化学卷大题一般设置五~六问,每问之间的联系很弱,甚至出现题问与题设之间完全没关联的情况。

虽说考题对于二A线以下的考生没有区分度,但分数却有高低,可见区分度还是存在的,那又是以什么为区分的'呢?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省召开的化学教研会中提到了“易题也有区分度”。高考的题型、知识点其实都是考生们训练过的,对于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懂都会,但考下来这些二A以下的考生分数却都不理想,出现了“会做”却“无法得分”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类考生的思维方向出差错,俗称答偏了,如语文科作文写偏题跑题了;二是思考严密性不够,由于很多考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答题经验主义的存在,更多的考生只是凭经验做题,所以面对高考中的新题型,无法适应考题中的变化,加上考场上较紧张,做题时只想到表层或者某一方向,所给出的回答无法得高分;三是答题细节不注意,专业术语不规范,这一问题在三A及以下考生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高三复习过程指导

第一阶段(一模前):对于中下层次的班级,不要求进度一致,只在于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有进步;

思考:对于甲中这样基层高中,想复习三轮甚至四轮是不可能的,二轮也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般是广州二模后),所以甲中所定的进度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各科任尽量跟上级组进度。至于班级之间存在差别,所以前后班级存在一定的进度差别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二模后):

1、进行题型专题训练;

2、纵向研读主观题;

3、查漏补缺,规范作答;

4、身体、心理调节。

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作答时间的训练,答题顺序的训练,优差生的差别……

建议:理科拼重点线的学生要先做35题和36题,但需要在35-40分钟内完成;文科生一般每科先用时40分钟,后30分钟自由选做或复查。

举实例:让理科生做800道学业水平物理选择题两次,让他从中挑错,结果该生在后来的考试中,物理选择题基本可拿满分。

思考:与姚主任讨论得出:这不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应该是无休止的做题,但现在只做一定的题。通过思考我本人觉得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一者可以用题带出知识体系;二者训练学生严谨学科态度(挑错);三者挑错不同于做题,其效果比呆板做题要好。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做简单的题,带着挑错的目的,无异于是在讨论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针对化学学科,我们最近搞了元素及化合物专题练习,我觉得如果学生能认真完成,是很不错的。还有一方法,在五一假期,可以把我们之前考过的题都拿出来,进行整理,再做一次,查漏补缺,把每一道题都弄懂,想通,并且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相同类型题的出题规律和方向。

第三阶段(自学后返校):老师在比较两年内广东省高考题、广州一二模题、各市模拟题之后,得到一两套新题,有创意的题(不算猜题)给学生训……

思考:虽然没有高考信息,但至少让学生训练一些陌生题型,加强了心理辅导。

三、高考出题信息

1、广东省高考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一定会参考的资料:(1)广东省高考年报;(2)广东省高考学科试题分析;(3)各版本教材;(4)学科课程标准;(5)考试大纲等。其中年报和试题分析所提供资料详细,对于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和复习方向的指导有很大的帮……

2、(理综)选择题基本都取材于各版本教材。

思考、总结,及时整理成文,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应该有帮助,贴上空间,也希望给同行和学生们带来一些帮助。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 篇2

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觉得这是一次落到实处的教研。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想法,虽然姚主任只研究物理和理综,但他的高度和视角决定了他的影响力,为我们参会的老师开拓了视野眼界。我参加了后阶段探讨过程,及时将收获和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

一、高考不会那么难,要降低平时练习题的难度

1、现在高中已经不分专业,而到了大学,某一专业只面向5%的学生,而要让另外95%的学生去学那5%的知识,显然不人性化,所以单科试题不可能出得很专业;

2、全国各省就广东没有设置学业水平测试(?我的理解:应该是指理科生不用考理化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广东高考内容设置和难度设置上需要承担学业水平的内容;

3、区分度不需要很大,对中等及下的考生不设区分度,而在数学和物理两科的大题上设置重点线(考生)区分题。

4、教育厅长不换人,试卷难度、内容、方向基本不变。

5、高考有两种功能

普及功能:各科“中等难度”题量比例大;

选择功能:6科中有3。5个题(共70分)区分尖子生;

思考:二A线以下考生应该承担放弃这70分的`心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大题难题区分度大的题中,哪些可得分,哪些不可得分。

例如化学科,全卷62%的分数为80%的学生所能完成,换句话说80%的考生在化学这一科能及格。从上面信息可得化学中的大题不在此上面70分范围内,对于二A到二B的考生,化学四道大题完全可以拿80%的分数,如有机大题可以得满分。至于三A及以下的考生,后面的大题也存在大量的得分可能。因为化学卷大题一般设置五~六问,每问之间的联系很弱,甚至出现题问与题设之间完全没关联的情况。

虽说考题对于二A线以下的考生没有区分度,但分数却有高低,可见区分度还是存在的,那又是以什么为区分的呢?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省召开的化学教研会中提到了“易题也有区分度”。高考的题型、知识点其实都是考生们训练过的,对于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懂都会,但考下来这些二A以下的考生分数却都不理想,出现了“会做”却“无法得分”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类考生的思维方向出差错,俗称答偏了,如语文科作文写偏题跑题了;二是思考严密性不够,由于很多考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答题经验主义的存在,更多的考生只是凭经验做题,所以面对高考中的新题型,无法适应考题中的变化,加上考场上较紧张,做题时只想到表层或者某一方向,所给出的回答无法得高分;三是答题细节不注意,专业术语不规范,这一问题在三A及以下考生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高三复习过程指导

第一阶段(一模前):对于中下层次的班级,不要求进度一致,只在于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有进步;

思考:对于甲中这样基层高中,想复习三轮甚至四轮是不可能的,二轮也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般是广州二模后),所以甲中所定的进度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各科任尽量跟上级组进度。至于班级之间存在差别,所以前后班级存在一定的进度差别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二模后):

1、进行题型专题训练;

2、纵向研读主观题;

3、查漏补缺,规范作答;

4、身体、心理调节。

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作答时间的训练,答题顺序的训练,优差生的差别……

建议:理科拼重点线的学生要先做35题和36题,但需要在35-40分钟内完成;文科生一般每科先用时40分钟,后30分钟自由选做或复查。

举实例:让理科生做800道学业水平物理选择题两次,让他从中挑错,结果该生在后来的考试中,物理选择题基本可拿满分。

思考:与姚主任讨论得出:这不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应该是无休止的做题,但现在只做一定的题。通过思考我本人觉得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一者可以用题带出知识体系;二者训练学生严谨学科态度(挑错);三者挑错不同于做题,其效果比呆板做题要好。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做简单的题,带着挑错的目的,无异于是在讨论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针对化学学科,我们最近搞了元素及化合物专题练习,我觉得如果学生能认真完成,是很不错的。还有一方法,在五一假期,可以把我们之前考过的题都拿出来,进行整理,再做一次,查漏补缺,把每一道题都弄懂,想通,并且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相同类型题的出题规律和方向。

第三阶段(自学后返校):老师在比较两年内广东省高考题、广州一二模题、各市模拟题之后,得到一两套新题,有创意的题(不算猜题)给学生训……

思考:虽然没有高考信息,但至少让学生训练一些陌生题型,加强了心理辅导。

三、高考出题信息

1、广东省高考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一定会参考的资料:(1)广东省高考年报;(2)广东省高考学科试题分析;(3)各版本教材;(4)学科课程标准;(5)考试大纲等。其中年报和试题分析所提供资料详细,对于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和复习方向的指导有很大的帮……

2、(理综)选择题基本都取材于各版本教材。

思考、总结,及时整理成文,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应该有帮助,贴上空间,也希望给同行和学生们带来一些帮助。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 篇3

根据教育局陈xx主任的要求,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9月29日我赴xxxx中学参加了xx市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同去的还有我校程xx老师及兄弟学校8位教师。时间不长,感觉收获颇丰,下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总的感受

一是听了两堂精彩的历史课。一节是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节是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这两课分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事件,教材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两课内容较多,所以上好这两课有一定难度,但两位老师的课既轻松愉快又有较好效果,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例如,贾荣艳老师把洋务运动这节课整合为:诊病因【即洋务运动的背景】,开药方【洋务运动的内容】,看疗效【洋务运动的结果】,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轻松愉快实现高效。

二是名家点评。宋雪梅老师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一针见血,一语中的,高屋建瓴,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广大历史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三是实地参观。严格规范的.管理,清洁优雅的校园,内涵丰富的文化,都彰显出了xx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真不愧是全市教育的标杆。

二、具体做法

通过学习自己倍受鼓舞、倍感压力、倍增信心,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主要是:

(一)抓好精心备课这个前提。我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深挖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整合资源,起到举一反三,窥斑见豹的作用。

(二)落实精讲多练这个重点。主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已混点,三不讲:学生一看就会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偏离教学重点的不讲。积极推行堂堂清,周周清的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这个核心。抛弃假民主实现真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把当前我校推行的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好,注重思维训练量,实现真正的探究。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学习,向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虚心请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改革。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 篇4

xx一中xx老师和xx实验中学xx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和《明清社会之城市经济发展与局限》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下午又参加了评课研讨,听取了五校的备考经验交流,让我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一、听两节课体会

本次出课的主题围绕“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备考实效”。两位老师的课分别体现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同时关注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且明确指向高考,深入研究高考,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上就明确体现出了这种指向性。

xx老师的课我听过两次,每次都让我印象深刻,给自己很大的启发。这次是二轮复习中的“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这一阶段特征,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

1、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能力的提升。每一部分知识梳理记忆后,用题来考查掌握情况,并将高考题适当修改,降低一下知识难度,又体现高考指向,体现二轮复习的基本特点。

2、采用不同的方式落实基础知识。比如说既有知识表格填空,又有自编的知识改错。我对她的知识改错印象比较深刻,很好的落实基础,又突出了学生的易错部分。

3、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我觉得*xx老师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她了解学生情况,“备学生”做的特别好,因为充分了解学生,所以提示学生划出关键词与句、关注答题角度、注意规范答题语言,整堂课既有难度提升又有方法指导。

4、创新课堂,微课引入。xx老师将中国古代“康乾时期”做了一段微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很体现老师的知识面,也扩充了课堂容量,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5、语言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体现了一位专业历史老师的学科素养之优秀。

第二位是xx实验中学的xx老师,她采取了小切口、大视角,关注高考热点的方式引入二轮复习中国明清时期的城市。大量材料的引入体现了一位历史老师阅读量、知识面的.宽广。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更像一节三轮复习课,二轮课的特征并不明显,看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大,也说明老师一定要认真备学生。

二、高考备考经验交流心得

下午我们听了五校联盟中的四位老师做了高考备考主题经验交流,其中一位是我的大学同学,让我倍感惊喜。对于这次备考经验交流,我有如下体会:

1、夯实主干,抓住要点。

任何试题的考查都离不开课标与考纲的要求,所以高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与要点知识,不要过于偏与繁。

2、史料导学,史论结合。

历史学科学习离不开史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适度的选择材料,注重分析方法与答题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形成历史证据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信息的提取、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处理,得出历史结论,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3、高考指向,关注热点。

作为教师,多研究高考,多关注高考,以高考为指向,关注热点问题,虽然我们不能预测考题,但是我们可以研究乃至把握方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