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销售实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销售实战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上周跟随领导去客户那里商谈某个项目的合同签订问题,按照以往流程,项目进展到合同阶段,后续工作本应如探囊取物般顺畅。到达当晚约了个中层领导吃饭,该领导话语权不重,但影响力尚可,最重要的是极其热情,酒足饭饱之后非要帮我们把合同尽快促成,盛情难却,谁知就是这份极致的热情使主管领导暂缓了合同谈判,让回京等消息。我与领导痛定思痛,百费周折,好话说尽,最后仍然无功而返,坐在回京的高铁上,领导感叹一句“唉,蚂蚁绊倒大象啊!”茅塞顿开,回首往事,“细节打败销售”的场景历历在目,不知意气风发的你被蚂蚁绊倒过吗?
自作聪明,乐极生悲
1、“X总,您好,还记得我是谁吗?”
除非你十分确信对方能记住记得名字,否则在什么情况下不要问这种看似能拉近距离的“二愣子”问题,通常情况下的老总阅人无数,亦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为了不把双方都置于一个尴尬的氛围之中,所以在对方皱眉之前,最好主动自报家门。兼而有之,对方可以不记住你的名字,但你千万不能忘记更不能记错对方的名字,与各位领导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是不能假设的,或许在嘈杂的饭局中,或许在人声鼎沸的会议上,夹杂着各地方言于一身的“自述”,集结着各种书法字体于一身的“名片”,很容易让你把对方的姓氏弄错,在确认对方的名字之前,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瞎叫,多问一句不会过分的,或者问问周围的人也未尝不可,礼多人不怪,否则就乐极生悲了!
2、“见您一面不容易,我得好好和您聊聊!”
一般情况下我们约见的项目关键人大部分都身居高位,身兼数职,会议不断,电话不停,是名副其实的大忙人。无论我们通过何种渠道取得了面谈的机会,我们都不要把等候已久、望眼欲穿的劲头表现出来,更不能呈口舌之快,把事先准备好的语言一股脑复读出来,要懂得察言观色,看对方是否马上有会议,手头是否有工作,心情是否愉悦,办公室是否时常有人打扰,最重要的是必须敏锐的捕捉到对方的微表情或非常规动作,对方不耐烦了,开始看表、看电脑、转笔了,马上停止你的高谈阔论,约定下一次的见面时间,全身而退,见好就收吧,千万不要奢侈的幻想见一次面就把事情聊透,更不要天真的认为见一次面就能把对方拿下!
3、“这是我哥,那是我姐……”
伴随着你的努力、你的运气、你的背景、你的聪明等等一切可以为你所用的优秀品质,你得到了一位领导的认可,在你把对他的称呼改为“哥”或者“姐”的时候,对方欣然接受了,这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关系拉近了,可不是代表你可以在他的下属或者同事面前肆无忌惮的“哥啊”“姐啊”的喊来喊去,看似在为下属炫耀,实际上在得罪下属的同时,也出卖了你的“哥哥姐姐”,这是政治极不成熟的表现!
自欺欺人,狐假虎威
1、“X总已经把这事定完了!”
这种结论性的话语只能留在心底,哪怕非得说,也得由客户的嘴里说出来,而不是让你一个销售人员说出来!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别人支配,特别是稍微有点职位的领导都不愿意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拿别的领导来“威胁”他,即使有话语权的大领导下了定论,具体操办的下属也完全可以公事公办,用各种理由拖延事情进展。其实客户是没有职位高低之分的,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千万得一视同仁,万不可厚此薄彼,必须尊重对方,因为你下的是一盘棋,一步错,步步错。当然同样的结论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亦可取得异曲同工之妙:“X工,您好,有关这个问题我已经想X总详细汇报过了,他说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让您帮忙好好把把关,麻烦您了。”
2、“我已经和X总吃过饭了!”
都说能把客户拉到饭桌上,项目就成功了50%;能把客户拉到歌房里,项目就成功了70%;能把客户拉到澡堂里,项目就成功了90%,足以见得饭局的重要性。但是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吃顿饭就把关系落实了,吃饭有很多种吃法,一般宴请分为两种“官宴”和“家宴”,所谓“官宴”多是海参鲍鱼鱼吃燕窝,各种领导各显神通,都以把酒喝好为重任,吃得上吐下泻,晚上回去还得吃方便面;所谓“家宴”常以肉串涮锅面条咸菜为主,有嗜酒者小酌几倍,喝的惬意,从不强求,气氛温馨。通常我们所谓的吃饭都以“官宴”为主,其实你也知道那就是走过场,饭后领导甚至是否和你同过桌都记不清了,你如何好意思扛着“和X吃过饭”的大旗招摇撞骗,殊不知此举既骗了别人,又坑了自己!
3、“我和这个项目相关的所有人都深入沟通过了!”
通常一个大项目下来,相关专业科室、直属领导、主管领导甚至上级集团都会打上交道,且不说你一句“所有人”多么令人怀疑,仅是“深入沟通”就把你整个老底给暴漏了!项目攻关,分工不同,权利不同,深浅自然不一,我们不是要广撒网,而是讲究深挖掘,把关键岗位的人吃准吃透,千万不能到最后都是脸熟,投标时还自认为把握很大。
目光狭隘,不识时务
1、“我已经向某领导表示过了!”
凡是说过这句话的人,均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井”——横竖都是二!当然,年少时候的我也曾经“井”过,一般说这句话的环境大体都是在给别人送礼的时候,怕别人不收,想给别人吃颗定心丸,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放心收吧,你的领导都收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啊!”送礼理应属于秘密行为,既然是秘密,就应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永远烂在肚子里,且不说你这句话出卖领导的同时,还让接收礼物的人背负了替领导保密的责任,最要命的是谁还能信任一个把秘密天天挂在嘴边的“定时炸弹”啊!定心丸可以这样吃法:“您放心,该想的该做的我自然都会想到做到,绝不会让您为难!”
2、“某某领导我已经做过关系了啊!”
在沟通感情时,销售多是以右脑思维,以感性为主,缺少理性分析,做关系本身没有错误,但必须有个理性的`保障,那就是时机正确:关系做在平时,求人办事叫做顺水人情;关系做在当口,求人办事叫做强人所难;关系做在事后,求人办事叫做聊表寸心。所以做事情要有大局观,把事情想在前面,把关系做在前面,忌讳临时抱佛脚,着重做在平时和事后,前后照应,有始有终,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做关系,这样的关系做的才实际!
3、“X总对这个东西挺看好的!”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斗争!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外企,斗争无处不在,在弄清楚对方的底细和倾向之前,千万不要掺和到客户的斗争中去,更不要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这个东西在销售过程中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你这双慧眼能否看清局面,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用错了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急于求成,不辨真伪
1、某领导说:“你放心吧,这事包我身上了!”
听到这话,每一个急于把合同签回家的销售都会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好话谁都愿意说,因为所有人都愿意听好话,但在欣喜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说这话的人要是没有喝多的话基本就可以放弃做他的关系了!众所周知,越有权利的人越懂得“沉默是金”的真谛,对方能轻易的为你拍胸脯揽事,只能代表这个人徒有其表,你必须多加小心了,千万不要指望一块盐碱地能长出好庄稼来!
2、某领导说:“你去找他吧,就说我让你找他的!”
说这话的人一般都是领导安排你去找下属,话的真伪视情况而定,如果要找的人是其直接领导的下属,尚可以去狐假虎威一番,如果要找的是同级领导的下属,一定记得多让领导帮个忙,打个电话安排一下,既可以看看领导与此人关系近远,还可以辨别领导是不是在打发你。如果说这话的人让你去找的是同级别领导,千万不要傻乎乎的就真去找人家去了,应该从别的渠道打听两者关系后,再从长计议!
3、某领导说:“你这东西不错,我会把资料转给相关人员的!”
一般领导说这话时,都是在礼貌的打发你走的,既然来了,就不要空着手回去,即使你很恐惧该领导的气场,可以适当的加一句:“我这里还有样本资料,您平时工作也挺忙的,就不劳烦您了,您要是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我找哪位相关人员吗?我去和他交流交流,也学习一下咱们一线的应用经验。”切记在领导打发你走时,必须为自己留条后路,学会跟踪。
自我解压,拒绝成长
1、“我一年出差200多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销售本身就是一个“只以成败论英雄”的行当,再累再苦,只要不能把合同签回来,你就是一无是处。见到不少刚踏入市场的人员抱怨:“我基本上一年全在外面泡着,腿都跑细了,可够辛苦的了。”真的用心跑一年的也拿不下来一个合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不适合做销售!”否则就是你没有真的用心,或者说每次出门都不带有任何目的,拍着巴掌顶着脑袋就出去了,为了出差而出差,真的就是为了争取差旅费吗?
2、“X总不待见我这个人!”
时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做到高层领导的老总们,自然不会以貌取人,之所以不招领导待见,肯定是自己有什么话或者什么事办的不合适了,这时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找到根源,下次改正,而不是以一个领导的个人喜恶为自己开拓,去逃避见高层领导的现实,拒绝成长!
3、“竞争对手把关系做的太透了!”
在每次投标失败时,这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挡箭牌,但又是一个不能称之为借口的借口,对方可以做关系,我们也可以做关系,但我们究竟输在了哪里?对于每次失利,原因各有不同,如果我们每次都拿这个来保护自己,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慢慢的失去了分析能力,丧失了竞争的血性!
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把细节做到极致,相信你完全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销售实战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没有艰苦的训练和战术的指导,不会有每个球员出色的技术和脚法,一支球队也无法在球场上赢得胜利。同样,没有优秀的人员和团队协作精神,一个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造辉煌。
销售人员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对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影响极大。如果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会使一个很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夭折,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员工和普通员工差距十分明显。对销售人员来说,一个最优秀的销售人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差的销售人员的数百倍。那么,企业该如何培训销售人员呢?
谭老师再次强调:销售培训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带来销售业绩提升。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销售培训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效果,达成其培训的使命。而通常要达到这一目标,在真正的培训操作中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这也使得许多的培训组织者、培训老师、都只能望其项背,不敢触及。在衡量培训效果的时候,大部分组织者只能降低标准和要求,通过培训现场的反映和考试考核来衡量培训的成效,不敢通过业绩提升的幅度来衡量培训的成效。
这也直接导致很多的销售培训成了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花了时间,花了精力,真正取得的效果,却似乎总是雾里看花。纵观终端导购培训界,尽是繁华一片,真正带来业绩提升者,少只又少。
“培训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培训后员工没有多大的转变”、“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后员工的业绩没有多少提升”……这是很多企业在销售人员培训中所头疼的问题。
讲师定位准确,课程也选择恰当,但激情高昂或嘻嘻哈哈的几天培训结束后,经常会有学员反映培训一场后,对于培训的知识只可意会而不知怎么用于实际操作,或者说是内容离咱们太远,近几年还用不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谭小芳认为,原因就在于授课内容欠缺实战性。
所谓实战,意思就是针对这个行业的具体可用的操作方法技巧,而不是泛之四海都可用的那种经验理论。但在培训过程当中,却不难发现有些培训讲师只是把其它通用行业的一些技巧方法死搬硬套的向大家讲授,虽然可以给本行业提供一些借鉴意义,但学员们应用起来却很费力。这就是培训的误区:讲师不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就不能将经验理论与销售实际结合起来讲述,而欠缺了这种必要的结合,学员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也不实用。
可以说,销售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而培训的效果来自成员对培训内容的不断练习,从而变成自发的知识和技能。
谭小芳老师(预定销售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销售员培训应该是内训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系统的。你不能指望招聘一个销售员就立即能用,即使资深的销售,也需要培训,只不过技巧方面的培训可以适当少些,但是公司理念,团队协作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培训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激励过程。
对于新成员,首先需要对必要公司制度和理念进行简单的培训,记住是必要的制度而不是全部的制度,因为一个公司的制度是方方面面的,为了能使他尽快融入到团队,尽快的开始工作,和他工作最密切相关的制度最先培训,其它方面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系统培训。这里并不是说不需要其它的制度,但是销售的目标就是为了创造业绩,新成员把握了这个目标有关的制度,可以尽快的开展工作,也就是所谓的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必要的制度培训包括:作息规定、例会制度、销售制度、出差制度、价格策略等。这个培训只需要很短时间的时间,如2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在2小时的培训结束要立即考核,如书面考核或口头考核等。
其次是产品的培训。这是根据每个公司不同产品特性来制定的培训。谭小芳老师认为,产品培训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产品的特性、产品的价格、产品的竞争优势、产品的竞争劣势、同行业产品比较等。其中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是产品培训的关键。产品的优势培训能让销售员提高信心,而产品的劣势培训,能表现出公司的开诚布公的态度。往往很多公司只培训产品的优势,而实际上所有产品在市场上都会面临竞争,而竞争中产品必然有其优势和劣势,即使公司避而不谈,销售员也一样能从竞争对手或者客户那里得到反馈。
培训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能走形式,在培训过程中要随时考核、随时提问,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培训质量。同时每个培训议题,有条件的和时间的话,最好都能进行实战演练。如培训完产品特性后,要求每个销售员能独立的演说出培训的内容,而产品培训结束后,每个销售员都要能熟练、完整的表达出培训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模拟一个环境让成员进行培训的考核。
前段时间,有个服装业的经销商请谭小芳老师给他们的50多员工做了次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个经销商对笔者说:“谭老师,我前天刚从北京回来,在那也听了一个专家的讲课,你比他强多了!”我一问,那个专家是大名鼎鼎的营销界泰斗,营销水平绝对处于领导地位,与他相比,无论从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相比,但为什么经销商会觉得我讲得更好呢?原因就在于客户请专家过来讲课时,没有看清楚这些听课的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向一群刚学会走路的人去培训飞行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吗?然后是技巧的培训。这方面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谭小芳老师提醒企业注意:记住,销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实战。如果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还不如发些资料大家看看,根本没必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销售实战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没有艰苦的训练和战术的指导,不会有每个球员出色的技术和脚法,一支球队也无法在球场上赢得胜利。同样,没有优秀的人员和团队协作精神,一个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造辉煌。
销售人员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对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影响极大。如果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会使一个很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夭折,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员工和普通员工差距十分明显。对销售人员来说,一个最优秀的销售人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差的销售人员的数百倍。那么,企业该如何培训销售人员呢?
谭老师再次强调:销售培训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带来销售业绩提升。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销售培训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效果,达成其培训的使命。而通常要达到这一目标,在真正的培训操作中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这也使得许多的培训组织者、培训老师、都只能望其项背,不敢触及。在衡量培训效果的时候,大部分组织者只能降低标准和要求,通过培训现场的反映和考试考核来衡量培训的成效,不敢通过业绩提升的幅度来衡量培训的成效。
这也直接导致很多的销售培训成了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花了时间,花了精力,真正取得的效果,却似乎总是雾里看花。纵观终端导购培训界,尽是繁华一片,真正带来业绩提升者,少只又少。
“培训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培训后员工没有多大的转变”、“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后员工的业绩没有多少提升”……这是很多企业在销售人员培训中所头疼的问题。
讲师定位准确,课程也选择恰当,但激情高昂或嘻嘻哈哈的几天培训结束后,经常会有学员反映培训一场后,对于培训的知识只可意会而不知怎么用于实际操作,或者说是内容离咱们太远,近几年还用不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谭小芳认为,原因就在于授课内容欠缺实战性。
所谓实战,意思就是针对这个行业的具体可用的操作方法技巧,而不是泛之四海都可用的那种经验理论。但在培训过程当中,却不难发现有些培训讲师只是把其它通用行业的一些技巧方法死搬硬套的向大家讲授,虽然可以给本行业提供一些借鉴意义,但学员们应用起来却很费力。这就是培训的误区:讲师不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就不能将经验理论与销售实际结合起来讲述,而欠缺了这种必要的结合,学员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也不实用。
可以说,销售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而培训的效果来自成员对培训内容的不断练习,从而变成自发的知识和技能。
谭小芳老师(预定销售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销售员培训应该是内训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系统的。你不能指望招聘一个销售员就立即能用,即使资深的销售,也需要培训,只不过技巧方面的培训可以适当少些,但是公司理念,团队协作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培训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激励过程。
对于新成员,首先需要对必要公司制度和理念进行简单的培训,记住是必要的制度而不是全部的制度,因为一个公司的制度是方方面面的,为了能使他尽快融入到团队,尽快的开始工作,和他工作最密切相关的制度最先培训,其它方面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系统培训。这里并不是说不需要其它的制度,但是销售的目标就是为了创造业绩,新成员把握了这个目标有关的制度,可以尽快的开展工作,也就是所谓的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必要的制度培训包括:作息规定、例会制度、销售制度、出差制度、价格策略等。这个培训只需要很短时间的时间,如2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在2小时的培训结束要立即考核,如书面考核或口头考核等。
其次是产品的培训。这是根据每个公司不同产品特性来制定的培训。谭小芳老师认为,产品培训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产品的特性、产品的价格、产品的竞争优势、产品的竞争劣势、同行业产品比较等。其中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是产品培训的关键。产品的优势培训能让销售员提高信心,而产品的劣势培训,能表现出公司的开诚布公的态度。往往很多公司只培训产品的优势,而实际上所有产品在市场上都会面临竞争,而竞争中产品必然有其优势和劣势,即使公司避而不谈,销售员也一样能从竞争对手或者客户那里得到反馈。
培训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能走形式,在培训过程中要随时考核、随时提问,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培训质量。同时每个培训议题,有条件的和时间的话,最好都能进行实战演练。如培训完产品特性后,要求每个销售员能独立的演说出培训的内容,而产品培训结束后,每个销售员都要能熟练、完整的表达出培训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模拟一个环境让成员进行培训的考核。
前段时间,有个服装业的经销商请谭小芳老师给他们的50多员工做了次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个经销商对笔者说:“谭老师,我前天刚从北京回来,在那也听了一个专家的讲课,你比他强多了!”我一问,那个专家是大名鼎鼎的营销界泰斗,营销水平绝对处于领导地位,与他相比,无论从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相比,但为什么经销商会觉得我讲得更好呢?原因就在于客户请专家过来讲课时,没有看清楚这些听课的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向一群刚学会走路的人去培训飞行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吗?然后是技巧的培训。这方面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谭小芳老师提醒企业注意:记住,销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实战。如果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还不如发些资料大家看看,根本没必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销售实战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上周跟随领导去客户那里商谈某个项目的合同签订问题,按照以往流程,项目进展到合同阶段,后续工作本应如探囊取物般顺畅。到达当晚约了个中层领导吃饭,该领导话语权不重,但影响力尚可,最重要的是极其热情,酒足饭饱之后非要帮我们把合同尽快促成,盛情难却,谁知就是这份极致的热情使主管领导暂缓了合同谈判,让回京等消息。我与领导痛定思痛,百费周折,好话说尽,最后仍然无功而返,坐在回京的高铁上,领导感叹一句“唉,蚂蚁绊倒大象啊!”茅塞顿开,回首往事,“细节打败销售”的场景历历在目,不知意气风发的你被蚂蚁绊倒过吗?
自作聪明,乐极生悲
1、“X总,您好,还记得我是谁吗?”
除非你十分确信对方能记住记得名字,否则在什么情况下不要问这种看似能拉近距离的“二愣子”问题,通常情况下的老总阅人无数,亦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为了不把双方都置于一个尴尬的氛围之中,所以在对方皱眉之前,最好主动自报家门。兼而有之,对方可以不记住你的名字,但你千万不能忘记更不能记错对方的名字,与各位领导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是不能假设的,或许在嘈杂的饭局中,或许在人声鼎沸的会议上,夹杂着各地方言于一身的“自述”,集结着各种书法字体于一身的“名片”,很容易让你把对方的姓氏弄错,在确认对方的名字之前,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瞎叫,多问一句不会过分的,或者问问周围的人也未尝不可,礼多人不怪,否则就乐极生悲了!
2、“见您一面不容易,我得好好和您聊聊!”
一般情况下我们约见的项目关键人大部分都身居高位,身兼数职,会议不断,电话不停,是名副其实的大忙人。无论我们通过何种渠道取得了面谈的机会,我们都不要把等候已久、望眼欲穿的劲头表现出来,更不能呈口舌之快,把事先准备好的语言一股脑复读出来,要懂得察言观色,看对方是否马上有会议,手头是否有工作,心情是否愉悦,办公室是否时常有人打扰,最重要的是必须敏锐的捕捉到对方的微表情或非常规动作,对方不耐烦了,开始看表、看电脑、转笔了,马上停止你的高谈阔论,约定下一次的见面时间,全身而退,见好就收吧,千万不要奢侈的幻想见一次面就把事情聊透,更不要天真的认为见一次面就能把对方拿下!
3、“这是我哥,那是我姐……”
伴随着你的努力、你的运气、你的背景、你的聪明等等一切可以为你所用的优秀品质,你得到了一位领导的认可,在你把对他的称呼改为“哥”或者“姐”的时候,对方欣然接受了,这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关系拉近了,可不是代表你可以在他的下属或者同事面前肆无忌惮的“哥啊”“姐啊”的喊来喊去,看似在为下属炫耀,实际上在得罪下属的同时,也出卖了你的“哥哥姐姐”,这是政治极不成熟的表现!
自欺欺人,狐假虎威
1、“X总已经把这事定完了!”
这种结论性的话语只能留在心底,哪怕非得说,也得由客户的嘴里说出来,而不是让你一个销售人员说出来!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别人支配,特别是稍微有点职位的领导都不愿意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拿别的领导来“威胁”他,即使有话语权的大领导下了定论,具体操办的下属也完全可以公事公办,用各种理由拖延事情进展。其实客户是没有职位高低之分的,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千万得一视同仁,万不可厚此薄彼,必须尊重对方,因为你下的是一盘棋,一步错,步步错。当然同样的结论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亦可取得异曲同工之妙:“X工,您好,有关这个问题我已经想X总详细汇报过了,他说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让您帮忙好好把把关,麻烦您了。”
2、“我已经和X总吃过饭了!”
都说能把客户拉到饭桌上,项目就成功了50%;能把客户拉到歌房里,项目就成功了70%;能把客户拉到澡堂里,项目就成功了90%,足以见得饭局的重要性。但是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吃顿饭就把关系落实了,吃饭有很多种吃法,一般宴请分为两种“官宴”和“家宴”,所谓“官宴”多是海参鲍鱼鱼吃燕窝,各种领导各显神通,都以把酒喝好为重任,吃得上吐下泻,晚上回去还得吃方便面;所谓“家宴”常以肉串涮锅面条咸菜为主,有嗜酒者小酌几倍,喝的惬意,从不强求,气氛温馨。通常我们所谓的吃饭都以“官宴”为主,其实你也知道那就是走过场,饭后领导甚至是否和你同过桌都记不清了,你如何好意思扛着“和X吃过饭”的大旗招摇撞骗,殊不知此举既骗了别人,又坑了自己!
3、“我和这个项目相关的所有人都深入沟通过了!”
通常一个大项目下来,相关专业科室、直属领导、主管领导甚至上级集团都会打上交道,且不说你一句“所有人”多么令人怀疑,仅是“深入沟通”就把你整个老底给暴漏了!项目攻关,分工不同,权利不同,深浅自然不一,我们不是要广撒网,而是讲究深挖掘,把关键岗位的人吃准吃透,千万不能到最后都是脸熟,投标时还自认为把握很大。
目光狭隘,不识时务
1、“我已经向某领导表示过了!”
凡是说过这句话的人,均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井”——横竖都是二!当然,年少时候的我也曾经“井”过,一般说这句话的环境大体都是在给别人送礼的时候,怕别人不收,想给别人吃颗定心丸,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放心收吧,你的领导都收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啊!”送礼理应属于秘密行为,既然是秘密,就应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永远烂在肚子里,且不说你这句话出卖领导的同时,还让接收礼物的人背负了替领导保密的责任,最要命的是谁还能信任一个把秘密天天挂在嘴边的“定时炸弹”啊!定心丸可以这样吃法:“您放心,该想的该做的我自然都会想到做到,绝不会让您为难!”
2、“某某领导我已经做过关系了啊!”
在沟通感情时,销售多是以右脑思维,以感性为主,缺少理性分析,做关系本身没有错误,但必须有个理性的保障,那就是时机正确:关系做在平时,求人办事叫做顺水人情;关系做在当口,求人办事叫做强人所难;关系做在事后,求人办事叫做聊表寸心。所以做事情要有大局观,把事情想在前面,把关系做在前面,忌讳临时抱佛脚,着重做在平时和事后,前后照应,有始有终,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做关系,这样的关系做的才实际!
3、“X总对这个东西挺看好的!”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斗争!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外企,斗争无处不在,在弄清楚对方的底细和倾向之前,千万不要掺和到客户的斗争中去,更不要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这个东西在销售过程中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你这双慧眼能否看清局面,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用错了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急于求成,不辨真伪
1、某领导说:“你放心吧,这事包我身上了!”
听到这话,每一个急于把合同签回家的销售都会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好话谁都愿意说,因为所有人都愿意听好话,但在欣喜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说这话的人要是没有喝多的话基本就可以放弃做他的关系了!众所周知,越有权利的人越懂得“沉默是金”的真谛,对方能轻易的为你拍胸脯揽事,只能代表这个人徒有其表,你必须多加小心了,千万不要指望一块盐碱地能长出好庄稼来!
2、某领导说:“你去找他吧,就说我让你找他的!”
说这话的人一般都是领导安排你去找下属,话的真伪视情况而定,如果要找的人是其直接领导的下属,尚可以去狐假虎威一番,如果要找的是同级领导的下属,一定记得多让领导帮个忙,打个电话安排一下,既可以看看领导与此人关系近远,还可以辨别领导是不是在打发你。如果说这话的人让你去找的是同级别领导,千万不要傻乎乎的就真去找人家去了,应该从别的渠道打听两者关系后,再从长计议!
3、某领导说:“你这东西不错,我会把资料转给相关人员的!”
一般领导说这话时,都是在礼貌的打发你走的,既然来了,就不要空着手回去,即使你很恐惧该领导的气场,可以适当的加一句:“我这里还有样本资料,您平时工作也挺忙的,就不劳烦您了,您要是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我找哪位相关人员吗?我去和他交流交流,也学习一下咱们一线的应用经验。”切记在领导打发你走时,必须为自己留条后路,学会跟踪。
自我解压,拒绝成长
1、“我一年出差200多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销售本身就是一个“只以成败论英雄”的行当,再累再苦,只要不能把合同签回来,你就是一无是处。见到不少刚踏入市场的人员抱怨:“我基本上一年全在外面泡着,腿都跑细了,可够辛苦的了。”真的用心跑一年的也拿不下来一个合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不适合做销售!”否则就是你没有真的用心,或者说每次出门都不带有任何目的,拍着巴掌顶着脑袋就出去了,为了出差而出差,真的就是为了争取差旅费吗?
2、“X总不待见我这个人!”
时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做到高层领导的老总们,自然不会以貌取人,之所以不招领导待见,肯定是自己有什么话或者什么事办的不合适了,这时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找到根源,下次改正,而不是以一个领导的个人喜恶为自己开拓,去逃避见高层领导的现实,拒绝成长!
3、“竞争对手把关系做的太透了!”
在每次投标失败时,这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挡箭牌,但又是一个不能称之为借口的借口,对方可以做关系,我们也可以做关系,但我们究竟输在了哪里?对于每次失利,原因各有不同,如果我们每次都拿这个来保护自己,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慢慢的失去了分析能力,丧失了竞争的血性!
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把细节做到极致,相信你完全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