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北京冬残奥会四年级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四年级心得体会 篇1
当地时间9月11日晚,患有脑瘫的比利时小将劳伦斯—德沃斯摘得男单第9级金牌,并凭借16岁28天的年纪,成为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子冠军!
据国际乒联官网报道,劳伦斯20xx年才初登世界大赛舞台,曾在20xx年的残欧锦赛中斩获男单和团体两枚金牌。此行的里约之旅,劳伦斯更是神勇地一局未丢,在决赛迎战荷兰选手赫尔本—拉斯特时同样是以3—0(11—8、11—7、11—4)锁定胜局。
“乒乓球就是我的生命。现在我在一家运动学校上学,周一到周五每天就是学习、训练。这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很无聊,但是我非常喜欢”赛后,小伙子还表示:“真的太让人惊喜了,定下的目标是获得奖牌,现在变成了金牌。我也没有想过会是3—0拿下。不过,是的,我做到了。”值得一提的是,采访中劳伦斯还透露了一个小花絮。
没想到上个月藏獒张继科在里约赛场上“没睡醒”的风潮又刮回去了。“其实昨晚我都没有睡好,因为脑海里一直在想,噢,我进半决赛了,后面说不定还有决赛,我可得好好发挥,还好最后赢球了。今天也已经打出了自己的最好状态。”劳伦斯笑着说。
北京冬残奥会四年级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男子4乘100自由泳34分决赛。当看到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时,我疑惑不解,因为这些运动员们有的只有一只腿,有的只有一只手,还有的双目失明。这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运动员们在水中该怎样游动呢?带着一个个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砰”随着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西班牙队开始一路领先,中国队队员在后面紧追不舍,只见中国队队员用脚拍打水面,单手抬起,入水、抬起、入水……不停地做着这一系列动作,并最大限度地排水增加速度。当第二棒选手出发时,中国队已占据领先的位置,可是突然半路杀出的两匹黑马——英国队和澳大利亚队却渐渐超过其他队伍,逼近中国队。果然,他们在第三棒和第四棒的时与中国队齐头并进,在最后50米冲刺中,所有人都希望中国队再来一次精彩的超越,但中国队却没有成功。最终,英国队获得金牌,澳大利亚队获得银牌,中国队获得铜牌。
在比赛中,我发现中国队队员一直展现出一种快乐的笑容。中国健儿正是有这样的乐观,敢于拼搏的运动精神,才使他们勇敢面对困难,迎战困难。这乐观正如一块烙铁,把前面的道路铺平,使人生之路变得畅通无阻。
北京冬残奥会四年级心得体会 篇3
相对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虽是一样的气势恢宏,一样的精彩绝伦,一样的和谐融合,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还多了些感动,多了些关爱,多了些坚韧。
太阳鸟遨游天空,虽然有些人无法看见光亮,但却能与所有人一起感受到温暖。无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着同一个梦想。有梦就有希望,于是,我们和梦一起飞翔。
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数残疾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和敬佩。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手,但也能独臂擎天,即使双手皆无,但也能用智慧开启美好的生活。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脚,但也能稳站如金鸡独立,即使双脚皆无,但也能逍遥于人生的征程。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眼睛,但也能一目了然,即使双眼失明,但也能心装大千世界。
身残不可怕,拼搏最重要。伴着数届残奥会一路走来,我们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残疾人健全乐观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当我们的眼光追逐着他们在竞技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当他们于赛场上每一次举手投足的精彩带给我们由衷的赞叹,此刻,他们就是勇气和梦想的化身。
北京2008年残奥会,他们来了,带着微笑,带着信心。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勇气和信念鼓励着所有的残疾人。4000多名参赛健儿相聚一堂,这不仅是包括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世界6亿多残疾人最开心难忘的时刻,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最开心难忘的时刻。激情点燃,梦想放飞,关爱升华。通过残奥会这个大舞台,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的若干不易,同时也提醒我们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
开幕式后,参赛残疾健儿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比赛,所以,别忘了给他们加油喝彩。但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缘故,我们的加油喝彩等语言和行为表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按照残奥会对观众的特殊要求而行。做好这些,也是对他们关心关爱的体现。
北京残奥会圣火一路走来。中华文明路线,让残疾人和我们看到了祖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时代风采路线,让残疾人和我们看到了自己双手创造的财富和进步。当采自太阳的残奥圣火,在开幕式上点燃“鸟巢”主火炬的那一刻,残疾人朋友的心里更亮敞了,我们的心里更亮敞了,北京更亮敞了,世界也更亮敞了。
“精神寓于运动”,这是残奥运动的精神。“超越·融合·共享”,这是北京残奥会的理念。开幕式将这些精神和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各国各地区的参赛体育健儿能有好的成绩和收获。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北京冬残奥会四年级心得体会 篇4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平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